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

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一、立题依据与目的19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原籍涌向大、中城市谋生,流动人口已成为活跃市场经济的生力军,流动人口的人数逐年增多。流动人口规模扩大的同时,流动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人口流动逐渐由分散的、单身外出式的流动向家庭型、举家迁移的形式流动,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的比例越来越高。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数量的增加给流入地带来了许多妇幼保健问题。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等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了“流动人口的妇女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儿童保健覆盖率在城市达到90%以上,在农村达到60%以上,逐步提高女童及流动儿童的保健覆盖率”的目标。但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同户籍地人口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上述目标能否实现?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实现?国务院政策制订与实施部门对此十分关注,2003年8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与卫生部共同委托开展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系统研究,了解户籍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水平与政策保障,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差距;寻求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实现“两纲要”目标的对策。二、材料与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在北京、杭州、广州和上海等4城市进行典型调查,对4城市中符合要求的3532户流动人口家庭实施入户调查,并对其中的133名流动人口妇女进行个人访谈;并对涉及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的43名管理专家和提供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与管理的62名专家进行了焦点组访谈和意向调查。通过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现状问卷调查、入户调查、意向调查、焦点组访谈、流动人口访谈、文献评阅、二级资料提取等资料收集方法,收集调查城市妇幼卫生保健服务提供情况、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户籍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管理现状、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流动人口对妇幼卫生保健服务意向、妇幼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者与管理者对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意向、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对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意向等资料。运用目标差距模型、多因素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等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系统深入分析。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2.0和Exe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Excel等软件。三、主要研究结果(一)四城市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概况1、妇幼卫生保健基本指标(1)婴儿死亡率与孕产妇死亡率2002年北京、广州、杭州、上海婴儿死亡率分别为5.91‰、6.5‰、8.05‰、5.01‰,孕产妇死亡率则依次分别为18.4/10万、18.5/10万、11.46/10万、9.99/10万。4城市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水平。(2)婚前检查率2002年北京、广州、杭州、上海分别为99.29%、97.72%、98.38%为98.69%。(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2002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杭州、北京、广州和上海依次90.09%、89.39%、83.66%和75.72%。(4)住院分娩率2002年广州、上海、杭州和北京户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依次为97.83%、98.90%、99.36%和99.90%。(5)妇女病的普查率广州、北京、上海和杭州分别为53.80%、70.61%、76.13%和78.44%。(6)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除广州为94.70%外,其他三市均超过9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广州和上海分别为86.58%和88.59%,杭州和北京则分别为93.70%和97.84%。(7)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均很高,2002年广州、上海、北京和杭州依次为98.40%(含“乙肝”疫苗)、99.00%、99.40%和99.56%。2、4城市2002年妇幼卫生主要指标与“两纲”目标的比较4城市2002年末的数据显示:4城市婚前医学检查率、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计划免疫全程接种率等均已经达到“两纲要”2005年的目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2002年时广州和北京已经达标,杭州和上海离目标只有1‰不到的差距。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杭州已经达标,北京距离目标差5.61%,上海和广州差距超过10%。(二)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状况1、流动人口家庭基本状况(1)文化程度75.90%的流动妇女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配偶中68.03%的人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就业情况44.48%流动妇女有工作,其中21.77%签署了劳动合同;配偶中96.69%有工作,其中29.17%签署了劳动合同。(3)就医费用支付流动妇女与配偶就医费用“个人自费”的比例分别为95.78%和88.50%。(4)家庭收入家庭月均收入不足500元的占6.80%,500-1499元的占45.17%,1500-2499元的占27.75%,2500-3499元的占10.25%,3500元以上的占10.03%。2、妇女卫生保健状况(1)76.13%的流动妇女接受过婚前检查。(2)51.13%的孕产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93.29%的人接受过1次以上的产前检查,达到8次以上的为33.43%,达到5次以上的为57.06%;没接受产前检查者中52.7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40.51%的人认为是“经济原因”。(3)住院分娩比例为82.44%;在家分娩者中48.57%归因为“经济原因”35.95%归因为“没有必要”。(4)31.05%的产妇接受了产后访视。(5)21.64%的妇女参加了妇女病普查。3、儿童卫生保健状况(1)45.27%的儿童建立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卡/册;未建立者中71.59%的人归因为“不知道”、归因为“没有必要”和“经济原因”的比例分别21.57%和11.71%。(2)一年半以来47.12%的儿童没有做过儿童体检,做过儿童体检者中仅44.61%的符合按卫生部儿童“4-2-1”体检要求。(3)儿童中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卡/册的比例为95.21%。(4)98.76%的儿童接受过疫苗接种,接种过乙肝、卡介苗、小儿麻痹糖丸、白百破和麻疹的比例分别为89.12%、87.84%、84.20%、79.98%和69.45%;“四苗”和“五苗”覆盖率分别为67.60%和66.11%。4、流动人口妇女、儿童两周患病、就医情况(1)流动妇女两周患病/不适、就医情况9.96%报告近两周内有“患病/不适”,患者中到医院就诊的占52.84%,自我医疗的占27.84%,没有采取任何治疗的占19.32%。(2)流动儿童中28.21%报告近两周内有“患病/不适”,患者中到医院就诊的占75.94%,自我医疗的占20.59%,没有采取任何治疗的占3.46%。(三)影响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1、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分娩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1)影响流动孕产妇孕产期保健手册/卡建立的因素为孕产妇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孕产妇文化程度越高、配偶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孕产妇孕产期保健手册/卡的建卡概率越大。(2)影响流动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因素为为孕产妇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孕产妇文化程度越高、配偶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孕产妇接受产前检查的概率越大。(3)影响流动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因素为孕产妇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孕产妇的工作状态与家庭收入。孕产妇文化程度越高、配偶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概率越大,有工作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概率较没有工作孕产妇为大。(4)影响流动孕产妇产后访视的因素为孕产妇文化程度、孕产妇年龄与家庭收入。孕产妇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孕产妇年龄越轻,孕产妇接受产后访视的概率越大。2、影响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1)影响儿童预防接种手册/卡建卡的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手册/卡的概率越大;家庭收入越高,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手册/卡概率越大。(2)影响儿童“四苗”接种的因素为母亲的年龄与母亲的工作状态。母亲年龄越大,儿童“四苗”接种概率越大,母亲有工作的儿童“四苗”接种概率高于母亲无工作的儿童。(3)影响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手册/卡建卡的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母亲年龄、父亲文化程度与家庭月收入。母亲文化程度越高、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手册/卡的建卡概率越大。(4)影响流动人口儿童体检的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儿童体检频次符合要求的概率越高;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儿童体检频次符合要求的概率越大;家庭收入越高,儿童体检频次符合要求的概率越大。(四)流动人口妇女对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意向1、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了解情况98.50%的访谈对象知道“暂住证”,85.71%的人知道“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知道“健康证”和“流动人口就业证明”的则分别占17.29%和12.03%。对“流动人口综合保险”、“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和“流动人口疾病管理”等流动人口健康管理政策了解的人均不到10%。2、对妇幼保健服务利用、认同情况与支付意愿对六项妇幼保健服务的必要性认同度从87.88%到99.24%不等;重要性排序前三位的依次为儿童保健、计划免疫和产前检查。妇幼保健服务支付意愿:婚前检查、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妇女病普查和儿保体检愿意支付的平均数费用分别为110元、527元、1430元、56元和30元;婚前检查、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妇女病普查和儿保体检愿意支付费用的中位数为:85元、500元、1000元、30元和20元。3、流动人口妇女不去医院分娩的主要原因93.23%的人认为是“经济原因”;36.84%的人认为是“观念问题”,24.06%的人认为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9.02%的人认为是“去医院麻烦”。4、儿童保健/计划免疫服务利用程度低的原因68.42%的人认为是“观念问题”,45.11%的人认为是“经济原因”,43.61%的人认为“不知道/不了解”,16.54%的人认为是“没有时间”。(五)流动人口管理者对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意向意向调查结果显示,专家一致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但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为达成流动人口管理目标,建议:1、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发挥公安、卫生、工商、劳动、计划生育、民政、房管、教育等部门的各自优势,职能互补,密切配合,综合治理,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2、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避免流动人口信息的重复或遗漏,应建立以公安为主体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收集并掌握流动人口的真实数据。3、加强流动人口卫生保健工作,把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在配置卫生资源时将流动人口作为重要参数。4、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根据流动人口特点针对性地向流动人口提供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妇女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治等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意识。(六)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者与管理者对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意向意向调查结果显示,专家一致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但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同时也要认识到该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拥有充分真实的信息和与之匹配的智慧。1、构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涉及流动人口管理的部门都能认识到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互补优势如何实现?需要围绕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战略,来构建一个具有战略性和发展性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对流动人口的底数、状况要摸清,否则管理只能处于盲目和被动状态。2、改革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方式。流动人口也为居住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什么不能将流动人口也作为资源配置的一个参数?如何进行配置?这可能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公共政策课题。3、提高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差是我国目前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断高涨的医疗费用已成为抑制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障碍。降低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利用妇幼保健服务的经济门槛,是提高可及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根据流动人口的支付能力和保健服务需求为流动人口设计基本的妇幼保健服务包,使流动人口享受经济上可接受的、质量有保证的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四、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一)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流动妇女主要卫生保健利用指标均低于居住地户籍妇女流动人口婚前检查率、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卡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和妇女病普查率同户籍人口相比有较大差距,指标相差有20-70个百分点不等。2、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低,特别是系统免疫率偏低,成为一个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98.76%流动儿童接受了疫苗接种,但流动儿童“四苗”和“五苗”覆盖率分别为67.60%和66.11%,“四苗”覆盖率同4城市户籍儿童比较相差近33个百分点。由于流动儿童免疫接种覆盖率低,会导致易感人群和传染源的增加,已经成为流入地一个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3、非户籍孕产妇死亡已经成为影响当地妇幼卫生指标的重要因素非户籍孕产妇死亡人数超过户籍孕产妇死亡数,且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这些死亡大多是“可以避免的”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二)问题及障碍影响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问题和障碍主要有:1、国家政策缺位(1)对流动人口的概念缺乏全国统一的界定,导致各区域的管理对象不一致。(2)缺乏权威的流动人口基数资料,底数不清,失去了管理的支撑点。(3)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导致流动人口管理困难的根源之一。2、区域政策失调(1)政策重叠的问题导致了区域政策效力弱化。(2)管理流程缺乏系统的整合。3、卫生服务管理和提供方乏力4、流动人口需求层次的制约5、流动人口生育观念的滞后6、对非法接生的打击力度不够(三)政策思路与建议流动人口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宏观、区域和微观的相互匹配,需要从社会而不仅仅是卫生系统的角度,需要从国家或一个区域而不是从一个服务机构或管理部门的角度对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影响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需求与利用的主要障碍,形成的政策思路及建议:1、中央政府应尽快制订《流动人口管理法》,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2、建立以公安为核心的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3、改革现行的《暂住证》管理制度4、政府应当增加对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的投入5、提高流动人口妇女住院分娩率6、降低流动人口接受妇幼保健服务的经济门槛7、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管理8、明确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9、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转变其传统的生育观和健康观10、加大执法力度,禁止非法接生11、积极营造关心尊重流动人口的社会环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内容
  • (一) 户籍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水平与政策保障
  • (二) 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 (三) 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差距分析
  • (四) 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障碍、根源与作用机制分析
  • (五) 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对策
  • 四、材料与方法
  • (一) 样本选取方法
  • (二) 资料收集方法
  • (三) 调查问卷与调查内容
  • (四) 资料的质量保证
  • (五) 主要分析方法与统计工具
  • 五、技术路线
  • 第一章 四城市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概况
  •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 (一) 问卷调查
  • (二) 二级资料提取
  • (三) 专家咨询
  • (四) 意向调查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基本概况
  • (二) 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现状
  • (三) 妇幼卫生保健的相关政策法规与保障机制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状况
  •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 (一) 调研点与调研实施点的确定
  • (二) 调查对象的确定
  • (三) 调查内容
  • (四) 调查实施与质量控制
  • (五) 调查表回收情况
  • (六) 数据处理与分析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一般情况
  • (二)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状况
  • (三) 流动人口妇女、儿童两周患病、就医情况
  • 三、小结
  • 第三章 影响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分析
  •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 (一) 资料来源
  • (二) 统计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分娩保健服务的因素分析
  • (二) 影响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分析
  • 三、小结
  • 第四章 流动人口妇女意向调查分析
  • 一、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二、结果分析
  • (一)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二) 对目前生活状况的评价
  • (三) 对自己目前健康状况的评价
  • (四) 对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知晓情况
  • (五) 访谈对象本人患病或不适就医情况
  • (六) 访谈对象子女患病或不适就医情况
  • (七) 对妇幼保健服务利用、认同情况与支付意愿分析
  • (八) 流动人口孕产妇不愿去医院分娩的原因
  • (九) 儿童保健或计划免疫服务利用程度低的原因
  • (十) 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 三、小结
  • 第五章 流动人口管理者意向调查分析
  • 一、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加强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管理的必要性
  • (二) 涉及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部门及其管理领域
  • (三) 针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
  • (四) 流动人口管理措施与实施效果
  • (五) 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与措施实施中的主要障碍
  • (六) 目前流动人口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七) 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应当承担的职责
  • 三、小结与建议
  • 第六章 卫生保健提供者及管理者意向调查分析
  • 一、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加强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管理的必要性
  • (二) 针对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开展的工作
  • (三) 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实施效果及主要障碍
  • (四)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措施和建议
  • (五) 流动儿童健康检查与计划免疫的比例较户籍儿童低的主要原因、措施和建议
  • (六) 影响流动人口妇女儿童接受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主要障碍
  • (七) 政府在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
  • 三、小结与建议
  • 第七章 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 一、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流动妇女主要卫生保健利用指标均低于居住地户籍妇女
  • (二) 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低,特别是系统免疫率偏低,成为一个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 (三) 非户籍孕产妇死亡已经成为影响当地妇幼卫生指标的重要因素
  • (四) 流动人口妇女儿童两周患病与就诊情况
  • 二、问题及障碍
  • (一) 国家政策缺位
  • (二) 区域政策失调
  • (三) 卫生服务管理和提供方乏力
  • (四) 流动人口需求层次的制约
  • (五) 流动人口生育观念的滞后
  • (六) 对非法接生的打击力度不够
  • 三、政策思路与建议
  • (一) 中央政府应尽快制订《流动人口管理法》,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 (二) 建立以公安为核心的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 (三) 改革现行的《暂住证》管理制度
  • (四) 政府应当增加对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的投入
  • (五) 提高流动人口妇女住院分娩率
  • (六) 降低流动人口接受妇幼保健服务的经济门槛
  • (七) 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管理
  • (八) 明确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
  • (九)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转变其传统的生育观和健康观
  • (十) 加大执法力度,禁止非法接生
  • (十一) 积极营造关心尊重流动人口的社会环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综合评价方法组合分析与实证探讨[J]. 中国卫生统计 2017(06)
    • [2].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卫生保健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04)
    • [3].对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思考[J]. 智慧健康 2019(22)
    • [4].汉信码参与妇幼卫生保健工作[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09(01)
    • [5].妇幼卫生保健机构推行“治未病”服务模式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12)
    • [6].汉中市妇幼卫生保健系统实施两纲工作经验浅谈[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03)
    • [7].2000~2010年沈阳市妇幼卫生保健状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16)
    • [8].我县妇幼卫生保健机构状况分析[J]. 中外医疗 2009(26)
    • [9].金华市2004~2008年妇幼卫生保健状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35)
    • [10].吉安市2007年至2009年妇幼卫生群体重要保健指标与《两纲》目标比对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1(23)
    • [11].2008—2014年舟山地区妇幼卫生保健状况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08)
    • [12].基于MATLAB主成分分析的妇幼卫生保健综合评价[J]. 中国卫生统计 2014(03)
    • [13].2006~2009年克拉玛依市妇幼卫生保健状况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0(07)
    • [14].这是一项得民心的工程——访省人大代表王向阳[J]. 江淮法治 2009(11)
    • [15].宣汉县妇幼保健院[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0(02)
    • [16].武山县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 甘肃医药 2016(10)
    • [17].让患者就医更温馨——聚焦天津市南开区华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01)
    • [18].新中国时期的察哈尔盟旧产婆改造工作[J]. 青春岁月 2018(13)
    • [19].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07)
    • [20].张治萍:28年如一日迎接新生命[J]. 浦东开发 2018(12)
    • [21].宣汉县妇幼保健院[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8(12)
    •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组织的论述[J]. 中国妇运 2016(04)
    • [23].多属性决策方法在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6(07)
    • [24].浅谈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9)
    • [25].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村妇幼卫生保健知识调查评估[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S7)
    • [26].妊娠期糖尿病的回顾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04)
    • [27].浑南区医院孕28周前出生缺陷情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27)
    • [28].“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医疗及养老”与PPP模式的解读[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6(12)
    • [29].西藏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调查与思考[J]. 西藏科技 2015(01)
    • [30].河北承德市2009至2011年孕产妇死亡结果调查分析[J]. 河北医药 2013(02)

    标签:;  ;  ;  ;  ;  

    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