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棒石载铜(银)抗菌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凹凸棒石载铜(银)抗菌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论文题目: 凹凸棒石载铜(银)抗菌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作者: 朱海青

导师: 周杰

关键词: 无机抗菌剂,载铜抗菌剂,载银抗菌剂,凹凸棒石,离子吸附,抗菌作用

文献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对以凹凸棒石粘土为载体的银、铜型无机抗菌剂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制备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凹凸棒石粘土需经过提纯处理方可以作为抗菌剂Ⅰ级载体。2、湿法酸活化法可增加凹凸棒石粘土的金属离子负载量,同时提高凹凸棒石的白度,使之成为优异的Ⅱ级载体。3、抗菌金属离子加载的较佳合成工艺为:载铜时以<200m目的凹凸棒石粘土与0.15mol/L的铜氨浸渍溶液1∶20固液比在90℃水浴中处理6h,操作压力保持在0.04~0.02Mpa之间;载银时以<200m目的凹凸棒石粘土与0.03mol/L的银氨浸渍溶液1∶20固液比在60℃下处理5h,操作压力保持在0.04~0.02Mpa之间,同时注意避光操作。 性能研究表明:1、凹凸棒石载铜(银)无机抗菌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很强的杀灭能力。2、载铜、载银抗菌剂在静水中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3、载铜抗菌剂粉体的耐光性比载银抗菌剂粉体的好,但载银抗菌剂分散在蒸馏水中并滴加氨水时90天内也未见明显变色。 综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XRD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认为所合成的凹凸棒石载铜(银)抗菌剂中,铜、银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而载体仍然保持原有的晶体结构,凹凸棒石特有的优异性能(胶体性、吸附性)也未有明显改变。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抗菌剂概述

1.1.1 无机抗菌剂

1.1.2 有机抗菌剂

1.1.3 天然抗菌剂

1.1.4 高分子抗菌剂

1.2 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3 抗菌剂抗菌效果的评价指标

1.4 无机抗菌剂生产及应用现状

1.4.1 国外抗菌材料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状况

1.4.2 我国抗菌材料生产应用及其市场发展情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抗菌剂载体的制备

2.1 不同类型的抗菌剂载体

2.2 凹凸棒石粘土简介

2.3 凹凸棒石粘土载体的制备

2.3.1 凹凸棒石粘土Ⅰ级载体的制备

2.3.2 凹凸棒石粘土Ⅱ级载体的制备

2.4 酸活化机理

第三章 金属抗菌离子的加载

3.1 抗菌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

3.1.1 原子吸收法测试银离子含量

3.1.2 EDTA滴定法

3.2 金属离子的加载

3.2.1 凹凸棒石粘土载铜试验

3.2.2 凹凸棒石粘土载银试验

第四章 凹凸棒石载铜(银)抗菌剂的抗菌性能研究

4.1 抑菌性能定性评价试验

4.2 杀菌效果定量评价试验

4.3 缓释性能

4.4 稳定性

第五章 凹凸棒石载铜(银)抗菌剂的理化性能

5.1 XRD分析

5.2 红外吸收光谱测试分析

第六章 结语

6.1 试验结论

6.2 试验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13

参考文献

  • [1].凹凸棒石粘土干燥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邢昌.合肥工业大学2005
  • [2].超细无机复合抗菌粉体制备工艺研究[D]. 谢建榕.西北大学2006
  • [3].新型多孔载银抗菌剂的研制和灭菌性能评价[D]. 罗文彬.四川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凹凸棒石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研制[D]. 王辉.天津大学2006
  • [2].凹凸棒石表面改性及其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 彭英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3].凹凸棒石抗菌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抗菌试验研究[D]. 李宏伟.合肥工业大学2004
  • [4].凹凸棒石表面特性及其与重金属离子的界面作用[D]. 史晓莉.合肥工业大学2005
  • [5].凹凸棒石粘土干燥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邢昌.合肥工业大学2005
  • [6].凹凸棒石吸附水溶性染料的性能及机理研究[D]. 王诗生.合肥工业大学2005
  • [7].凹凸棒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净水性能的研究[D]. 陈继浩.河北工业大学2006
  • [8].凹凸棒土理化性质分析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张俊.贵州大学2006
  • [9].载Ag(Cu)凹凸棒石抗菌剂及其性能研究[D]. 楼必君.合肥工业大学2003
  • [10].凹凸棒石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其酸溶动力学研究[D]. 黄川徽.合肥工业大学2004

标签:;  ;  ;  ;  ;  ;  

凹凸棒石载铜(银)抗菌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