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

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

一、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朱胜男[1](2019)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研究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分布特点及超声内镜特点。2.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对各类型病变后续治疗方式的指导意义。3.研究超声内镜对鉴别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共457处作为分析、研究对象,收集每个病变的一般情况、普通电子胃镜特点、超声内镜表现、后续治疗方式及病理结果,计算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总符合率并分析误诊误判情况,并选取病理结果为平滑肌瘤及间质瘤的病例,进一步分析其一般情况及超声内镜特点。结果:1.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多分布于胃,尤其是胃底、胃窦,其次为食管,尤其是食管下段,分布最少的部位是十二指肠;食管病变多起源于粘膜肌层,贲门病变多起源于粘膜层及固有肌层,胃隆起性病变多起源于粘膜层及固有肌层,十二指肠病变多起源于粘膜层;平滑肌瘤多位于食管(109/160),间质瘤多位于胃(61/68),息肉多见于胃(34/51),囊肿多见于食管(28/40),异位胰腺多见于胃(23/31),脂肪瘤多见于胃(21/28),炎性增生多见于胃(11/13),腺瘤多见于十二指肠(13/13),癌多见于胃(9/12);腔外压迫多见于胃,可为肝脏、脾脏、结肠及腹腔占位性病变导致,也常见于食管,多为胸主动脉、气管隆突等导致,十二指肠较为少见,可为腔外血管、胰腺等。2.EUS诊断例数138例,病理结果符合例数为102例,总符合率为73.91%;各病变类型在EUS下的表现:平滑肌瘤的超声内镜特点为起源于粘膜肌层或者固有肌层的低回声影,内部回声均匀,远场观察清晰。间质瘤主要表现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影,内部回声不均匀,远场观察不清晰;息肉的超声内镜特点为起源于粘膜层的高回声影,内部回声均匀;囊肿则表现为起源于粘膜层的无回声影,内部无回声;腺瘤多表现为起源于粘膜层的高回声影,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异位胰腺多表现为起源于粘膜层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团块影,回声高低不等,可为高回声,也可为低回声或混杂回声;本组病例多采用ESD术处理,尤其是起源层次深和(或)体积较大的病灶。起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病灶可采用EMR切除,而起源于固有肌层的病灶因位置较深多采用ESD法切除,层次显示不清的病灶多为恶性肿瘤,多采用ESD及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并发出血2例,穿孔1例,可能与病灶体积过大、位置较深及手术者技巧有关。3.病理明确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共24例,其中18例位于食管(75.00%),1例位于贲门(4.17%),5例位于胃(20.83%);6例行EMR治疗(25.00%),18例行ESD治疗(75.00%)。平滑肌瘤与间质瘤患者的性别、病变表面是否光滑或糜烂溃疡、边缘有无粘膜桥、生长方式、回声高低、内部有无点片状高回声影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大小、起源、内部回声均匀与否及远场观察是否清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1、<0.001、<0.001、0.041),间质瘤患者相较于平滑肌瘤患者年龄更大,肿瘤体积更偏大,更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内部回声不均匀,远场观察不清晰。结论:1.EUS诊断总符合率为73.91%,可明确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起源、病变的大小、浸润的深度等,并可对表现典型的病例进行诊断,在治疗方面对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方式具有指导意义。2.超声内镜对于鉴别平滑肌瘤与间质瘤具有指导意义,间质瘤患者相较于平滑肌瘤患者年龄更大,肿瘤的长径或体积更大,更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内部回声不均匀,远场观察不清晰。

马竹芳,潘春生[2](2017)在《超声内镜诊断异位胰腺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临床特征、超声内镜(EUS)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联系,提高对异位胰腺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医的30例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胃镜和超声影像特点,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EUS检查异位胰腺的影像临床特征为:病变部分为隆起型,与胃壁边缘分界清楚,病变呈液体高低混合回声,且不均匀,回声中部分可见管样回声。胃肠道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是异位胰腺的多发区。结论 EUS的检查异位胰腺高效、准确,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刘晖,胡坚方,陈建勇,龚志斌[3](2017)在《胃异位胰腺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胃异位胰腺常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常于行胃镜检查时发现,由于病变多位于黏膜下层,胃镜病理活检难于确诊,临床确诊依赖于超声内镜及内镜下治疗后术后病理活检。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由于黏膜下剥离术能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组织,获得病理诊断,黏膜下剥离术成为胃异位胰腺有效且安全的诊治手段。

陈秀珍,黄文薮,陈建宁,覃杰,曾昭吝,朱康顺[4](2015)在《消化道异位胰腺的MDCT表现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消化道异位胰腺的MDCT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生长方式、病灶边界、病灶表面及周围粘膜情况,总结该病的CT表现特点。结果 25例均为单发病灶,9例(36%)发生在胃部,9例(36%)在十二指肠,5例(20%)在空肠,2例(8%)在回肠;大小为6mm-25mm;胃病灶LD/SD>1.4的有7例(78%);十二指肠病灶LD/SD>1.4的有5例(55%);空回肠病灶LD/SD均为1.0。15例(60%)为类圆形,4例为圆形,4例呈不规则形,2例表现为胃肠壁局部增厚。11例(44%)起源于黏膜下及肌层,21例(84%)累及黏膜下层。病灶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呈持续性强化,类似胰腺强化方式;13例(53%)病灶强化程度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仿;2例显示导管征;20例(80%)病灶向腔内生长,18例(72%)病灶边界欠清楚。结论消化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特点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耿娜,李索林,李英超,时保军,马亚贞[5](2011)在《胃镜及腹腔镜技术对小儿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疗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技术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意义。方法对1998—2010年收治的11例病理确诊的异位胰腺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病变部位分布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儿表现为腹部包块1例,消化道出血5例,脐肠瘘1例,上腹痛3例,行其他手术探查发现1例。分布部位,十二指肠1例,胃内2例,空肠3例,回肠5例,其中并发肠套叠1例。其中10例患儿行手术治疗,1例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小儿消化道异位胰腺多以消化道出血,腹痛或肠套叠等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内镜及腔镜技术在临床的日益广泛应用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治疗率。

沈丰庆,王志勇[6](2009)在《内镜诊治胃异位胰腺9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异位胰腺又称为迷走胰腺或副胰腺,是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胰腺组织,和正常胰腺之间无任何解剖、血管关系[1],属于一种先天畸形,可能发生在消化道或消化道外的很多部位,异位胰腺也可以产生分泌各种胰酶和胰液,也可以发生急性、慢性

崔海,李长鹤,许东哲[7](2003)在《胃异位胰腺1例》文中研究说明[背景 ]胃异位胰腺较罕见 ,诊断困难 .[病例报告 ]病人以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消化不良 5年 ,加重 6个月为主诉入院 .术前钡餐和胃镜检查未能确诊 ,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诊断为胃异位胰腺 .[讨论 ]如果经钡餐透视发现特征性的脐样征和导管征 ,则可诊断为胃异位胰腺 ,胃镜检查时发现胃粘膜下半球形隆起 ,如活体组织检查取到异位胰腺组织或看到有胰管开口 ,亦可确诊

李清云,赵永祥,丁慧,周萍[8](2001)在《胃窦部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二例报告》文中提出

郑建华,刘忠达,陈成龙[9](2000)在《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赵晶京,谭红,王振华[10](2000)在《胃异位胰腺8例报告》文中提出

二、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EUS检查方法
    1.4 扫描内容
    1.5 病变判定标准
    1.6 治疗方法
    1.7 病理标本处理
    1.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特点
        1.1 病变的部位分布
        1.2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起源
        1.3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部位分布
        1.4 外压病例的部位分布
    2 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
        2.1 EUS诊断符合率
        2.2 EUS下各类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特点
        2.3 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情况
    3 胃镜以及超声内镜下平滑肌瘤与胃肠道间质瘤的特点分析
        3.1 平滑肌瘤及胃肠道间质瘤部位分布及治疗方法
        3.2 平滑肌瘤与胃肠道间质瘤胃镜、超声内镜特点及分析
讨论
    1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疾病分布特点
    2 超声内镜对各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指导意义
    3 超声内镜对胃肠道间质瘤与平滑肌瘤鉴别诊断的指导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超声内镜诊断异位胰腺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纳入、排除标准
    三、方法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临床表现
    二、超声内镜影像特征
    三、EUS诊断符合率
讨论

(3)胃异位胰腺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异位胰腺的病因
    2.2 好发年龄及部位
    2.3 临床表现
    2.4 胃镜表现
    2.5 超声内镜特征
    2.6 病理特征
    2.7 治疗

(6)内镜诊治胃异位胰腺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胃镜表现
    2.2 超声内镜表现
3 讨论

(8)胃窦部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二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论

(10)胃异位胰腺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2 结 果
    2.1 内镜检查
    2.2 病理结果及治疗
    2.3 预后
3 讨 论
    3.1 异位胰腺的发生及好发部位
    3.2 胃异位胰腺的诊断
    3.3 胃异位胰腺的治疗

四、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D]. 朱胜男. 苏州大学, 2019(04)
  • [2]超声内镜诊断异位胰腺的临床特征分析[J]. 马竹芳,潘春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04)
  • [3]胃异位胰腺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 刘晖,胡坚方,陈建勇,龚志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17(18)
  • [4]消化道异位胰腺的MDCT表现分析[J]. 陈秀珍,黄文薮,陈建宁,覃杰,曾昭吝,朱康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07)
  • [5]胃镜及腹腔镜技术对小儿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疗意义[J]. 耿娜,李索林,李英超,时保军,马亚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06)
  • [6]内镜诊治胃异位胰腺9例分析[J]. 沈丰庆,王志勇.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9(01)
  • [7]胃异位胰腺1例[J]. 崔海,李长鹤,许东哲.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03(04)
  • [8]胃窦部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二例报告[J]. 李清云,赵永祥,丁慧,周萍. 北京医学, 2001(02)
  • [9]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J]. 郑建华,刘忠达,陈成龙.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06)
  • [10]胃异位胰腺8例报告[J]. 赵晶京,谭红,王振华. 重庆医学, 2000(06)

标签:;  ;  ;  ;  ;  

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