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毒力的MDV引起的端粒酶活性变化及MDV特异序列在宿主细胞的定位研究

不同毒力的MDV引起的端粒酶活性变化及MDV特异序列在宿主细胞的定位研究

论文题目: 不同毒力的MDV引起的端粒酶活性变化及MDV特异序列在宿主细胞的定位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 韩烨

导师: 张玉静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端粒,端粒酶,病毒血症,整合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首次定位了马立克氏病毒(MDV)整合在宿主细胞大、中染色体的端粒附近,从而提示马立克氏病(MD)的形成与宿主细胞端粒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两种MDV 强毒株均引起MD 肿瘤病的发生,且鸡的端粒酶活性在没有临床症状和可视病变出现之前就被激活,并与病毒血症的动态呈显著正相关。马立克氏病淋巴瘤细胞系MDCC-MSB1 的高水平的酶活性,再次阐明端粒酶在禽类病毒性肿瘤疾病中的作用;同时对酶活性大小和催化亚基的表达强度做了相关分析。meq 基因是MDV 的主要致瘤基因,MDV 强毒株在潜伏感染阶段,可同时检测到meq 和L-meq 基因,而L-meq 的检出恰好是端粒酶水平较高的阶段。MD的发病进程、特别是MDV 的潜伏感染,在某种程度上与meq 基因的变化和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具有一定关系;MDV 强毒株在CEF 上高次数传代,均未发生meq基因的改变。本文从宿主细胞和病毒本身入手,为阐明MD 的发病机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这将有助于阐明人类肿瘤的发生机理,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理论依据,必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1 病原学

2 发病机理

3 MDV 基因组及其主要致瘤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第二章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1 端粒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

2 端粒酶的组成及其活性调节机制

3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MDV-meq 基因序列在MD 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鸡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2.2 MDV-1 致瘤基因meq 基因的部分特异片段的扩增

2.3 以 MDV-meq 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为探针的原位杂交

3 讨论

3.1 MDV 基因组特征及特异性探针的选择

3.2 原位杂交技术在实验室诊断MD 中的意义

3.3 提高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操作

3.4 MDV-meq 特异序列定位MD 宿主细胞染色体的意义

4 小结

第二章 感染不同毒力的MDV 后鸡的端粒酶活性及其病毒血症的动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MDV 不同毒株的体外增殖特征的判定

2.2 MDV 不同毒株的致病性的差异

2.3 接种 MDV1 京-1 株、GA 株和 CV1988 的鸡脾脏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2.4 鸡感染不同毒株 MDV 后的病毒血症动态

3 讨论

3.1 MDV 强毒株的致病性

3.2 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3.3 病毒血症的消长

3.4 MD 的发生发展与端粒酶活性及病毒血症变化的关系

4 小结

第三章 马立克肿瘤细胞系与其它细胞(系)端粒酶活性的比较及TERT 基因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样本的端粒酶活性

2.2 TERT 基因的表达检测

2.3 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催化亚基表达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端粒-端粒酶”假说

3.2 利用 TRAP 反应研究端粒酶酶学性质的意义

3.3 TERT 基因的意义

3.4 总 RNA 提取与 RT 反应

3.5 正常和肿瘤细胞的端粒酶的调控

4 小结

第四章 鸡接种 MDV 强毒株后meq 基因的动态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感染MDV 强毒株的鸡中meq 基因的检测

2.2 MDV 强毒株的体外高次数传代

2.3 感染京-1 株和 GA 株后鸡的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基因Ⅶ型NDV强毒株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 刘蒙蒙.中国农业大学2015
  • [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谱系Ⅲ强毒株与弱毒菌株比较基因组及致病力差异机制[D]. 方春.浙江大学2015
  • [3].不同宿主来源犬瘟热病毒遗传分析与生物学特性研究[D]. 李天松.吉林农业大学2012
  • [4].鸭瘟病毒中国强毒株基因组解析及UL55基因功能初步研究[D]. 吴英.四川农业大学2015
  • [5].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感染细胞的差异蛋白质组分析及高温传代致弱疫苗的研究[D]. 梁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6].犬瘟热病毒强毒株TM-CC反向遗传系统及表达犬细小病毒VP2蛋白重组犬瘟热弱毒株的构建[D]. 李维克.东北林业大学2014
  • [7].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及保护性抗原的筛选[D]. 杜慧慧.西南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马立克氏病病毒gB、gI、pp38基因的原核系统表达及其特异性单抗的研制和初步应用[D]. 韩凌霞.扬州大学2001
  • [2].端粒重复扩增程序(TRAP)的改进和应用以及端粒酶酶学性质研究[D]. 吴东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
  • [3].表达血清1、3型马立克氏病病毒gB主要抗原表位的重组CVI988病毒构建及其免疫保护作用[D]. 张雪莲.南京农业大学2003
  • [4].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功能的研究[D]. 韦平.扬州大学2002
  • [5].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gl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作用[D]. 陈志琳.扬州大学2002
  • [6].鸡端粒相关序列克隆与定位及MDV特异序列定位MD宿主细胞的研究[D]. 汉丽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
  • [7].我国近年来马立克氏病病毒野毒株分子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张志.山东农业大学2004
  • [8].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表达及其重组马立克氏病毒的构建[D]. 刘红梅.扬州大学2005
  • [9].马立克氏病病毒pp38基因及其上游双向启动子的生物学特性[D]. 丁家波.山东农业大学2005
  • [10].MDV致瘤的分子机理[D]. 潘风光.吉林大学2007

标签:;  ;  ;  ;  ;  

不同毒力的MDV引起的端粒酶活性变化及MDV特异序列在宿主细胞的定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