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地铁施工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以武汉地铁纸坊线一期出入场线区间特大溶洞处理施工为背景,研究了矿山法区间特大溶洞处理的目的、范围、方法和工艺要求,通过对溶洞的提前预处理,确保了矿山法区间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安全。

关键词:地铁施工;特大溶洞;处理措施

引言:随着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修建规模与难度最大的国家。正在或即将修建大量的高风险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极易遭遇突水突泥重大灾害。本文以武汉地铁纸坊线出入场线区间特大溶洞处理施工为背景,研究了特大岩溶处理的技术措施,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1.工程概况

武汉地铁纸坊线出入场线特大溶洞(BYC002)位于纸坊大街与文化路十字路口,纸坊大街站南端头20m范围内,洞身直径大于6m,该大型溶洞以全充填软塑状黏性土夹少量碎石、角砾为主;溶洞相对隧道位置主要位于出入场线隧道中下部。溶洞上部建筑为纸坊大街道路段。结合前期岩溶专项勘察资料,软-可塑红黏土在岩溶地下水升降潜蚀、吸蚀作用、人为因素等作用下,形成较大土洞,可能产生岩溶地面塌陷。为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可靠,对此特大形溶洞进行处理。

2.岩溶处理的目的

(1)降低施工期间突水事件发生的机率,降低矿山法施工期间工作面涌水量,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提高施工速度。

(2)满足永久结构的承载力,变形,防水要求。

(3)防止因地下水流失过多、地层损失过大造成地面沉降过大,减小对周边重要建(构)筑物结构安全的影响。

(4)防止因地下水流失过多影响地表生态。

(5)预防和减缓岩溶的进一步发展,减小对地铁后期运营影响。

3.岩溶处理的范围和方法

(1)岩溶平面处理范围为已探明的岩溶平面位置至隧道边线外6m范围,深度至溶洞底部不小于0.5m。

(2)红黏土(13-2b)平面处理范围为自纸坊车站起始至隧道边线外6m范围包括的红黏土分布范围,深度至红黏土底部不小于0.5m。

(3)本溶洞以全充填软塑状黏性土夹少量碎石、角砾为主,结合武汉轨道交通既有线已实施工程大型岩溶处理经验,设计采用劈裂注浆的方法,对溶洞顶部的红黏土(13-2b)及溶洞内部的全充填物进行劈裂、挤密注浆。

(4)处理程序采用先周边注浆、再内部注浆的顺序。具体施工方法分为钻探工艺、套管安装、固管工艺、注浆工艺。

4.施工前准备

(1)施工区域地下管线探查,钻探施工前对地下管线进行详细探查,并做好区域标记,以免钻探施工时损坏地下管线。

(2)注浆孔布设:为确保大型全充填岩溶的处理的有效性,本次采用的劈裂型注浆孔采用梅花形布置,间距为2m×2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测量定位布孔;钻孔总数185个,其中红黏土处理区约81个,溶洞处理区约100个,论证试验孔2个,质量检查孔2个。

(3)溶洞处理区水文观测,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位建立水位观测系统,分析地下水位变化,指导现场生产工作。水文观测孔布置在溶洞处理区外侧,与大型溶洞成同一水平位置,距离岩溶处理区边界5~10m。

5.钻探施工工艺

(1)采用Ф110mm钻头一次进至红黏土处理区底部不小于0.5m(需取芯钻孔用取芯钻头采取岩芯,采取率不得低于80%);

(2)下φ89mm套管并按好对接注浆管路接头;

(3)注浆固管,采用外壁注浆法用42.5水泥进行注浆固管,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可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固管;

(4)套管安装后的耐压力试验不小于最大注浆压力的1.5倍,既4.5MPa;

6.注浆工艺

(1)注浆泵的选择:常规注浆或注浆量较小时,采用2TGZ-60/210双液浆注浆泵,当注浆量较大或溶洞注浆时,改用BW-320泥浆泵注浆。

(2)注浆孔段长划分:分段进行灌浆,灌浆管伸入溶洞底板以下不小于0.5m,一般灌浆段长为1m~2m左右,最大段长不得大于3m。

(3)注浆压力:注浆压力按2.5~3.0MPa控制,实际注浆压力可根据生产性试验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4)注浆浆材配比: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5~1.0。水泥砂浆配比为0.4:1:1(水:水泥:砂)。

(5)注浆结束标准:满足以下任意一条时注浆结束:①在压力最大值下,灌浆孔段注入率不大于1.0L/min时,延续灌注30min后可结束灌浆作业;②邻孔有浓浆液返出,可结束灌浆作业。

(6)注浆封孔:所有注浆孔与检查孔注浆(或压水)结束后应紧接着进行注浆封孔;注浆封孔采用“压力注浆封孔法”,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5:1的浓水泥浆;

(7)注浆监测:注浆施工须使用注浆自动记录仪进行记录。注浆自动记录仪应经有关部门鉴定和率定,能自动、准确地测记注浆压力、注入率、浆液水灰比等注浆参数,保证记录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7.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1)通过注浆前注水试验,调整材料配比和注浆压力等工艺技术参数。

(2)钻探注浆过程应加强地面观测记录(水平位移、冒浆点的位置等)。钻探注浆全过程应做好技术资料和基础数据记录、整理、分析工作。

(3)注浆过程中每班测水文孔水位1~2次,做好相应的记录、整理、分析工作。

(4)各孔注浆量根据具体地质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当连续注浆单孔15吨水泥不见升压时,应考虑添加水玻璃双液注浆,必要时间歇注浆。注浆量过大时,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

(5)注浆过程注意环境保护,及时清理浆液污染物。注浆结束后应采用水泥砂浆对注浆孔彻底回填、封孔。

(6)注浆前了解清楚注浆位置地质情况,施工时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分析处理。

(7)开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注浆质量。

8.岩溶充填物注浆效果综合评价

在充填注浆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检查孔法、涌水量分析法、检查孔P-Q-t分析法对注浆加固效果进行了快速动态评价,并对注浆量分布的时间和空间效应进行评价,综合评价岩溶充填物注浆效果优良。

结束语:

本文以武汉地铁纸坊线一期出入场线区间特大溶洞处理施工为背景,研究了矿山法区间特大溶洞处理的技术措施,通过岩溶充填物注浆效果综合评价,达到了稳固土体的设计要求,确保了矿山法区间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梦恕.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孔恒.城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地层预加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标签:;  ;  ;  

地铁施工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