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寻找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两组初发膀胱癌患者共97例,其中THP组51例,MMC组46例。分别行术后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两组患者均在术后7-10天开始膀胱灌注,嘱患者灌注前6h禁水,排净尿液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置入尿管入膀胱,缓慢推入灌注液, THP组膀胱保留药物30分钟,MMC组膀胱保留药物2小时,每10分钟更换1次体位(左、右侧卧位,仰、俯卧位),灌注后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1周1次连续8周,后改为1月1次连续10个月,总疗程48周。术后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膀胱镜检查,所有患者1年内每3个月行1次膀胱镜检查,以后每半年膀胱镜复查1次。观察每次膀胱灌注后药物引起的膀胱刺激症状、血尿等副反应情况。膀胱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取活检病理证实是否为膀胱癌术后复发。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THP组、MMC组术后12个月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5.88%、19.57%;24个月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1.76%、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MMC组患者在灌注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3.73%、32.61%;血尿的发生率分别为9.81%、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THP)行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效果明显优于丝裂霉素C(MMC),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