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不同施事者对视角选择的影响

阅读中不同施事者对视角选择的影响

论文摘要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以形式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命题符号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知觉符号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在知觉符号理论的框架下,Zwaan提出了语言理解的浸入式经历者框架(IEF模型)。该理论认为理解者是所描述情境的一位浸入式的经历者,理解就是对这一情境的身临其境的经历。根据IEF模型,语篇的理解涉及三个子过程,即激活,解读和整合。其中解读包括时间、空间、焦点实体、观察点、背景实体和属性等6个属性。Lozano研究了影响视角选择的因素,发现行为动作会促使人们选择有动作一方的视角。在Lozano的研究基础上,实验一采用单因素2水平的重复测量设计,进一步探讨在语篇中动词对视角选择的影响。另外实验二和实验三均采用2×2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分别探讨了当施事者是第三人称代词和第一人称代词时被试的视角选择问题。实验一结果显示匹配状态主效应显著,被试对与施事者视角看到的物体空间位置关系匹配的图片再认反应时更快。实验二结果表明,不管施事者是指人名词还是第三人称代词,被试在与施事者视角匹配的条件下反应更快。实验三结果显示,被试对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匹配的图片再认反应时更快。研究结果显示:(1)人们对语篇的理解是身临其境的,动词不仅激活了人们已有的经验表征,而且在模拟该动作的同时选择了施事者的视角理解语篇所描述的情境。(2)第一人称代词“我”有更强的代入感,当语篇以第一人称代词进行叙述时,不管施事者是谁,理解者会优先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语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有关体验认知和知觉符号理论
  • 1.1.1 体验哲学
  • 1.1.2 体验认知
  • 1.1.3 知觉符号理论
  • 1.2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
  • 1.2.1 早期的理论研究
  • 1.2.2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
  • 1.3 视角
  • 1.4 有关人称代词
  • 1.4.1 人称代词的分类
  • 1.4.2 人称代词的功能
  • 2 问题提出
  • 2.1 行为动作对视角选择的影响
  • 2.2 不同的人称代词对视角选择的影响
  • 3 实验研究
  • 3.1 实验一行为动作对视角选择的影响
  • 3.1.1 实验仪器
  • 3.1.2 被试
  • 3.1.3 实验材料
  • 3.1.4 实验设计程序
  • 3.1.5 结果统计分析
  • 3.1.6 讨论
  • 3.2 实验二指人名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对视角选择影响的比较
  • 3.2.1 实验仪器
  • 3.2.2 被试
  • 3.2.3 实验材料
  • 3.2.4 实验设计与程序
  • 3.2.5 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6 讨论
  • 3.3 实验三第三人称代词和第一人称代词对视角选择影响的比较
  • 3.3.1 实验仪器
  • 3.3.2 被试
  • 3.3.3 实验材料
  • 3.3.4 实验设计与程序
  • 3.3.5 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6 讨论
  • 4 综合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被动句的施事者标记及其功能[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0(02)
    • [2].论以理杀人[J]. 道德与文明 2010(01)
    • [3].主语优先等同于施事者优先或话题优先吗?来自汉语简单句加工的脑电实验发现[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3)
    • [4].也论“以理杀人”——兼与邓曦泽商榷[J]. 道德与文明 2010(04)
    • [5].“被”时代 “被”的尴尬[J].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 2009(12)
    • [6].“课堂革命”思辨[J]. 四川教育 2018(01)
    • [7].浅析“X看”的主观化与语法化[J]. 名作欣赏 2020(05)
    • [8].英语Give it a(n)V_n结构中施事者意愿范畴[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9].试析“偏偏”和“偏”[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3(06)
    • [10].龙溪羌语施事者标记le~(31)的实验研究[J]. 民族语文 2015(04)
    • [11].现代汉语取得类双宾语句句式特点[J]. 高考(综合版) 2013(07)
    • [12].釋“作使”[J]. 汉语史学报 2011(00)
    • [13].巴东方言中的被动标记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9)
    • [14].英汉语表示“施事者”的词缀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在翻译中的体现[J]. 学园(教育科研) 2012(03)
    • [15].现代汉语被动句中施事者隐现的历史原因探析——兼谈使役和被动兼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5(06)
    • [16].宿松方言表情态的述补结构[J]. 华中学术 2020(01)
    • [17].“不X白不X”及相关句式的研究[J]. 语文学刊 2010(11)
    • [18].相邻关系视角下的省略句式研究[J]. 语文学刊 2009(12)
    • [19].被动化、视角与意识形态[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1(00)
    • [20].基于“‘问题解决’素养”不等于基于问题教学[J]. 四川教育 2017(12)
    • [21].优势语序还是优势解读?利用ERP考察汉语双论元歧义句的解歧过程[J]. 心理学报 2015(07)
    • [22].试析“偏偏”和“偏”[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07)
    • [23].“不V白不V”的构式特点[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05)
    • [24].用射体—界标关系解读英语带施事被动结构[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04)
    • [25].类型学视野中的致使结构[J]. 民族语文 2014(05)
    • [26].英汉被动语态对比浅析[J]. 科技信息 2011(33)
    • [27].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式:竞争模型——以“把”字句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5)
    • [28].英汉语中表示“施事者”后缀对比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3(04)
    • [29].《歧路灯》中的“被”“把/将”融合句[J]. 语言与翻译 2012(02)
    • [30].解读流行语“被XX”结构[J]. 青年文学家 2014(24)

    标签:;  ;  ;  ;  

    阅读中不同施事者对视角选择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