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

知识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心理所有权的概念来源于国外学者对员工持股制度的研究,这个概念的提出解释了人们在进行正式所有权研究时的一些疑惑。近些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围绕这个概念开展研究,虽然关于心理所有权的现有研究还不是很完善,但无论是理论文献还是实证分析都初步表明: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其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有正相关关系,在解释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时,有较强解释力。因此,心理所有权成为组织研究的前沿问题。员工离职倾向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及企业界实践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知识型员工,作为企业间竞争、资源合理配置、知识利用与增值的重要要素,这部分群体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其个性特点及需求与其他员工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减少企业知识员工的流失,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目前管理界的一大难题。而员工离职倾向作为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并不是单纯采取某一措施就可以有效控制的,心理所有权理论提出为解释知识员工离职决策的心理变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角度。本文以组织心理所有权为核心,以国内企业知识员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中国企业背景下组织心理所有权的结构维度、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以及组织承诺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首先,在整理、总结、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组织心理所有权、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的作用关系模型及研究假设;然后,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量表,编制并发放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进行预测试,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信效度分析,对问卷进行检验与修订;最后,发放203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正式调查研究,通过使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知识员工的组织心理所有权包括四个结构维度:自我效能、责任承担、归属感、自我识别。2、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知识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及其各维度存在差异。其中不同的工作年限、职务级别、企业性质的知识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存在显著差异。3、知识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离职倾向之间显著负相关。组织心理所有权的自我效能、归属感及自我识别三个维度均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4、知识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组织承诺之间显著正相关。5、感情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可以对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离职倾向的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本文的结尾,提出了本研究的管理学建议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希望能够给人力资源管理的学术界及实践界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知识员工的界定
  • 2.2 组织心理所有权相关文献综述
  • 2.3 组织承诺相关文献综述
  • 2.4 离职倾向相关文献综述
  • 2.5 文献评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变量的界定
  • 3.2 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的构建
  • 3.3 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与方法
  • 第4章 问卷设计及预试分析
  • 4.1 预试问卷设计
  • 4.2 预试样本情况
  • 4.3 预试问卷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正式调查研究
  • 5.1 正式样本结构
  • 5.2 描述性统计
  • 5.3 人口统计学变量在组织心理所有权上的比较分析
  • 5.4 相关性分析
  • 5.5 回归分析
  • 5.6 结果讨论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组织心理所有权建议
  • 6.3 研究创新点
  • 6.4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理所有权:研究评述与展望[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7(06)
    • [2].劳动所有权原则的实践效应[J]. 中国社会科学 2020(03)
    • [3].因为注意,所以拥有——纯粹所有权效应内部机制探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02)
    • [4].马克思所有权概念的三大基本特征[J]. 求索 2020(02)
    • [5].多部委:拟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20(05)
    • [6].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对并购的影响[J]. 中国产经 2020(04)
    • [7].体系视角下所有权担保的规范效果[J]. 法学 2020(08)
    • [8].真实型领导对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心理所有权的促进和抑制作用[J]. 中国物价 2020(11)
    • [9].无纸化背景下对证券所有权的重新思考[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01)
    • [10].法律情境中的所有权现象及其历史主义图景[J]. 学术交流 2017(02)
    • [11].中世纪法学的扩用所有权学说[J]. 环球法律评论 2015(05)
    • [12].用心理所有权打造高忠诚度企业[J]. 清华管理评论 2016(03)
    • [13].心理所有权在组织中的效用概述[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04)
    • [14].心理所有权从个体到群体:集体心理所有权的前沿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02)
    • [15].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的法律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6(05)
    • [16].破解所有权之谜的不同方式——马克思对蒲鲁东“自在所有权”理论的批判[J]. 学习与探索 2016(06)
    • [17].马克思“所有权”哲学思想的当代解读[J]. 哲学动态 2016(07)
    • [18].心理所有权研究述评[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07)
    • [19].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J]. 现代商业 2015(06)
    • [20].心理所有权研究新进展述评[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16)
    • [21].所有权价值低估之谜——基于两权分离链条的解释[J]. 经济管理 2015(07)
    • [22].浅谈海洋所有权的发展及意义[J]. 法制博览 2015(33)
    • [23].竞争企业间部分所有权对竞争的影响及反垄断政策研究述评与展望[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 2020(02)
    • [24].英美法上的所有权概念[J].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08(00)
    • [25].儿童关于物体所有权的早期表征研究:概念、理论与证据[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4(Z1)
    • [26].所有权的历史分析[J]. 私法研究 2012(02)
    • [27].刍议所有权社会化[J]. 时代人物 2008(03)
    • [28].所有权效应的发生机制及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05)
    • [29].何以为家:一种基于共同人身所有权的命运共同体[J]. 探索与争鸣 2019(12)
    • [30].国内心理所有权研究综述[J]. 现代商业 2019(31)

    标签:;  ;  ;  ;  

    知识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