(细)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和微胶囊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和微胶囊

论文摘要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和微胶囊兼具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的优点,可提高和拓宽单一材料的性能,在控制释放、生物制药等前沿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选用常用单体苯乙烯和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MPS),进行核壳乳液共聚(或细乳液共聚),方便地制得了有机-无机杂化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和纳米微胶囊。 深究反应机理,认为上述杂化粒子是自由基共聚和MPS中SiOR基团的水解-缩合反应耦合的结果,MPS在乳液体系中粒子相和水相的分配以及水解-缩合速率是影响过程的关键因素,并在反应温度(70℃)下,实验测得了这两方面数据。发现MPS加入量小于PS种子的11wt%时,体系处于非饱和状态,粒子相和水相中的MPS浓度随加入量的增加而线性增长。达到饱和状态后,粒子相和水相中的MPS浓度不再变化,分别为0.37、0.014mol/L,且乳胶粒粒径、化学组成对MPS的分配行为影响很小。MPS在粒子相与水相间以及在单体液滴与水相间都有恒定的分配系数kp、kd,分别为kp=φp/φw=[M]p/[M]w=25.8、kd=φd/φw=[M]d/[M]w=364。同时,用29Si核磁共振谱测定了MPS的水解和缩合速率常数,发现该值随pH值均呈马鞍型变化,可用下式表述:kh=kH10-pH+kOH10pH-14,kc=kH,c10-pH+kOH,c10pH-14,最小值分别在pH=7和pH=4处。 通过反应过程分析,并根据乳胶粒形态的热力学判据,设计了核-壳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指导实验的实施。即经乳液聚合先合成聚苯乙烯种子,继而在种子核外生成苯乙烯与MPS的共聚物,利用MPS中硅氧烷基的水解-缩合反应,再形成杂化的壳。pH值和MPS的饱和程度是影响制备过程及乳胶粒形态结构的重要因素:pH=7时,MPS的水解-缩合反应并不剧烈,乳胶粒中自由基共聚处于主导地位,MPS迅速吸附在乳胶粒相表面,发生反应,逐渐形成核-壳结构,同时SiOR基团轻微水解,生成SiOH基团,得到聚合物与氢键交联的杂化结构;pH=8.5、体系中MPS非饱和时,水相中MPS浓度较小,苯乙烯和MPS及其水解缩合产物的共聚反应仍能在乳胶粒表面发生,但产物中SiOR基团的水解、缩合程度较大,形成了以共聚物为主链、伴有大量Si-O-Si缩合产物为侧链的复杂结构;pH=8.5、体系处于MPS饱和状态时,水相中MPS浓度和水解缩合速率(缩合速率相对更快)都较高,使MPS在水相中迅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引言
  • 2.2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 2.2.1 层状无机材料的聚合物插层或剥离
  • 2.2.2 三维无机材料的聚合物插入
  • 2.2.3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
  • 2.2.4 有机-无机杂化互穿网络
  • 2.3 利用非均相聚合技术制备具有特殊形态的纳米粒子
  • 2.3.1 核-壳型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
  • 2.3.2 纳米微胶囊的制备
  • 2.4 乳液聚合机理及其模型
  • 2.4.1 乳液聚合过程及其机理概述
  • 2.4.2 乳液聚合过程模型
  • 2.5 溶胶-凝胶过程机理及其模型
  • 2.5.1 溶胶-凝胶过程概述
  • 2.5.2 溶胶-凝胶过程模型
  • 2.6 课题的提出
  • 第三章 MPS在乳液体系中的分配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及材料
  • 3.2.2 种子乳胶粒的制备
  • 3.2.3 MPS在各相中分配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MPS在各相中的分配特点和分配系数的定义
  • 3.3.2 单体相分配行为的理论分析
  • 3.3.3 影响单体分配的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PS的水解缩合反应速率常数
  • 4.1 引言
  • 29Si液态核磁共振谱测定'>4.2 MPS的水解缩合反应的29Si液态核磁共振谱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MPS水解-缩合速率常数的测定
  • 4.3.2 pH值对MPS水解-缩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核-壳型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和机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及材料
  • 5.2.2 核壳型乳胶粒制备
  • 5.2.3 乳胶粒的形态表征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制备核-壳型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概述
  • 5.3.2 乳化剂种类的选择
  • 5.3.3 中性条件下制备核-壳型杂化乳胶粒
  • 5.3.4 碱性条件下制备核-壳型杂化乳胶粒
  • 5.3.5 酸性条件下制备核-壳型杂化乳胶粒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MPS与苯乙烯的种子乳液聚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及仿真
  • 6.1 引言
  • 6.2 模型建立
  • 6.2.1 单体分配模型
  • 6.2.2 自由基共聚合速率模型
  • 6.2.3 水解缩合速率模型
  • 6.3 实验部分
  • 6.3.1 试剂及材料
  • 6.3.2 种子乳液聚合反应
  • 6.3.3 自由基共聚合动力学测定
  • 6.3.4 乳液反应过程中水解缩合反应动力学的测定
  • 6.4 模型计算结果与讨论
  • 6.4.1 自由基种子乳液共聚合过程
  • 6.4.2 MPS的水解反应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利用核-壳型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制备杂化微胶囊
  • 7.1 引言
  • 7.2 实验部分
  • 7.2.1 试剂及材料
  • 7.2.2 核壳型乳胶粒的制备
  • 7.2.3 空心微胶囊的制备
  • 7.2.4 空心微胶囊表征
  • 7.2.5 渗析过程的表征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形态设计
  • 7.3.2 聚苯乙烯溶出分离方法对微胶囊形态的影响
  • 7.3.3 渗析过程分析
  • 7.4 本章小节
  • 第八章 利用小分子液滴为模板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微胶囊
  • 8.1 引言
  • 8.2 试验部分
  • 8.2.1 实验药品
  • 8.2.2 微胶囊的制备
  • 8.2.3 微胶囊的表征
  • 8.3 结果与讨论
  • 8.3.1 微胶囊制备过程
  • 8.3.2 微胶囊形态结构表征
  • 8.3.3 微胶囊形成的影响因素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苯乙烯与MPS共聚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微胶囊渗透性的研究
  • 9.1 引言
  • 9.2 实验部分
  • 9.2.1 试剂及材料
  • 9.2.2 微胶囊囊壁结构的表征
  • 9.2.3 微胶囊渗透过程的表征
  • 9.3 结果与讨论
  • 9.3.1 微胶囊囊壁孔结构的表征
  • 9.3.2 微胶囊的渗透行为
  • 9.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结论和创新点
  • 10.1 主要结论
  • 10.2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功能性微胶囊油墨在网印中的应用[J]. 丝网印刷 2019(11)
    • [2].咪鲜胺、芥末精油微胶囊对红毛丹果实保鲜效果的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3].什么是微胶囊染整技术[J]. 网印工业 2019(12)
    • [4].微胶囊红磷阻燃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03)
    • [5].微胶囊技术开辟纺织染整应用发展的新途径[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3)
    • [6].天然抗菌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J]. 针织工业 2020(04)
    • [7].正十六烷在芳香微胶囊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纺织技术 2020(03)
    • [8].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J]. 塑料工业 2020(04)
    • [9].悬浮聚合制备交联聚苯乙烯石蜡微胶囊及性能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03)
    • [10].中药香囊组方药材种植及其芳香气味在香味微胶囊中的开发可能性分析[J]. 农家参谋 2020(19)
    • [11].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J]. 包装工程 2018(05)
    • [12].微胶囊芳香整理[J]. 印染 2017(01)
    • [13].维生素E复凝聚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7(07)
    • [14].自润滑微胶囊摩擦学研究进展[J]. 润滑与密封 2017(08)
    • [15].微胶囊释放机制概述[J]. 现代农药 2017(05)
    • [16].热膨胀微胶囊的研究进展[J]. 工程塑料应用 2017(08)
    • [17].微胶囊相变悬浮液用于储能/输能系统的性能评价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 2017(09)
    • [18].浅谈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新技术中的应用[J]. 西部皮革 2016(10)
    • [19].单宁酸缓释微胶囊的释放特性与应用研究[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03)
    • [20].相分离法制备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胶囊[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6(03)
    • [21].有机无机掺杂微胶囊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9(11)
    • [22].壳聚糖/明胶抗菌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J]. 化工进展 2020(03)
    • [23].茶多酚微胶囊对腊肉理化性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1)
    • [24].触发型微胶囊钢筋阻锈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综述[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0(02)
    • [25].淀粉基食品微胶囊递送体系的构建及其控释特性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0(15)
    • [26].微胶囊在自修复混凝土制品中的试验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7(12)
    • [27].微胶囊悬浮剂研究现状与展望[J]. 广东化工 2017(09)
    • [28].芳烃油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J]. 现代化工 2017(09)
    • [29].卤油微胶囊的制备[J]. 中国调味品 2016(02)
    • [30].新型防蚊微胶囊的应用研究[J]. 染整技术 2016(03)

    标签:;  ;  ;  ;  ;  ;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和微胶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