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TACE的抗复发作用及“新霁”肿瘤个体化免疫治疗技术的临床观察

肝癌术后TACE的抗复发作用及“新霁”肿瘤个体化免疫治疗技术的临床观察

论文题目: 肝癌术后TACE的抗复发作用及“新霁”肿瘤个体化免疫治疗技术的临床观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奚韬

导师: 吴孟超,沈锋,钱其军

关键词: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生存时间,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粒单集落刺激因子,疫苗,免疫治疗

文献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肝脏移植为肝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法,目前肝癌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进步,肝癌行肝切除术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几年来,肝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已接近零。但是,肝癌切除术后的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许多外科工作者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近期,东西方不少研究单位报道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在40%~50%,但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是普遍现象并且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数研究单位报道肝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75%~100%。在78%~96%的患者中,复发病灶出现于残肝,主要由于原发病灶肝内转移或多中心发生。 肝癌术后预防复发的研究开展较多,术后应用TACE是主要措施之一。术后TACE对预防肝癌复发的作用目前亦存在争论,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术后TACE对预防复发有用,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动脉化疗栓塞可以减少复发转移的机会,提高5年生存率。但是某些国外学者的随机分组试验结果却显示,术后应用预防性TACE,与对照组相比,不仅预后更差,且肝外复发也相对更多。 在90年代早期,由于动物试验获得的良好结果,术后应用主动性或过继性免疫治疗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方法。但是,部分临床试验表明其疗效在人体并不能达到动物试验所获得的良好结果。近年来,通过体内试验筛选出了大量免疫刺激分子,其中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被证实具有增强抗肿瘤免疫功能。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制备的肿瘤疫苗在初期临床试验中表明能产生持续性免疫诱导并且无明显毒性。目前,此类疫苗已被临床应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白血病、多发骨髓瘤、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肾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应用于肝癌尚未报道。 在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自1996年10月至2001年9月间823例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患者的资料。分析了造成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预防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第一部分 肝癌术后TACE的抗复发作用

一、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二、术后预防性TACE在提高术后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方面的作用

三、术后预防性TACE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抗复发作用

四、术后预防性TACE的实施时机和实施次数

五、总结

第二部分 “新霁”肿瘤个体化免疫治疗技术的临床观察

体外研究结果和动物体内疗效及毒性试验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文献综述

发表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免疫检查点蛋白VIST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微环境和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D]. 张明.南方医科大学2018
  • [2].用于肝癌个体化治疗的三维药敏试验方法研究[D]. 王杰钦.南方医科大学2018
  • [3].miR-340靶向Nrf2-ARE信号逆转肝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D]. 石亮.武汉大学2015
  • [4].miRNA-345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 余淼.郑州大学2017
  • [5].多组学整合在肝癌恶性进展研究中的应用与相关分子机制探讨[D]. 侯国军.第二军医大学2017
  • [6].对肝癌基因表达谱和肿瘤相关剪接类型的分析[D]. 惠利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
  • [7].Survivi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靶向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的影响[D]. 王举.吉林大学2004
  • [8].IL-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 孙跃明.南京医科大学2004
  • [9].启东肝癌中AKR1C2基因的突变、表达特征及其致癌机制研究[D]. 陆东东.南京师范大学2003
  • [10].人可溶性TRAIL重组腺病毒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 赵华.苏州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原发性肝癌的微转移及其切缘的确定[D]. 周学平.第二军医大学2004
  • [2].原发性肝癌TACE综合治疗疗效及其预后多因素分析[D]. 李彩霞.山东大学2005
  • [3].GPC3在肝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方芳.第二军医大学2005
  • [4].小肝癌转移复发预测指标的选择及手术与微波治疗疗效的对比研究[D]. 王知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5].肝癌介入治疗与肝癌多药耐药实验研究[D]. 王宁.吉林大学2005
  • [6].携带hIFN-γ基因的双重调控的增殖型腺病毒CNHK500-hγ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 孙立臣.第二军医大学2005
  • [7].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及其血清诊断预测模型的建立[D]. 黄成.复旦大学2005
  • [8].利用血管内皮异质性预测和干预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D]. 张倜.复旦大学2005
  • [9].两种新趋化因子诱导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研究[D]. 王宝成.第二军医大学2005
  • [10].肝癌复发、转移及抗血管治疗的实验研究[D]. 蒋扬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

标签:;  ;  ;  ;  ;  ;  ;  ;  

肝癌术后TACE的抗复发作用及“新霁”肿瘤个体化免疫治疗技术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