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情态系统

试析《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情态系统

论文摘要

情态作为人际功能的主要语义载体,获得了超越逻辑和传统语法的重要地位。如今,它受到世界上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多在文学作品或一般立法语篇比如国内法法律语篇中被分析。作为国际法的渊源之一,国际公约在制定及实施方式上有别于一般立法文本。因此,作者打算探究国际公约中的情态,并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为研究课题。该公约是否运用了情态?如果有,其情态是否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作者展开了下面的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公约中情态系统的具体特征,探索公约中情态系统揭示出的人际意义,为从语言视角分析国际公约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实用性参考,并促进语言学家和法律专家的合作以改善法律的制定状况。概括起来,本文进行的研究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章,主要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理论进行回顾,包括国内外对情态的研究状况,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及法律语篇分析。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本研究的第二部分由第三章至第五章组成,主要根据第一部分讨论的框架分析公约中的情态系统。韩礼德的情态理论为研究语篇中的情态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基于该理论作者在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公约中的情态表达式。通过分析发现,在公约中只有情态动词和情态形容词性谓语这两类情态表达式。第四章根据韩礼德的人际意义模式探讨公约中情态系统揭示出的人际意义。为了更清楚地描述语篇中的人际意义,作者还运用韩礼德的情景理论,即语场、语旨和语式来帮助说明公约的情景语境。通过对公约中情态表达式的情态意义,情态的取向及取值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表达了各缔约国对预防和打击世界范围内腐败问题这一事件的观点及态度,即公约成功揭示出的人际意义。第五章从更深层的角度探讨公约中的情态系统。通过分析公约中的情态责任,情态的源,公约的语境并在前面分析其情态系统的基础上,作者揭示了公约中的意识形态,并探讨了其意识形态和情态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同时,这一章也进一步巩固了第三章关于公约中情态系统特征的论证。总之,本研究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分析作了如下贡献:首先,本文作者尝试把系统功能语法引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研究,开辟了研究这部公约的新天地;第二,本研究加强了功能语法与立法语篇分析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证明了功能语法的实践性;第三,通过分析公约中的意识形态,本研究的作者发现意识形态并非总是涉及权力关系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在公约中,其意识形态表现为具有平等关系的缔约国预防和打击腐败问题的共同信念。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Introduction
  • 1.1 Rationale of the study
  • 1.1.1 The importance of legal discourse
  • 1.1.2 A need for study of legislative discourse
  • 1.1.3 An urgent need for analysis of the UNCAC from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Introduction
  • 2.2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modality
  • 2.2.1 Research on modality at home
  • 2.2.2 Research on modality abroad
  • 2.3 A systemic functional approach to legislative discourse analysis
  • 2.3.1 The framework of SFG
  • 2.3.2 A brief review on legal discourse analysis
  • 2.3.3 An analysis of legislative discourse under SFG
  • 2.4 Summary
  • Chapter Three An Analysis of the Modality System in the UNCAC - A Systemic Functional Approach
  • 3.1 Introduction
  • 3.2 Halliday’s theories of modality
  • 3.2.1 Classification of modality
  • 3.2.2 Orientation and value
  • 3.2.3 Modal expressions
  • 3.2.3.1 Finite modal operators
  • 3.2.3.2 Modal adjuncts
  • 3.2.3.3 Metaphors of modality
  • 3.2.3.4 Other modal expressions
  • 3.3 General description of nature of the UNCAC
  • 3.4 Modality system in the UNCAC
  • 3.4.1 Modal expressions in the Convention
  • 3.4.1.1 Modal operators
  • 3.4.1.2 Expansion of the predicator
  • 3.4.2 Features of modal expressions in the Convention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Interpersonal Meaning Revealed by the Modality System in the UNCAC
  • 4.1 Introduction
  • 4.2 Halliday’s model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 4.3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the UNCAC revealed by its modality system
  • 4.3.1 Context of the Convention under Halliday’s context theory
  • 4.3.2 The modal meaning of each modal operator in the Convention
  • 4.3.2.1 Shall
  • 4.3.2.2 May
  • 4.3.2.3 Can, must, should, would, could, might, will
  • 4.3.3 Classification of modalization and modulation in the Convention
  • 4.3.4 Orientation of the modality system in the Convention
  • 4.3.5 Value of the modality system in the Convention
  • 4.4 Summary
  • Chapter Five Modality and Ideology in the UNCAC
  • 5.1 Introduction
  • 5.2 The definition of ideology
  • 5.3 Ideology in the Convention
  • 5.3.1 Modal responsibility
  • 5.3.2 Source of the modality in the Convention
  • 5.3.3 Context of the Convention
  • 5.3.4 Conclusion of the present section
  • 5.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y and modality in the Convention
  • 5.4.1 Ideology determines the selection of modality in the Convention
  • 5.4.2 Modality reflects the ideology in the Convention
  • 5.5 Summary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Major conclus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 6.2 Contribu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 6.3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情态系统及其语篇功能[J]. 甘肃高师学报 2019(01)
    • [2].文化语境对人际意义中情态系统翻译的影响——以《围城》英汉版本中主人公与父亲的对话为例[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1)
    • [3].情态系统及其在翻译中的体现[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1(10)
    • [4].用情态系统分析公益广告的人际功能——以一则公益广告《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例[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11)
    • [5].汉英立法语篇情态系统对比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11)
    • [6].英语学术语篇中情态系统的分布及人际意义[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 [7].论维吾尔语的情态系统及其功能[J]. 民族翻译 2014(01)
    • [8].人际功能视角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四种英译版本的情态系统分析[J]. 北方文学 2018(30)
    • [9].英语访谈中情态系统的批评性分析[J]. 科技信息 2012(02)
    • [10].汉语经济新闻语篇情态系统分析[J]. 文教资料 2008(10)
    • [11].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态系统指导英语情态教学[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6)
    • [12].英汉新闻报道情态系统对比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09)
    • [13].人际功能理论下《老友记》对白的情态系统分析[J]. 戏剧之家 2019(02)
    • [14].模糊语言中的语气及情态系统分析[J]. 大家 2010(15)
    • [15].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系统:逻辑、语义、语用[J]. 外语教学 2011(06)
    • [16].英语商业广告中情态系统的人际功能[J]. 知识经济 2011(14)
    • [17].三维框架下新闻媒体人“跨海对话”的话语分析[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08)
    • [18].从人际功能的情态系统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关系[J]. 咸宁学院学报 2010(04)
    • [19].英汉情态动词语篇中的对比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4)
    • [20].《茶馆》对白翻译中语气和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3)
    • [21].语言情态系统探索[J]. 外语学刊 2019(01)
    • [22].傲慢与忠诚——《二十年以后》人际功能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18(35)
    • [23].模糊限制语在诗歌语篇中的人际功能[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4].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新闻报道分析——以印度“一带一路”相关报道为例[J]. 海外英语 2017(13)
    • [25].中美能源企业致股东信函的情态表达对比研究[J]. 商务外语研究 2019(02)
    • [26].聚焦功能 观照情态——话语的情态系统解读与翻译中的功能建构[J]. 外国语言文学 2010(01)
    • [27].戏剧对白中的语气和情态系统——以《推销员之死》为例[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28].英汉语言情态对比及分析[J]. 教学与管理 2011(03)
    • [29].汉语情态协同关系及其复杂性[J]. 学术交流 2018(06)
    • [30].英语-粤语情态系统相应相异对比及语际偏误率探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8)

    标签:;  ;  ;  ;  ;  

    试析《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情态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