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腾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城市内随处可见正在建设的建筑工程,这其中有许多工程在施工中会应用到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这主要是为了提升高度较高工程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中还存在问题。文章探究了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出施工技术以及技术管理,以便深基坑支护技术能够在施工中得到合理应用,切实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支护技术;技术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需求量的增加,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建筑行业逐渐将开发重点转移到高层建筑产品建设上,高层建筑由于高度的增加,其需要强度更高的地基作为支撑,因此,在地基处理上,基坑深度有所增加,必须有效的对深基坑进行支护才能提升地基的强度,为高层建筑提供坚实的支持。因此,对于目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一、深基坑与深基坑支护技术分析
深基坑通常是指基坑底面积在27m2以内,且底长边小于三倍短边,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大多数应用在三层地下室建设中,经常伴随地质环境、施工环节、地下管线工程结构复杂的情况出现,对于这种情况的基坑必须进行支护处理[1]。
深基坑支护是指利用基坑侧壁、加固、保护等方式提升深基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与施工人员的安全。
二、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究
(一)土钉墙施工
一是,土方开挖与边壁修正,在这个环节中,要进行土方开发形成基坑,并修整边壁,为放线测量做准备;二是,放线测量,这个环节需要准备测量仪器,并根据施工要求的距离进行放线;三是,完成放线测量后,要做好钻孔设备准备,钻孔需要的钻机、钻杆,并且确定钻孔位置,对施工环境进行分析,调整钻孔位置,控制钻孔深度;四是,钻孔完成后,要通过压力灌浆养护的方式,清除掉空内的污染物质,为焊接做好准备[2]。
二是,混凝土喷射施工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流程。一是主筋整理以及绑扎,二是主筋与锁定筋进行焊接,三是配混合涂料,四是混凝土喷射作业,五是混凝土养护。经过这几个步骤后,混凝土面层施工那个完成,具体的支护需要先进行边坡开挖,具体的开挖要按照分层开挖的要求进行,尽量保障开挖、支护与混凝土喷射连续进行,但是如果对上层进行作业,那么下层作业不可同时开展,具体开挖中可以借助机械设备,开挖过程中一律不得出现超挖问题,否则会导致边坡失稳,使挡土结构受到影响。
如果在边坡开挖中出现坍塌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一是,在边坡安装钢筋网片,配合混凝土施工,再将土钉安装到钻孔中;二是,修整边坡,在边壁上喷射砂浆或混凝土;三是,在水平位置上通过分成小段间隔开挖的方式重新进行边坡整理;四是,在边壁上创造斜坡,待土钉进入到钻孔后,提升边坡的稳定性;五是,在开挖时要沿着开挖面对垂直角度将钢筋、钢管等加固构件插入到边坡中[3]。
(二)制作钻孔与施工工具
在钻孔过程中必须保障钻孔位置的准确性,避免统一水平线上钻孔高程不一致,这样交叉相错的钻孔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深基坑支护的作用。进行钻孔时,要控制住深度,但是要预留出120mm—180mm的空间,避免出现钻孔深度不足的问题。同时,施工中还涉及到锚杆制作,应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保障锚杆长度与规格满足施工要求,制作完成的锚杆插入到钻孔的中心位置上,每个锚杆的1.8m位置上应安装定位器,检测是否出现塌孔问题。
(三)注浆施工
一是,注浆施工要选择工程建设需要的材料,并按照科学的比例配制浆液,然后根据施工的工序进行注浆施工。其中注浆中使用的水泥应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为P42.5R,注浆过程中的浆液应为水泥净浆,泥浆的水灰比应控制在0.4:1,水泥的抗压性能要在35MP以上。二是,在施工过程中,第二次注浆主要应用于预应力锚索注浆中,注浆的压力应控制在3.0MPa,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注浆完成后,要在初凝结束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注浆,这样第一次注浆与第二次注浆的之间通常会相隔13小时—24小时[4]。第二次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每上升6MPa,需要经过2分钟至3分钟的稳定才能继续施工;支护桩进行注浆施工时,先对桩间的坑壁进行细石混凝土浇筑,才能进行支护桩浇筑。具体的浇筑操作流程为:一,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在支护桩两桩之间的涂层中插入两排规格为17L、水平间距为450的插筋,并在上部位置露出45mm,制作成弯头,方便施工中挂网。二,在进行扎钢筋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两支护桩之间的钢筋网进行绑扎,绑扎后的规格为φ7145×145,绑扎需要在第一次注浆施工前完成,方法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确定,但需要注意的是,钢筋网绑扎后要确定其牢固性,最好将插筋其固定在支护桩之间。
三、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探究
一方面,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要加强技术监测与管理。检测主要对象是在进行施工时基坑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如果在条件允许下,建筑企业应组织专门的施工队伍尽对水位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这样能够及时根据水位变化分析对施工的影响,从而制定有效的调整措施,保障施工质量。而技术的管理主要是管理工艺的具体操作以及施工材料的应用,工艺管理重点主要是检测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尺寸、支护工序、支护施工是否与施工情况相符,其中必须保障的是施工工序合理;另外,施工中要定期评估施工水平,如果水平不达标,要及时进行改进。而材料管理主要是检测材料的质量、安全性,通过检测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与质量意识,避免将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应用到施工中。此外,管理工作还涉及到安全设备管理、钢筋强度检测、钢筋密度、水泥材料、混凝土质量检测等内容,由于内容复杂,每项任务必须由专人进行负责[5]。
另一方面,从深基坑施工的角度来讲,其危险系数较高,对地下水也存在较大的威胁,所以在施工中必须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此基础上保障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但是由于施工的周期较长,考虑到成本因素的影响,施工中必须重视其对地下水的影响,利用可利用的条件,尽量降低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具体的操作是:在深基坑与降水井点之间设置排水点,这样在降水井点进行抽水时,排水点可以直接将抽出的水反灌到土层当中,维持地下水量,从而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设计坑支护技术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质量问题以及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行业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的发挥出支护技术的作用,在施工中必须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明确施工流程,严格按照工序的要求展开具体施工操作;并加强施工监测与技术管理,及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避免对工程造成较大影响,从而保障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渊.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8,30(8):68-69.
[2]王宁,王国文.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6(12):171.
[3]夏君朋,任哲豪.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4):304.
[4]黄旭贤.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7(35):168.
[5]聂建勇.浅析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创新[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22(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