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排列术对比传统手术在肠梗阻(广泛粘连性)中的治疗效果

小肠内排列术对比传统手术在肠梗阻(广泛粘连性)中的治疗效果

(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四川达州635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9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肠内排列术;传统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15-0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smallintestinalarrangementandtraditionalsurgeryinthetreatmentofextensiveadhesiveintestinalobstruction.Methods90patientswithadhesiveintestinalobstructionwhower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6to-2016inSeptember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traditionalsurgery,andthestudygroupwastreatedwithsmallintestinalarrangement.ResultsThetreatmenteffectofthestudygroupwas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tisworthtobepopularizedandappliedinsmallintestine.

【Keywords】Smallintestinalarrangement;Traditionalsurgery;Treatmenteffect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引发的原因主要是手术创伤和腹腔炎症,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排便障碍等。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疗效不明显,并且还会给患者带来多种并发症,延误了患者治疗的时间,降低了治疗的效率[1]。手术治疗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传统手术和小肠内排列术,手术治疗想达到的共同目的是解除粘连和梗阻,预发复发和产生并发症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可以暂时缓解病人的痛苦,解除粘连的情况,但是术后恢复的时间较长,甚至还会出现新的粘连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9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了传统手术和小肠内排列术来进行治疗,分析观察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肠梗阻(广泛粘连性)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45例。

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为22~67岁,平均为(43.2±3.5),有腹部手术史37例,无手术史8例;

研究组患者男29例,女16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为(41.9±2.7),有腹部手术史35例,无手术史1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没有可比性(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都经过CT、B超、消化道造影检查已经确诊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符合手术特征,并且能够积极配合手术进行。排除标准:有消化道肿瘤、肿瘤复发;存在认知障碍和肾功能病变的病人。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手术前进行全麻,采用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找准切口,常规的进入腹腔中,找到准确的梗阻位置,不要对粘连进行盲目的分离,这样就会减少对腹膜和肠壁浆膜层的破坏,达到松解粘连的效果。存在团状粘连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局部的切除,然后实现对端吻合,如果出现切除难度较大的情况,就需要采用侧侧捷径吻合的手术来治疗;对于粘连范围较大的病人,则需要手术医务人员使用剪刀或者手来进行锐性或者钝性分离,并且还要保证手术过程中要游离于小肠,做到不对肠管造成损伤;如果患者存在坏死肠管以及血运障碍的话,则进行减压手术来治疗,如果严重到不能修补时,最好采用肠吻合切除手术,保留患者的肠管。

1.2.2研究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术前全麻,对患者的全部小肠进行游离,尤其是粘连成团或者有严重血运障碍的患者,要对粘连部位进行松解,在盲肠壁位置(相距阑尾根部1cm处)对其进行缝合,并且切除阑尾;用M-A管做肠内支撑放在阑尾被切除后的残端口处,对于已经切除阑尾的患者要插入M-A管在残株处以及开口处,中间通过阑尾的尾部和回盲瓣,采用逆行的方式插入小肠,小肠要折叠排列,每段长度为16~20cm,排列的肠袢呈盘状,阑尾的残端进行结扎和荷包缝合,M-A管固定要在腹外,必要的要进行腹腔引流。手术后十五天,等待患者的戳孔造口和腹壁之间形成隧道后,就把残端送进进行包埋,然后从右下腹进行穿刺口引出M-A管,在腹壁和腹腔处固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肠管损伤情况;术后恢复包括排气时间、肠胃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等。对两组患者手术后进行随访3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χ2和t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通过不同的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肠管损伤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结论

粘连是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或者外来异物产生的一种防御的正常反应,在所有的腹部手术中,这也是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不是所有的粘连都会造成肠梗阻,但是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很普遍。如果患者的肠管能通过肠内容物的话,那就不会出现肠梗阻,除非出现了肠管卡压的情况。肠梗阻(广泛粘连性)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但是疗效不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降低了治疗的效率。所以临床治疗中一般都采用手术治疗,但是这样就又有可能出现粘连,形成了恶性循坏,医务人员也很重视这个问题的解决。目前手术治疗中最常用的就是传统手术和小肠内排列术,传统手术存在其自身的缺点,比如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住院时间较长、费用高等[2]。因为肠梗阻导管的韧性很好,而小肠内排列术可以让导管不出现锐角折叠而实现自然排列,术中也很注意对肠管的保护尤其是在进行钝性分离的时候,需要支架管固定,腹膜和盲肠充分游离事先固定,这样就不会出现滑脱导致肠瘘。术后避免小肠管内出现死角,需要对其进行减压,并且还需要彻底、反复的对腹腔进行清洗,这样就不会出现腹腔的感染或者粘连的情况,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但是在进行小肠内排列术需要医务人员在术中置管时要轻柔,减少对肠壁粘膜的损伤,对于肠壁水肿的病人更要注意动作的轻柔性,以防出现出血的现象;术中进行分离时,要主要对病人肠管的保护,还要注意M-A管插入时的方向,保证肠壁和腹膜的缝合要固定;术后还要注意对冲洗患者的腹腔,这样可以减少腹腔和肠间的感染率,这样也会减少病人再出现肠梗阻的可能。我院本次研究就对比分析了传统手术和小肠内排列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治疗情况,发现在术中的出血量和肠管损伤情况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传统手术相比,小肠内排列术提高了对治疗肠梗阻(广泛粘连性)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了住院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治疗的费用,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3):148-150.

[2]栾小丹.肠梗阻导管术中小肠内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55-56.

标签:;  ;  ;  

小肠内排列术对比传统手术在肠梗阻(广泛粘连性)中的治疗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