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喀斯特地貌研究

重庆喀斯特地貌研究

论文摘要

重庆市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阶梯边缘地带。本市的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貌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为重庆市的国土整治与规划、农业区划和其他有关生产、教学、科研单位提供喀斯特地貌方面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核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重庆市的喀斯特地貌进行了研究。初步结论有:(1)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形态的综合反映。它同其他地貌一样,都是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产物。因此,本文对喀斯特地貌的分类采用成因—形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我们将重庆喀斯特地貌分类作三级划分。第一级为成因分类。按形成该地貌类型的主导营力的不同和组成地质体的物质基础的不同作一级类型划分。第二级为形态分类。以形态组合(正负地形组合)特征为具体指标,划分出二级类型。第三级由各种岩溶个体形态组成。它们规模不大,空间分布上基本是呈星点状、线状或很小面状的形式,而不具区域性分布特征。(2)重庆喀斯特地貌组合的特点:一是喀斯特地貌组合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二是喀斯特地貌组合受地质构造及地表物质差异控制显著,区域分异明显。(3)通过分析本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岩性、海拔等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影响和野外对地貌形态的实地考查,本文把重庆市喀斯特地貌划分为四个喀斯特地貌区,分别为:渝西北非喀斯特地貌区(Ⅰ)、渝中槽谷型喀斯山地区(Ⅱ)、渝东南峡谷型喀斯特山地区(Ⅲ)、渝东北层状构造喀斯特山地区(Ⅳ)。(4)喀斯特地貌演化过程:①自白垩纪燕山运动至第四纪初,因地壳不等量间歇性抬升结果,大巴山和三峡地区发育有四级夷平面,其余地区为三级;②就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而言,以大巴山最大,其次为金佛山一七曜山及三峡地区,并向长江谷地倾斜;③长江左侧地区,第三级夷平面形成之后,长江右岸地区向斜地区纵、横顺向河及次生谷仍异常发育,侵蚀强烈,故背斜成山,向斜为丘陵谷地,相问有序排列,形成平行岭谷地貌组合。长江右侧地区,夷平面多属倒置台状山地,这主要是由于夷平面张性裂隙发育,导致背斜谷袭夺次成谷,水量增大,侵蚀加强,故形成向斜构造台地或山地的倒置现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研究
  • 1.2.2 喀斯特地貌演化模式研究
  • 1.2.3 重庆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思路、方法
  • 1.3.1 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
  •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 2.2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 2.2.1 地质构造特征
  • 2.2.2 主要的构造单元
  • 2.2.3 地表物质组成
  • 第3章 喀斯特地貌类型
  • 3.1 分类原则
  • 3.2 分类系统
  • 3.3 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与特征
  • 3.4 喀斯特地貌组合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4章 喀斯特地貌区空间展布
  • 4.1 喀斯特地貌分区
  • 4.1.1 区划原则
  • 4.1.2 重庆喀斯特地貌分区系统
  • 4.2 喀斯特地貌区空间展布的影响因素
  • 第5章 喀斯特地貌形成与演化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喀斯特地貌尾矿库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监理工作要点[J]. 大众科技 2020(04)
    • [2].喀斯特地貌的“盛宴”[J]. 珠江水运 2018(16)
    • [3].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点与旅游开发[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5(24)
    • [4].拉萨北部夺底沟东嘎山周边第三纪古喀斯特地貌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5].贵州喀斯特地貌旅游开发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2)
    • [6].浅析平坝喀斯特地貌中林地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J]. 低碳世界 2016(24)
    • [7].喀斯特地貌[J]. 科技传播 2015(03)
    • [8].身边的喀斯特地貌——蟠龙洞[J]. 地理教育 2020(02)
    • [9].“喀斯特地貌形态、形成和影响”高三二轮复习教学设计[J]. 地理教育 2016(06)
    • [10].喀斯特地貌[J]. 科学家 2016(16)
    • [11].长角苗风情一暼[J]. 少儿科技 2017(03)
    • [12].涪陵区特色景点推荐[J]. 城市地理 2016(17)
    • [13].锣圈岩天坑绳降 百米绳降 静谧风光[J].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17(01)
    • [14].老挝骑行历险记 “骑行东南亚”之老挝篇[J]. 环球人文地理 2017(03)
    • [15].谁能穿越那厚厚的忧伤(外二首)[J]. 绿风 2017(04)
    • [16].浅析喀斯特地貌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治理措施——以荔波县淇江流域为例[J]. 环球人文地理 2017(09)
    • [17].燕岩风光,风景映在曲水流觞处[J]. 金秋 2017(06)
    • [18].秘境广西 长寿慢生活[J]. 晚晴 2017(06)
    • [19].生命的细节[J]. 学苑教育 2017(20)
    • [20].广西喀斯特地貌上的梯田[J]. 人与生物圈 2016(05)
    • [21].浅谈喀斯特地貌桩基础工程施工[J]. 居舍 2018(03)
    • [22].喀斯特地貌环境下的公路病害与防治对策[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6(06)
    • [23].喀斯特地貌[J]. 科技传播 2014(14)
    • [24].浅谈我对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山水表达的理解分析[J]. 长江丛刊 2018(01)
    • [25].广西喀斯特地貌与山水画技法的研究[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4)
    • [26].神奇的喀斯特地貌[J]. 少年文艺(中旬版) 2010(11)
    • [27].喀斯特地貌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管理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 2013(05)
    • [28].巴马县喀斯特地貌雾特征初探[J]. 科技资讯 2011(17)
    • [29].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区[J]. 贵州地质 2011(03)
    • [30].喀斯特——水溶蚀岩石的奇观[J]. 军事文摘 2019(06)

    标签:;  ;  ;  ;  

    重庆喀斯特地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