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化脓性汗腺炎1例病例报告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1例病例报告

刘晓彬1郭文涛2曾智辉2

(1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2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肛肠分院广东深圳518031)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1例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经积极术前准备后行手术切除术,随访时间1年,无复发。结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需引起重视,手术切除范围要深面广,直达脂肪层,并引流通畅。

【关键词】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30-0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近10年来反复肛周反复肿胀、疼痛,化脓后自行破溃,分泌物有臭味,并自觉硬结范围逐渐扩大。曾多次就医,诊断为“肛周脓肿”,“痤疮”,予头孢类抗生素等治疗,无明显缓解。肛诊:截石位11点,肛缘8cm处有一暗红色结节,范围约7cm×6cm,皮肤有多个外口,面部皮肤变硬、增厚、有压痛,可压出少量稠厚脓性分泌物,未及明显索条状物通向肛内;肛门指诊:肛内括约肌收缩欠佳,未及明显内口。脓液细菌培养示厌氧性链球菌生长。诊断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治疗方法:患者取右侧卧位,腰俞麻及脓肿周围、肛缘局麻后,用探针从结节顶端破口处切开瘘管及两处窦道(支管).修剪创面,使受侵犯的皮肤及皮下腐烂组织完全消除,直至达脂肪层。开放引流,每日以自制生肌玉油纱条换药,配合袪毒汤熏洗,1个月后伤口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2讨论

本病是一种大汗腺慢性化脓性炎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炎症时轻时重,并逐渐蔓延,形成潜行性溃疡,且有窦道互相连接,皮肤增厚、变硬、疤痕孪缩,可有多个开口。需与复杂性肛瘘鉴别,前者无内口,不侵犯肛管直肠。目前对化脓性汗腺炎的诊断、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只能说是处于正在认识的阶段。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因其特殊的位置及肛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易感染等因素,使其更加难治,复发率更高。临床上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损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范围要深面广,直达脂肪层,并引流通畅。鉴于目前相关治疗文献较少,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及化脓性汗腺炎发病机制不明等原因,使得现有疗效不尽如人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化脓性汗腺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东铭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34.

浅谈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张新星(四川省绵阳市404医院手术室四川绵阳621000)

【关键词】手术室低体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30-02

体温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人体温度设定在37℃,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而在手术中,其发生率在50%-80%。术中麻醉后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抑制、体腔长时间开放暴露、静脉输入大量冷液体和库血、室温过低、体腔灌洗冷冲洗液等均能导致低体温的发生。对于一般体质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降低1-2℃对机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而对于病情重、体质弱且年龄较大和偏小的患者,其体温的低下不仅会对机体造成损害,而且会危及生命。应引起重视。因此,术中应对体温进行监测,随时了解体温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1.1麻醉剂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作用人体的温度是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的,其控制产热和散热,使机体的温度在正常体温的0.2℃之间波动。当全身麻醉后,下丘脑受到抑制,无法随着环境的温度来进行体温的正常调节。而大量的肌松剂的使用,会增加肌肉的产热作用。呼吸机给予的气体温度未进行适当的调整,长时间使用也会造成患者的体温降低。

1.2静脉输入大量冷液体和血液在手术中,经静脉输入大量的冷液体,尤其是冷藏的库血,均能导致患者体温的下降。成人每输入1000ml与环境温度相同的液体或者200ml4℃的库血,中心体温下降0.25℃,若短时间输入大量4℃的库存血,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1.3室温的过低手术室温度通常设定在22-24℃,若室温低于21℃,就会发生机体温度的降低。这是因为机体的温度较室温高,当相对环境的温度差增大,再加上体腔的长时间开放暴露和体液的大量丢失,机体对流散热增加,从而导致低体温的发生。

1.4其他术前消毒皮肤使用的碘伏、酒精等容易挥发,可在挥发中带走体表的温度导致体温降低。以及术中往往需要冲洗体腔,未经加热的冲洗液反复冲洗,同时病人身上覆盖的布类被冲洗液浸湿,可直接使体温降低。

2手术中低体温的并发症

2.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体温下降可出现多方面的血液系统异常,其中较重要的是凝血功能障碍。因为低体温使血小板功能减弱,凝血物质活性降低,从而抑制了凝血功能,从而增加了机体的失血量和对输血的需求,导致了预后极差;另外,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明显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上升,从而出现广泛的微血栓,后果非常严重。

2.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当中心体温降低1℃时,病人可出现寒颤,从而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当核心体温降低1.3℃时,易诱发心率失常,甚至可引起其他严重的心脏疾病。

2.3增加感染的发生术中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显著降低皮下氧张力,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心粒细胞功能,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另外,低体温直接抑制免疫功能,降低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氧化杀伤细菌的能力,也是增加切口感染的因素。

2.4增加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新生儿缺少使饱和脂肪酸成为不饱和脂肪酸的酶,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较多,且饱和脂肪酸的溶点高,在热量不足或者寒冷时易发生凝固而出现新生儿硬肿症。

2.5对代谢的影响尽管低体温可通过降低机体代谢率来减少对氧的需求,但低体温引起氧传输能力下降,反而会导致机体严重缺氧;低体温会增加挥发性药物的溶解度,还可降低静脉麻醉药的清除率,从而延长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停留的时间。

3低体温的防护措施

3.1预先加温控制室温于22-24,湿度在50%-60%。降低病人进入手术室时的核心温度与外周温度之间的差值。

3.2预先用药在麻醉诱导前给予药物来引起张力性血管扩张,如硝苯地平,促使核心热量向外周组织分布,从而产生或储存足够的热量来维持核心体温。待平衡后,病人处于血管舒张的状态,核心与外周温差降低,热量转移较少,再行全麻诱导,则对体温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全麻诱导时给予咪达唑仑镇静也可以减少体温下降的程度。

3.3体表加温增加病人身上的覆盖物可减少体热的丢失;各种加温装置的运用可有效的保证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如充气加热装置,能有效的屏蔽体热的辐射和对流,其能对四肢和躯干进行有效的加温,并配置有细菌过滤器,不会造成手术切口的感染。

3.4内部加温使用输液加温装置可有效的减少热量的损失;对体腔冲洗液进行加温可减少散热,同时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输注氨基酸可引起代谢产热升高,促进伤口愈合和肠道功能的改善,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4小结

术中低体温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凝血障碍、伤口感染和术后恢复延迟等。因此,术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控制病人的中心体温高于36℃,及时有效的防止低体温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中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玲玲,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0):1342.

[2]赵书娥,尹灵朔,赵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1):12.

标签:;  ;  ;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1例病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