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危机事件中的政治沟通

转型期危机事件中的政治沟通

论文摘要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公共危机爆发的机率增大,建立科学的政治沟通体制也由此成为当务之急。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被誉为政治系统的“中枢神经”。本文综合运用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尝试把政治沟通理论运用到危机公关研究中,利用政治沟通和危机公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对典型危机事件——厦门PX化工项目事件进行分析。本文具体分析了政治沟通过程的组成要素,以此呈现中国转型期政治沟通的现状和机制性缺陷。分析了政治沟通各个主体的角色和地位、沟通渠道(包括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渠道)的通道能力,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中国政治沟通方式的现实模式和理想模式,并通过评估现实政治沟通中的偏差和效果,来分析政治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表现。最终,呈现了转型期中国政治沟通的运行现状。转型期的政治沟通体制由于强烈的“路径依赖”,体现出一元化的特性。政治沟通的主体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公共舆论影响决策的能力有限,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和沟通作用不大,利益集团、大众媒体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沟通地位,沟通主体之间地位不平等,难以进行平等地互动。沟通渠道虽然多,但是通道的独立性不够,信息传递灵敏度不高,部分沟通渠道制度性低效。政治沟通方向也呈现出明显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趋势。在现有的单通道沟通模式中,信息缺乏、容易失真,而且反馈迟缓。由此影响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损害了政府的合法性。通过上述分析,中国转型期政治沟通的机制性缺陷暴露无疑。同时也可以看出政治沟通的新出路:市场化媒体使用生存策略、新媒体的发展壮大、公共舆论的日渐成熟、公共知识分子的大声疾呼以及政府民主意识的加强等。这些要素联合和旧有沟通体制博弈,造成了良好的沟通效果。本文结合中国政治沟通的现实特点,主张把民主协商作为政治沟通理论的价值取向,把共识政治作为政治沟通的目标,拓宽政治沟通的渠道,加强沟通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深化了政治沟通理论。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引言(绪论)
  • 1.1 政治沟通
  • 1.2 危机事件
  • 2 政治沟通案例——厦门PX事件简介
  • 危机潜伏期
  • 危机突发期
  • 危机持续期
  • 危机解决期
  • 3 沟通主体的角色和地位分析
  • 3.1 公共舆论推动下的强势政府
  • 3.2 事件公众——公民的前身
  • 3.3 作为“意见领袖”的公共知识分子
  • 3.4 沟通中地位尴尬的人大和政协
  • 3.5 依附性较强的利益集团
  • 4 政治沟通渠道分析
  • 4.1 沟通主通道——大众传媒
  • 4.2 正式沟通渠道
  • 4.3 非正式沟通渠道
  • 5 沟通方式建构和沟通偏差评估
  • 5.1 两种沟通方式
  • 5.2 沟通偏差评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转型期危机事件中的政治沟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