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山西省壶关县常平村城镇化道路的实证调研

农村城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山西省壶关县常平村城镇化道路的实证调研

论文摘要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现代化不但与城市化相伴相生,而且在城市化的同时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关于农村城镇化,费孝通老先生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并总结了中国多种农村城镇化模式。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么,如何在农村城镇化的同时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山西省壶关县常平村的发展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注解。本论文以山西省壶关县常平村为案例,通过对常平村的工业化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了常平村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如何注重与资源环境、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周围社会的和谐发展,论证了城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城镇化建设的数量过程和质量过程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进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得出结论:农村的发展首先依靠治村能人的无私奉献,其次需要民主制度做保障,再次需要基层政府的适当干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常平村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村庄内部进行解决,而有些问题则关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一切对常平村的进一步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农村城镇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阐明了农村城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通过此部分,我们得出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意指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过程,不能混为一谈,而农村城镇化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第二部分也是本文的重要部分,以常平村为案例,梳理了它的工业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常平村如何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最终构建了一个和谐城镇化社会。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得出常平模式与“三农”出路,即在常平案例中抽象出来的对于中国农村的普适理论:能人治村,民主管理与基层政府的适当干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农村城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 1.1 农村城镇化的概念及理论
  • 1.1.1 农村城镇化的概念
  • 1.1.2 农村城镇化的相关理论
  • 1.2 我国的城镇化道路选择
  • 1.2.1 “苏南模式”
  • 1.2.2 “温州模式”
  • 1.2.3 “民权模式”
  • 1.2.4 “劳务输出模式”
  • 1.2.5 “侨乡模式”
  • 1.3 农村城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 第二章 常平村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 2.1 常平村由农业转向工业的工业化进程
  • 2.1.1 1980~1990年村集体经济的初步发展时期
  • 2.1.2 1990~2000年常平工业化道路的跨越式发展时期
  • 2.1.3 2000~至今常平工业化道路的腾飞时期
  • 2.2 常平经济开发区的城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2.2.1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2.2.2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和谐
  • 2.2.3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和谐
  • 2.2.4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和谐
  • 2.2.5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常平村与周围社会的和谐
  • 第三章 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 3.1 能人治村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 3.2 民主化管理模式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
  • 3.3 基层政府的适当干预对中国农村发展作用重大
  • 3.4 常平模式与“三农”出路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农村城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山西省壶关县常平村城镇化道路的实证调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