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及心理健康引导

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及心理健康引导

论文摘要

“互联网”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经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受到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广泛影响。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群体,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受到了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深刻影响,网络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也对其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并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和研究,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的网络迷恋、人际交往障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虚拟的自我实现心理、网络游戏导致的犯罪心理等,其深层原因在于无意识中的不合理构念以及高级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矫正大学生不良网络心理应在网络文化建设、网络伦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采取措施。本研究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对如何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化教育,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其中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操作层面上,借鉴了相关网站的成功经验,对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及相关管理办法做了总结性研究,并提出了有限的思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和不足
  • 第一章 大学生与互联网
  • 1.1 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 1.2 大学生心理状态
  • 1.3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类型
  • 1.3.1 满足型
  • 1.3.2 体验型
  • 1.3.3 宣泄型
  • 1.3.4 超越型
  • 1.3.5 逃避型
  • 1.4 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 1.4.1 丰富内涵、完善自我
  • 1.4.2 塑造思维方式
  • 1.4.3 提供情感宣泄场所
  •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存在的问题
  • 2.1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
  • 2.1.1 缺乏生活热情,产生孤独心理
  • 2.1.2 降低认知能力,产生厌学心理
  • 2.1.3 过度沉迷网络,导致情感迷失
  • 2.1.4 长期网络刺激,凸显人格扭曲
  • 2.1.5 弱化道德意识,淡化道德情感
  • 2.1.6 过多依赖网络,造成人际简单化
  • 2.2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
  • 2.2.1 社会人格异化
  • 2.2.2 情感冷漠症
  • 2.2.3 网络焦虑症
  • 2.2.4 网络孤独症
  • 2.2.5 社交恐惧症
  • 2.3 症状举例分析——网络成瘾
  • 2.3.1 概念界定
  • 2.3.2 网络成瘾的表征
  • 2.3.3 研究状况
  •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的成因分析
  • 3.1 从人格角度
  • 3.1.1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 3.1.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 3.1.3 相关研究
  • 3.2 从网络人际关系理论的角度
  • 3.2.1 自我表露与隐匿
  • 3.2.2 网上印象与表演
  • 3.2.3 网络情感诉求
  •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引导对策
  • 4.1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 4.1.1 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 4.1.2 优化性格与个性,培养积极人格
  • 4.1.3 积极心理干预,应对挫折
  • 4.2 加强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的建设
  • 4.2.1 网络心理健康培育体系
  • 4.2.2 心理互助体系
  • 4.3 案例实践
  • 4.3.1 构建"五级联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模式
  • 4.3.2 建立大学生互助心理网络平台
  • 4.3.3 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做心理健康的主人[J]. 中国消防 2010(21)
    • [2].研究生婚恋与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财经政法资讯 2013(03)
    • [3].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 珠江教育论坛 2013(02)
    • [4].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矫正[J]. 榆林科技 2011(02)
    • [5].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精神之研究[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 [6].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教育革新 2017(11)
    • [7].新时期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 教育探究 2008(01)
    • [8].让阳光走进心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9].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实施对策[J]. 教育革新 2010(04)
    • [10].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3(01)
    • [11].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12].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9(02)
    • [13].老人打太极的确有益身心[J]. 丹东海工 2011(00)
    • [14].教师如何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J]. 教育革新 2017(04)
    • [15].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析[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16].给学生一片亮丽的蓝天——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宁夏教育科研 2009(01)
    • [17].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
    • [18].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0(04)
    • [19].融合育心育体 培育健康人才——心理咨询结合体育疗法的实践与思考[J].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1(02)
    • [20].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21].点点星光 照亮苍穹——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革新 2016(07)
    • [22].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教育革新 2018(05)
    • [23].高校体育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体育课为例[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2(04)
    • [24].浅谈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9)
    • [25].老年照料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时间、收入的中介效应分析[J]. 南方人口 2019(06)
    • [26].在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评价平台建设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51)
    • [27].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综述[J]. 智库时代 2019(51)
    • [28].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分析[J]. 知识经济 2019(34)
    • [29].解构与重构:“互联网+”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探索[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9(12)
    • [30].基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有效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12)

    标签:;  ;  ;  

    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及心理健康引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