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诗学阐释

《朝花夕拾》的诗学阐释

论文摘要

《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施蛰存先生甚至认为是鲁迅的最好作品。但是,相对于鲁迅其他创作而言,《朝花夕拾》的研究则略显“冷落”。有鉴于此,本文借鉴现代文本学理论,运用诗学阐释的研究方法,从文本的纵向生成和横向联系两个维度,展开《朝花夕拾》的思想意蕴和审美表现的解读之旅。为此,本文在理论上将《朝花夕拾》分解成“所忆”“所感”和“所思”三个结构层面,建立了从“所忆”→“所感”→“所思”这样一个有机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论述逻辑,并对“所忆”、“所感”和“所思”三个层面各自的意义内涵、表现方式及艺术技巧,做了充分阐述,目的是要呈现《朝花夕拾》从回忆到文学经典的审美创造过程。本文认为,对于散文结构而言,“所忆”“所感”和“所思”这三个层面,不仅缺一不可而且应该不断深化,并形成火焰式的审美原则,即“喧嚣中的秩序”。这就是说,作家的“所历、所闻、所见、所阅、所忆”等,构成散文结构最外在的“经验层”“经验层”的一般形态是叙述性而且富有变化的。在创作过程中,经过作家情感的熔铸,形成了散文结构的中间层:自我情感的抒写,作家的情感尽管有强大的热力,能熔解经验层的“杂质”,但还只能表现为感性的,个人化的抒情性形态。作家还必须进一步对此加以提炼,凝聚,最终汇结为一点锐利的关乎普遍价值和人性本质的‘沉思”、“深思”和“哲思”,——只有这样,一篇散文才可能成就其经典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说吧,记忆
  • 第一节 被唤醒的灵魂
  • 第二节 镌刻的时光
  • 第三节 "现在"与"过去"的交错
  • 第四节 黑暗之舞
  • 第二章 悲欣交集
  • 第一节 现实的指向
  • 第二节 寂寞与温暖
  • 第三节 悲伤的旅程
  • 第三章 若有所思
  • 第一节 成长的困惑
  • 第二节 人性的洞察
  • 结语 阐释之后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朝花夕拾》的诗学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