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黄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研究

黑龙江省黄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科、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i(Berk.EtCurt)Rost]侵染引起的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发生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病害。由于黄瓜霜霉菌是一种活体营养专性寄生菌,无法人工培养,因而限制了对黄瓜霜霉菌生理分化、群体遗传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本试验尝试以ITS区序列分析方法,配合RAPD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形态(孢子囊)差异分析及致病性差异分析方法,探究黑龙江省黄瓜霜霉病菌的生理小种分化问题,为黄瓜的抗病育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对其中的20个菌株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对同一寄主的致病性不同,证明其毒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20个菌株在9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可将其划分为5个致病性类型。分别为Ⅰ组:Pc-hb2、Pc-hb3、Pc-qq1、Pc-qq3、Pc-md1、Pc-dq2、Pc-da3、Pc-hh2、Pc-hh3、Pc-hh4、Pc-hh5,Ⅱ组:Pc-im1、Pc-dq1、Pc-hh1;Ⅲ组:Pc-hb1、Pc-qq2;Ⅳ组:Pc-hb6;Ⅴ组:Pc-hb4、Pc-hb5、Pc-hb7。采自同一城市的菌源毒性存在较大差异。病菌毒性和孢子囊大小及地理来源间无相关性。采用改良的CTAB法成功的提取了来自全省7个城市黄瓜霜霉病菌基因组DNA。并对的黄瓜霜霉病菌RAPD分子标记,结果说明,各菌株间相似性较低,各地由于栽培品种的不同,寄主与病原物之间强烈的相互选择,使黄瓜霜霉病菌这一专性寄生菌产生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菌株RAPD多态性与地理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数来自同一城市的菌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采自同一城市的菌源在形态、大小及亲缘关系上较为接近。通过筛选确定了黄瓜霜霉病菌ITS区扩增的优化体系,并采用此体系对31个黄瓜霜霉病菌株进行了扩增,均可得到约为900bp的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分析得知:菌株ITS区多态性与地理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数来自同一城市的菌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来自黑河的的菌株Pc-hh1和Pc-hh3与所有菌株遗传距离较远,这和其地理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同城市菌源之间菌株ITS区多态性与地理来源的关系无规律性,即并非城市地理位置相距越近,其亲缘关系就越近;来自漠河的菌株Pc-mh1与其他菌株并无明显差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黄瓜霜霉病的研究现状
  • 1.2.1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历史和危害
  • 1.2.2 症状
  • 1.2.3 病原生物学特性
  • 1.2.4 病原菌生理分化
  • 1.2.5 病害流行规律
  • 1.3 病原真菌毒性变异及生理小种分化的研究
  • 1.3.1 病原真菌的毒性变异
  • 1.3.2 病原物生理小种的分化
  • 1.3.3 病原物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孢子囊形态观察及大小测量
  • 2.1.1 供试菌源
  • 2.1.2 测定方法
  • 2.2 致病性测定
  • 2.2.1 植物材料
  • 2.2.2 供试菌源
  • 2.2.3 接种鉴定方法
  • 2.2.4 调查项目
  • 2.2.5 数据处理
  • 2.3 黄瓜霜霉病菌RAPD分析
  • 2.3.1 供试菌源
  • 2.3.2 DNA的提取与定量
  • 2.3.3 RAPD扩增
  • 2.3.4 引物筛选
  • 2.3.5 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 2.3.6 数据分析
  • 2.4 黄瓜霜霉病菌ITS区序列分析
  • 2.4.1 供试菌源
  • 2.4.2 引物筛选
  • 2.4.3 ITS反应程序及体系优化
  • 2.4.4 PCR扩增
  • 2.4.5 目的片段的回收
  • 2.4.6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 2.4.7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2.4.8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4.9 细菌中质粒DNA的制备
  • 2.4.10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
  • 2.4.11 重组克隆的测序和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孢子囊形态观察和大小测定结果
  • 3.2 致病性测定结果
  • 3.3 基因组提取方法
  • 3.5 体系优化
  • 3.5.1 引物筛选
  • 3.5.2 模板DNA浓度对ITS区扩增的影响
  • 2+浓度对ITS区扩增的影响'>3.5.3 Mg2+浓度对ITS区扩增的影响
  • 3.5.4 dNTP浓度浓度对ITS区扩增的影响
  • 3.5.5 TaqDNA聚合酶浓度对ITS区扩增的影响
  • 3.5.6 退火温度对ITS区扩增的影响
  • 3.5.7 31个黄瓜霜霉病菌株ITS区扩增结果
  • 3.6 ITS区序列分析
  • 4 讨论
  • 4.1 黄瓜霜霉病菌的致病性分化
  • 4.2 黄瓜霜霉病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 4.3 RAPD分子标记的缺点
  • 4.4 ITS分析方法与黄瓜霜霉病研究
  • 4.5 关于试验中样本大小不一致的说明
  • 4.6 创新点与不足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英文缩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4省区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鉴定[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1)
    • [2].广西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分布[J]. 南方农业学报 2016(08)
    • [3].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理小种和抗性鉴定技术研究进展[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6)
    • [4].漯河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动态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22)
    • [5].黑龙江省2006年水稻主产区稻瘟病生理小种动态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3)
    • [6].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快速检测与鉴定[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9)
    • [7].2009年东北三省番茄叶霉病菌主流生理小种变化监测[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12)
    • [8].四川省根肿菌的分布和生理小种及品种抗性评估[J].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2)
    • [9].吉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变异与动态预测[J]. 玉米科学 2008(06)
    • [10].泸州杂交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品种抗稻瘟性鉴定[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1].五寨黑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分析[J]. 大豆科学 2017(01)
    • [12].黑龙江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部分西瓜品种抗病鉴定[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9(05)
    • [13].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演化及遗传重组[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9)
    • [14].大豆抗感资源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01)
    • [15].小种特异分子标记分析2010—2011年云南省小麦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组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3(05)
    • [16].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在几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J]. 热带作物学报 2010(08)
    • [17].辽宁省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研究[J]. 大豆科学 2009(02)
    • [18].新疆棉花枯萎病菌7号生理小种的AFLP分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9].冈优725对四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素的响应[J]. 植物保护学报 2013(01)
    • [20].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细胞壁降解酶的比较[J]. 植物病理学报 2010(05)
    • [21].根肿菌Williams系统中各单孢生理小种的获得与鉴定[J]. 园艺学报 2019(12)
    • [22].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8)
    • [23].高粱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04)
    • [24].玉米品种对山西各地区大斑病生理小种抗性初探[J]. 天津农业科学 2013(06)
    • [25].福建省稻瘟病生理小种及品种资源抗性鉴定[J]. 福建稻麦科技 2019(01)
    • [26].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分析[J]. 作物杂志 2016(03)
    • [27].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2)
    • [28].不同大白菜材料对根肿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及抗病位点检测[J]. 华北农学报 2019(02)
    • [29].汉中麦区叶锈病生理小种及抗锈品种监测[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12)
    • [30].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rDNA-ITS的比较[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标签:;  ;  ;  ;  ;  

    黑龙江省黄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