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黑暗的传奇—解读刘庆邦小说

穿越黑暗的传奇—解读刘庆邦小说

论文摘要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刘庆邦的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在文学艺术上和社会批判上都具有价值。本文在仔细阅读刘庆邦的作品之后,分四章节对刘庆邦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第一章从作家的成长背景来写,他的小说创作与童年的成长经验是息息相关的。分析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了刘庆邦的成长背景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形成作家的写作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童年苦难经历形成了作家的悲剧意识,女性庇护下的成长形成了柔美气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自卑情结,以及在此基础上儿童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第二章从探寻作家成长之地的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入手,刘庆邦的文学创作在中部地区的强烈地方色彩的影响之下,不仅与河南作家有共同的创作特色,自身又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分析了刘庆邦作品的选材风格和审美特征,在选材上主要分为乡土小说和矿井小说两大主题。一方面,他怀着对乡村的思念赞美之情,总在试图构建理想的乡村世界;但另一方面,让人无奈的现实和强烈的责任感,又使他不得不揭露残酷的现实图景以引起人们的反思。刘庆邦的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两个极端,刘庆邦在小说中对“柔美”和“酷烈”这两个极端尽情书写。作家的创作风格与题材选择是密不可分的,在描写理想中的乡村时刘庆邦运用的语言是温柔的,体现出的创作风格是柔美的,充满了理想与感伤;而对于他曾工作过的矿井,则是用酷烈的言语来描写的,体现出的创作风格是酷烈的,是现实与悲壮的。这也就形成了一种刘庆邦所独有的小说创作风格,两个极端的创作。第四章分别从塑造的人物,使用的语言,人性的善恶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纵观其创作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刘庆邦悲天悯人穿越黑暗的济世情怀,对土地之上的生命的倾情描绘,对土地之下的黑色的人生隐喻,体现出刘庆邦小说对家园何处的追问。刘庆邦小说的语言风格也是迥异的,一方面柔美的言语将悲剧意识诗意化的呈现,另一方面用酷烈言语将伤痛的情感悲壮的显露,最后二者殊途同归都是对人性的揭露,进而探求刘庆邦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即关注人性,揭露人性恶,呼唤人性美,在人性的美与丑互现中找到抑恶扬善的途径。对乡土诗意田园生活的无限渴望与建构,正视与反思都市中让人无可奈何的真实,对家园何处的追问。总之通过深入研究刘庆邦的小说,从整体上分析了刘庆邦穿越黑暗的传奇小说在当代文学中取得的成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刘庆邦成长背景在作品中的体现
  • 1.1 童年:苦难之下形成的悲剧意识
  • 1.2 青少年:柔美气质与自卑情结的产生
  • 1.3 成年:儿童视角对世界的审视与反抗
  • 2 地域民俗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 2.1 文化背景:关于地域文化概念的界定
  • 2.2 创作的影响:中原地域文化与河南籍作家
  • 2.3 价值体现:地域文化对刘庆邦小说的价值
  • 3 选材风格与审美特征
  • 3.1 创作题材的选择
  • 3.1.1 乡村:家园何处的探寻
  • 3.1.2 矿区:残酷现实的反思
  • 3.2 以实击虚的审美特征
  • 3.2.1 柔美:理想与抒情
  • 3.2.2 酷烈:现实与批判
  • 4 刘庆邦二元对立书写下的济世情怀
  • 4.1 坚实土地上下两端的不尽言说
  • 4.1.1 土地之上:对生命的倾情描绘
  • 4.1.2 土地之下:为“孤岛”打开一扇窗
  • 4.2 小说语言的两极表述
  • 4.2.1 柔美言语:乡村图景的诗意呈现
  • 4.2.2 酷烈言语:伤痛情感的悲壮显露
  • 4.2.3 殊途同归:正视生活的真实
  • 4.3 美与丑互现的人性
  • 4.3.1 证美:人性真善美的礼赞
  • 4.3.2 审丑:人性假恶丑的呈现
  • 4.3.3 探寻:抑恶扬善的途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到城里去》看刘庆邦笔下的城乡关系[J]. 文学教育(上) 2020(02)
    • [2].“在深处的小说”——论刘庆邦的煤矿性别书写[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03)
    • [3].遇见刘庆邦[J].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9(01)
    • [4].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读刘庆邦《在哪里写作》有感[J]. 班组天地 2018(08)
    • [5].刘庆邦文学世界的焦虑底色[J]. 中国图书评论 2019(08)
    • [6].刘庆邦 “含心量”成就感人作品[J]. 北京观察 2017(01)
    • [7].刘庆邦小说的审美倾向分析[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8].从《黑白男女》看刘庆邦“煤矿文学”的新变[J]. 小说评论 2016(04)
    • [9].人性的哀歌——读刘庆邦《红煤》有感[J]. 名作欣赏 2015(02)
    • [10].当代乡土文明的批判力作——评刘庆邦长篇新作《黄泥地》[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5(01)
    • [11].一种甜而微苦的相思——重读刘庆邦《鞋》[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20(05)
    • [12].奏响生命的乐曲——刘庆邦:《响器》[J]. 读书文摘 2019(02)
    • [13].浅析刘庆邦小说的语言特色[J]. 同行 2016(07)
    • [14].忧伤又宁静的牧歌——评刘庆邦短篇小说《鞋》[J]. 北方文学 2017(14)
    • [15].别有深情一万重——评刘庆邦长篇散文《在哪里写作》[J]. 南腔北调 2017(07)
    • [16].写作是一种修行——与著名作家刘庆邦谈文学创作[J]. 时代报告(奔流) 2017(07)
    • [17].刘庆邦:送你一片送你一片皎洁的月光[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5(06)
    • [18].刘庆邦:作家应该拿作品说话[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5(06)
    • [19].刘庆邦:英雄几乎都和悲剧结伴[J]. 雨花 2015(18)
    • [20].刘庆邦作品在国外[J]. 作家 2015(13)
    • [21].论刘庆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芒种 2014(05)
    • [22].善良是我们作为人活着的唯一准则——读刘庆邦的《皂之白》[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2(11)
    • [23].自然、女性、和谐——解读刘庆邦小说《远山》[J]. 阅读与写作 2009(12)
    • [24].刘庆邦:作家就是要“感情用事”[J]. 中华儿女 2010(07)
    • [25].刘庆邦笔下情窦初开的纯净情感世界[J]. 长城 2011(04)
    • [26].一束阳光:刘庆邦小说的审美救赎书写——以《鞋》《神木》与《东风嫁》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7].刘庆邦小说《神木》的空间批评解读[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8].质朴温润的生命册——解读刘庆邦的《我就是我母亲》[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29].刘庆邦笔下的进城乡村女性[J]. 文学教育(上) 2018(09)
    • [30].城市异乡人的困境及复仇——刘庆邦小说中的男权话语叙事[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标签:;  ;  ;  ;  ;  

    穿越黑暗的传奇—解读刘庆邦小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