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荒漠植物育苗技术的研究

三种荒漠植物育苗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是分布于我国荒漠地区的重要资源植物,然而由于人类的掠夺式开发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已使这些植物逐渐退化。近年来研究表明,Na+在荒漠植物抗旱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砂培实验也证实,适宜浓度的钠不但显著促进了荒漠植物霸王的生长,而且提高了其抗胁迫能力。随后,经过一系列的调试和鉴定,获得了一种既可显著促进霸王生长、又能提高其抗旱性的钠复合肥。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本论文以梭梭、白刺和红砂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盆栽条件下钠复合肥对其生长及抗旱性的作用;同时,还对三种不同的钠复合肥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扩大了钠复合肥的施用范围。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经正常浇水11-12周,干旱胁迫20-22天后,钠复合肥1、2和3均显著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并提高了其抗旱性,其中钠复合肥1的效果最佳:梭梭:在干旱胁迫下,与未施肥处理相比,钠复合肥1的施用使梭梭株高、同化枝的面积、鲜重、干重、含水量和相对有机干重分别显著增加了38%、79%、148%、100%、25%和8.7%;使其根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显著增加了63%和45%;同时,使其同化枝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2%、58%和37%,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质膜透性分别显著降低了33%和34%;光合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显著提高了301%、200%和445%。白刺:在干旱胁迫下,与未施肥处理相比,钠复合肥1的施用使白刺株高、叶的面积、鲜重、干重、含水量和相对有机干重分别显著增加了89%、209%、318%、218%、34%和6.8%;使其根的鲜重、干重和含水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17%、138%和43%;同时,使其叶的CAT、POD和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3%、30%和25%,MDA含量和相对质膜透性分别显著降低了30%和37%,光系统Ⅱ的稳定性显著增强,Pn和WUE分别显著提高了420%和915%。红砂:在干旱胁迫下,与未施肥的处理相比,钠复合肥1的施用使红砂株高、叶的面积、鲜重、干重和含水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21%、763%、800%、667%和34%;使其根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显著增加了719%和628%;同时,使其叶的Pn和WUE分别显著提高了38%和159%。在干旱胁迫下,钠复合肥1的施用显著改善了三种植物的渗透调节能力、光合能力和WUE,增强了梭梭和白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提高了其抗旱性。此外,在钠复合肥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白刺种子的休眠率极高,而目前关于白刺种子催芽方法的报道却很少。因此,本论文也进行了白刺种子催芽方法的研究,进而建立了一套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技术体系,结果如下:在常温(20-25℃)下,经蒸馏水浸种催芽,白刺种子的发芽率为0%;而用浓H2SO4泡种55min后,在25/5℃(12/12h)变温条件下,经150mg/L赤霉素(GA3)浸泡48h,在10天内白刺种子的萌发率达到69%,且发芽整齐。尽管如此,31%的白刺种子仍处于休眠状态,这表明白刺种子的休眠属综合休眠,但可判定种皮的机械阻碍是白刺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本论文研究的钠复合肥和白刺种子快速萌发技术体系可用于培育荒漠植物的强抗旱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论文目录

  • 缩写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钠复合肥在梭梭、白刺和红砂生长及抗旱性中的作用研究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 梭梭、白刺和红砂的研究进展
  • 1.1.1 梭梭、白刺和红砂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 1.1.2 梭梭、白刺和红砂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 1.1.3 梭梭、白刺和红砂的抗旱性
  • 1.1.3.1 梭梭、白刺和红砂的形态解剖特征
  • 1.1.3.2 梭梭、白刺和红砂的水分生理
  • 1.1.3.3 梭梭、白刺和红砂的渗透调节
  • 1.1.3.4 梭梭、白刺和红砂的抗氧化酶
  • 1.1.3.5 梭梭、白刺和红砂的光合生理
  • 1.1.4 梭梭、白刺和红砂的退化现状及原因
  • 1.2 钠复合肥研制的背景
  • +对荒漠植物抗旱性的作用'>1.2.1 Na+对荒漠植物抗旱性的作用
  • +对植物的功能性营养作用'>1.2.2 Na+对植物的功能性营养作用
  • 1.2.2.1 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
  • 1.2.2.2 渗透调节与水分平衡作用
  • ++的作用'>1.2.2.3 替代K++的作用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植物材料种子
  • 2.2 供试土壤
  • 2.3 植物材料培养
  • 2.4 实验设计
  • 2.5 相关指标的测定
  • 2.5.1 株高和叶面积的测定
  • 2.5.2 鲜重、干重及含水量的测定
  • +、K+含量的测定'>2.5.3 Na+、K+含量的测定
  • 2.5.4 丙二醛(MDA)的测定
  • 2.5.5 质膜透性的测定
  • 2.5.6 有机干重的测定
  • 2.5.7 可溶性蛋白质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2.5.8 过氧化物酶(POD)酶液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 2.5.9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液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 2.5.10 光合指标的测定
  • 2.5.1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酶液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 2.5.1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2.6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钠复合肥1和2对梭梭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 3.1.1 梭梭各处理中土壤的含水量
  • 3.1.2 钠复合肥1和2对梭梭形态及生长指标的影响
  • +、K+浓度及Na+/K+的影响'>3.1.3 钠复合肥1和2对梭梭Na+、K+浓度及Na+/K+的影响
  • 3.1.4 钠复合肥1和2对梭梭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 3.1.5 钠复合肥1和2对梭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1.6 钠复合肥1和2对梭梭光合作用的影响
  • 3.1.7 钠复合肥1和2对梭梭光合酶活性的影响
  • 3.2 钠复合肥1和2对白刺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 3.2.1 白刺各处理中土壤的含水量
  • 3.2.2 钠复合肥1和2对白刺形态及生长指标的影响
  • +、K+浓度及Na+/K+的影响'>3.2.3 钠复合肥1和2对白刺Na+、K+浓度及Na+/K+的影响
  • 3.2.4 钠复合肥1和2对白刺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 3.2.5 钠复合肥1和2对白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6 钠复合肥1和2对白刺光合作用的影响
  • 3.2.7 钠复合肥1和2对白刺光系统Ⅱ的影响
  • 3.3 钠复合肥对红砂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 3.3.1 红砂各处理中土壤的含水量
  • 3.3.2 钠复合肥1和3对红砂形态及生长指标的影响
  • +浓度及Na+/K+的影响'>3.3.3 钠复合肥1和3对红砂Na+、K+浓度及Na+/K+的影响
  • 3.3.4 钠复合肥1和3对红砂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钠复合肥1为最适推广应用钠复合肥
  • 4.2 钠复合肥提高梭梭、白刺和红砂抗旱性的生理机制
  • 4.2.1 增强渗透调节能力
  • 4.2.2 改善活性氧清除能力
  • 4.2.3 提高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
  • 4.3 钠复合肥的应用前景
  • 第二部分 白刺种子快速萌发技术体系的研究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 种子萌发与休眠的研究进展
  • 1.1.1 种子发芽机理
  • 1.1.2 种子休眠机理
  • 1.1.2.1 种皮与种子休眠
  • 1.1.2.2 种胚与种子休眠
  • 1.1.3 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
  • 1.2 白刺种子发芽与休眠的研究进展
  • 1.3 白刺种子催芽方法建立的依据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供试种子
  • 2.2 种子一般特性的测定
  • 2.2.1 种子千粒重的测定
  • 2.2.2 种子净度的测定
  • 2.2.3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 2.3 破除白刺种子休眠的方法
  • 2.3.1 机械穿刺处理
  • 2SO4穿刺处理'>2.3.2 H2SO4穿刺处理
  • 2.3.3 变温处理
  • 3)处理'>2.3.4 赤霉素(GA3)处理
  • 2.3.5 种子吸水率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白刺种子的一般特性
  • 3.2 机械穿刺处理对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
  • 2SO4穿刺处理对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3.3 H2SO4穿刺处理对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
  • 3.4 变温处理对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
  • 3.4 赤霉素处理对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
  • 2SO4穿刺处理对白刺种子透水性的影响'>3.5 H2SO4穿刺处理对白刺种子透水性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获得了一种高效快速的白刺种子催芽方法
  • 4.2 种皮机械限制是白刺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 4.3 白刺种子快速萌发技术体系的应用前景
  • 结论
  • 图版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阶段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乌兰以西[J]. 鸭绿江(上半月版) 2017(05)
    • [2].民勤荒漠植物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研发与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32)
    • [3].荒漠植物的神奇种子[J]. 思维与智慧 2017(20)
    • [4].近十年气温和降水对荒漠植物梭梭、刺蓬物候期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2)
    • [5].西鄂尔多斯4种荒漠植物光合作用特征与差异性[J]. 生态学报 2019(13)
    • [6].农林植生[J]. 科学中国人 2016(22)
    • [7].新疆建成中亚最大荒漠植物物种资源库[J]. 中亚信息 2010(11)
    • [8].民勤10种典型荒漠植物冠层光谱与含水率的特征分析[J]. 草业科学 2018(03)
    • [9].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J]. 干旱区研究 2016(01)
    • [10].书讯[J].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1)
    • [11].荒漠植物花棒耐盐性的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J]. 中国沙漠 2008(05)
    • [12].新疆67种荒漠植物叶碳氮磷计量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7)
    • [13].干旱区荒漠植物体内潜在水源差异及利用策略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8)
    • [14].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的叶片水分吸收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09)
    • [15].艾比湖流域水盐变化对荒漠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6)
    • [16].荒漠植物的摇篮——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J]. 生命世界 2013(10)
    • [17].荒漠地区15种植物的元素含量[J]. 中国沙漠 2020(04)
    • [18].新疆45种荒漠植物粗根碳、氮、磷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 2019(09)
    • [19].荒漠植物构型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5)
    • [20].荒漠植物凝结水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5)
    • [21].荒漠植物叶片化学性状及其经济谱对水盐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18(05)
    • [22].影响阜康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植物数量特征的土壤驱动力分析[J]. 生态学报 2017(24)
    • [23].5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7)
    • [24].西北荒漠植物考察随感[J]. 大自然 2016(01)
    • [25].荒漠植物在城市景观塑造中的应用——以南新公园为例[J]. 现代园艺 2020(01)
    • [26].长期模拟增雨对荒漠植物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 [27].荒漠植物红砂响应高浓度NaCl的生理机制[J]. 草业科学 2012(01)
    • [28].外源脱落酸对荒漠植物红砂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7)
    • [29].2种典型荒漠植物细根序级结构及功能特征分析[J]. 草地学报 2017(05)
    • [30].9种典型荒漠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8(01)

    标签:;  ;  ;  ;  ;  ;  ;  ;  

    三种荒漠植物育苗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