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因芯片对阉割引起牛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变化分子机理的研究

利用基因芯片对阉割引起牛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变化分子机理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首先以同龄、同场的60头国内、外肉牛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活体检测技术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肉牛宰后肉质性状的预测模型,显示超声波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快速、低成本的检测肉牛背膘厚、眼肌面积和大理石花纹情况,还提供了通过检测活体性状预测宰后性状的可能。为研究肉牛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本试验以西门塔尔牛公牛和阉牛各3头作为试验材料,因为阉割是肉牛生产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阉割后肉牛在习性、外观和生长发育过程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发展的速度很慢,暗示这些发展是通过基因表达差异的改变进行的,因此采用Affymetix公司的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二者之间肝脏和脂肪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经过数据分析找到了因阉割引起的生长发育减缓,脂肪沉积速度加快的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如下:(1)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超声波技术活体检测技术预测牛肉产量的数学模型:屠宰EMA=30.6032+1.0383×8月龄EMA ,屠宰EMA=8.3520+0.8873×20月龄EMA ;屠宰RIB12=0.3777+0.3470×8月龄RIB12,屠宰RIB12=0.2856+0.4203×20月龄RIB12;高档肉质量=0.3616×8月龄EMA +40.4824×8月龄RIB12+0.065×8月龄体重,高档肉质量=0.6765×8月龄EMA +39.0974×8月龄RIB12,高档肉质量=0.4451×20月龄EMA +1.3847×20月龄RIB12+0.0177×20月龄体重,高档肉质量=0.5621×20月龄EMA +2.7208×20月龄RIB12;后部肉质量=1.1316×8月龄EMA +24.4678×8月龄RIB12+0.0985×8月龄体重,后部肉质量=1.6034×8月龄EMA +22.3924×8月龄RIB12,后部肉质量=0.9869×20月龄EMA -9.5036×20月龄RIB12+0.0148×20月龄体重,后部肉质量=1.0849×20月龄EMA -8.3843×20月龄RIB12;优质肉质量=1.4932×8月龄EMA +64.9502×8月龄RIB12+0.1642×8月龄体重,优质肉质量=2.8384×8月龄EMA +61.4898×8月龄RIB12,优质肉质量=1.4320×20月龄EMA -8.1190×20月龄RIB12+0.0325×20月龄体重,优质肉质量=1.6470×20月龄EMA -5.6636×20月龄RIB12;胴体质量=8.3397×8月龄EMA -204.1618×8月龄RIB12+0.3270×8月龄体重,胴体质量=9.8856×8月龄EMA -198.8285×8月龄RIB12,胴体质量=0.9547×20月龄EMA -93.4699×20月龄RIB12+0.5753×20月龄体重,胴体质量=4.4994×20月龄EMA +7.6870×20月龄RIB12。模型都达到显著水平( p<0.05),可以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通过我们实践中测得的牛数据对模型的验证,表明所得模型计算方便,精确度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提供了从幼龄牛或成年牛预测宰后性状的可能。(2)对西门塔尔牛公牛和阉牛各5头的生长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分析,发现育肥初公牛和阉牛的生长发育性状(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无差异(p>0.05),肥育14个月后公牛体斜长、出栏重、屠宰重、胴体深显著高于阉牛(p<0.05);肉质性状中公牛胴体重、蹄重、前腿肉、脂色、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阉牛,但系膜网膜油、大理石花纹、背膘厚、水分和含钙量显著低于阉牛(p<0.05),且公牛脖肉、里脊和上脑重极显著高于阉牛(p<0.01),结果可以看出,与生长相关的性状阉牛发育较慢,但脂肪沉积速度较公牛快,阉牛肉质性状较公牛好。(3)随机选取健康无病公牛和阉牛各3头,利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对其肝脏组织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发现,公牛与阉牛相比代表334个基因的362个探针发生转录变化(大于等于2倍或小于等于0.5倍),其有251个已知基因发生转录改变,上调195条、下调56条,它们主要20个参与免疫系统过程、26个参与刺激应答、22个参与发育过程、19个参与多细胞有机过程、9个参与生物粘连生物学过程,多位于胞外区(13个),具有结合功能(77个)。没有分类信息的基因132个。结合关键字方法共获得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和脂质代谢的基因173个在肝脏中发生转录变化。涉及酶调控功能、结合功能、催化功能、抗氧化剂功能、分子转运功能、结构分子功能、转录因子功能和运输功能。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阉割后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的机理可能是阉割后雄激素分泌的减少会引起肝脏IGF1上调和IGFBP5转录下调,从而引起胰岛素通路上FBP2和PPARGC1a、肌动蛋白调控通路上ACTG2、BAIAP2、MGC127421、ITGB2和SCIN基因发生转录变化,从而导致肌肉合成速度减慢。并且阉割后引起大量免疫相关基因BOLA-DQA1、BOLA-DQA2、BOLA-DRB13、SELL、JSP.1、EVA1、LRRC25、CD53、LOC783725、FCGR3A发生转录变化,揭示阉割后可能免疫基因的转录变化也影响了生长发育和脂质代谢。(4)对阉牛和公牛脂肪基因芯片筛选发现,有1925个已知基因发生转录改变,上调103条、下调1822条,它们主要参与代谢过程(406个)、生物调节(176个)、定位(138个)、巨大细胞过程(95个)、刺激应答(91个)、发育过程(89个)、生长(16个)、免疫过程(41个)和生物粘连(38个),多位于细胞器官(301个)、胞外区(64个)和外膜(36个)上,多数为涉及结合功能(524个)、催化功能(326个)和酶调控功能(57个)的基因。经分析推测由于阉割,引起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代谢途径中的HAD11B1、UGT1A1和HSD基因差异表达,引起激素水平中的LHCGR、PRL、PRLR和GHR转录下调,从而调节ApoE,影响脂类代谢。阉割可能引起脂肪细胞自身分泌LEP基因减少,并且乳糖通路所有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均发生变化。引起免疫通路中IL2/3和EPO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影响蛋白质水解过程。从而影响脂肪沉积过程。(5)肝脏和脂肪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各选择了10个代表性基因进行FQ-PCR验证,结果显示除脂肪LEPR基因外所有的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芯片杂交反映的结果一致,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符合生理学特征,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本研究筛选的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准确可靠、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LEPR基因检测结果不符合也证明了选择(0.5,2)作为筛选标准具有实践性,采用倍数法不应任意缩小差异标准。总之,本研究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牛乃至整个哺乳动物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提供了一个有价值而重要的候选基因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超声波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超声波技术的原理及特性
  • 1.2.2 超声波技术在养牛业上的应用
  • 1.2.3 超声波技术在养牛业中的展望
  • 1.3 生长发育和脂肪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
  • 1.3.1 生长发育调控机理
  • 1.3.2 脂肪代谢调控机理
  • 1.4 牛生长发育和肉质性状研究进展
  • 1.4.1 基本明确的生长发育和肉质性状的QTL
  • 1.4.2 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相关的主基因研究进展
  • 1.4.3 与肉质性状相关的主基因研究进展
  • 1.4.4 小结
  • 1.5 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
  • 1.5.1 基因芯片简介
  • 1.5.2 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及流程
  • 1.5.3 基因芯片的数据分析
  • 1.5.4 基因芯片在养牛业中的应用
  • 1.5.5 小结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1 研究的目的
  • 1.6.2 研究的意义
  • 1.6.3 本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用超声波活体检测建立肉牛宰后性状的预测模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
  • 2.1.3 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宰前和宰后性状测定结果
  • 2.2.2 产肉性状最小二乘模型
  • 2.2.3 对模型的验证分析
  • 2.3 讨论
  • 2.3.1 模型分析
  • 2.3.2 模型验证方法
  • 2.3.3 超声波活体检测用于肉质性状预测模型建立的探讨
  • 2.4 结论
  • 第三章 阉割对生长与肉质性状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
  • 3.1.3 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西门塔尔牛公牛与阉牛体尺性状分析
  • 3.2.2 西门塔尔牛公牛与阉牛屠宰性状分析
  • 3.3 讨论
  • 3.3.1 阉割后肉牛生长和肉质性状发育情况
  • 3.3.2 阉割最佳时间
  • 3.4 结论
  • 第四章 西门塔尔牛肝脏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分析
  • 4.2 结果和分析
  • 4.2.1 各组RNA 纯化后总RNA 的定量及检测结果
  • 4.2.2 cRNA 质控结果
  • 4.2.3 cDNA 芯片的杂交图
  • 4.2.4 芯片检测质量判断
  • 4.2.5 散点图
  • 4.2.6 芯片杂交结果
  • 4.2.7 芯片的杂交结果的分析
  • 4.2.8 荧光定量PCR 对基因芯片结果的验证
  • 4.3 讨论
  • 4.3.1 基因芯片的选择
  • 4.3.2 试验设计
  • 4.3.3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
  • 4.3.4 荧光定量PCR 结果分析
  • 4.3.5 阉割引起生长与脂肪代谢基因发生转录改变的分子机制的探讨
  • 4.4 结论
  • 第五章 西门塔尔牛脂肪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数据分析
  • 5.2 结果和分析
  • 5.2.1 各组RNA 纯化后总RNA 的定量及检测结果
  • 5.2.2 cRNA 质控结果
  • 5.2.3 cDNA 芯片的杂交图
  • 5.2.4 芯片检测质量判断
  • 5.2.5 散点图
  • 5.2.6 芯片杂交结果
  • 5.2.7 芯片的杂交结果的分析
  • 5.2.8 荧光定量PCR 对基因芯片结果的验证
  • 5.3 讨论
  • 5.3.1 基因差异倍数筛选标准
  • 5.3.2 脂肪代谢基因发生转录改变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 5.4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3 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附录 肝脏差异表达基因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利用基因芯片对阉割引起牛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变化分子机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