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若干训练学因素的研究

提高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若干训练学因素的研究

论文摘要

国外对于三级跳远技术的分析研究近年来是以美国詹姆斯.海博士为代表,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内容包括三级跳远的完整技术动作分析和对三级跳远整个训练过程的安排。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结合三级跳远技术的历史性发展过程,深入地分析了三级跳远的单足跳、跨步跳、跳远的技术结构的发展与合理性。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也发表了多篇论文阐明了对三级跳远不同技术类型的认识,特别是一些专业队的高级教练员在一些专业杂志上根据自己带队训练的经验提出了对培养我国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看法。但是,在上述国内外的研究中,有一些教练员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得到详尽的论述,致使很多各级教练员对“不同技术类型的区别及应用”、“三级跳远训练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存在模糊的认识,使得我国一些运动队和青少年的三级跳远训练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影响了运动成绩的提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影响三级跳远的若干训练学因素,探讨提高我国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我国各级运动队的三级跳远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有参考意义的信息,为提高我国三级跳远运动水平做出贡献。研究对象: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研究方法:采用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结果:1、三级跳远的不同技术类型都对运动成绩有突出贡献,这些优异的运动成绩都分布于不同的年代,并非是人们所想象的某种技术类型取代另一种技术类型的情况。2、世界优秀运动员有在不同技术类型之间的转换的现象。技术类型不存在那一种更先进。运动员和教练员应努力将运动员的个人运动素质与技术特点相结合,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技术类型,最大程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运动素质,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3、Y=6.309-0.646 X1+0.017 X2+0.753 X3+0.006 X4是反映三级跳远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相关的有效的多元回归方程。4、助跑速度是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在努力提高助跑速度的同时,要注意速度利用率的重要作用,尽可能减少速度损失率。5、在我国三级跳远训练中应该将改进技术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我们应该从三跳的衔接、三跳落地与起跳的转换、跳跃过程中保持向前的速度等技术训练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找出最适合我国运动员个体的跳跃类型和跳跃节奏,发挥我国运动员身体灵活、协调性好、掌握技术能力强、速度与力量发展均衡的特点,在三级跳远技术上有明显的提高,这是我国运动员提高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途径。6、注重训练结构的合理性是提高我国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另一个主要途径。其首要任务是要注意加大助跑的训练力度,其次是协调中短程技术训练和全程技术训练的比例,改变目前很多教练员不重视全程技术练习,甚至以中短程技术训练代替全程技术训练的训练安排。7、建立训练和比赛一体化的新架构也是提高我国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又一主要途径。要在训练和比赛中培养运动员的连续比赛能力和保持高水平的能力,在训练课中结合比赛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助跑速度、踏板的准确性、连续强度要求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三级跳远技术类型的特征分析与运用原则
  • 3.1.1 三级跳远的几种技术类型
  • 3.1.2 不同技术类型的运动员都创造过优异成绩
  • 3.1.3 运动员在不同技术类型之间转换的现象
  • 3.1.4 技术类型的个体化原则
  • 3.2 运动成绩与相关竞技能力的关系
  • 3.2.1 选择与运动成绩最相关的竞技能力指标
  • 3.2.2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 3.3 速度能力在三级跳远中的重要作用
  • 3.3.1 助跑速度是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 3.3.2 助跑速度与技术类型之间的关系
  • 3.3.3 速度利用率的重要作用
  • 3.3.4 注重提高助跑绝对速度和减少速度损失率
  • 3.4 提高我国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探讨
  • 3.4.1 将提高技术放在三级跳远训练的核心
  • 3.4.2 注重训练结构的合理性
  • 3.4.3 建立训练和比赛一体化的新架构
  • 3.4.4 消除疲劳与防止伤病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
  • 3.4.5 提高三级跳远训练的科技含量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问卷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特征的研究综述[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2)
    • [2].分析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常见动作误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06)
    • [3].探析悬吊训练对三级跳远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J]. 青少年体育 2019(07)
    • [4].高中三级跳远专项体能训练的设计[J]. 运动 2017(23)
    • [5].李孟超三级跳远第2跳跨跳技术动作分析[J]. 安徽体育科技 2017(06)
    • [6].男子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整体安排特征研究[J]. 运动 2018(03)
    • [7].刍议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及手段[J]. 青少年体育 2018(07)
    • [8].三级跳远运动项目技术的理论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8)
    • [9].第15届田径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冠军泰勒的助跑特征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17(03)
    • [10].青少年三级跳远技术训练的手段与方法探析[J]. 田径 2017(05)
    • [11].对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和力量训练的探讨[J]. 青少年体育 2016(04)
    • [12].天津市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及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27)
    • [13].高中生三级跳远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J]. 田径 2014(12)
    • [14].我国男子三级跳远发展趋势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12)
    • [15].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7)
    • [16].对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24)
    • [17].浅谈三级跳远的单足跳技术训练[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8)
    • [18].三级跳远技术教学法[J]. 赤子(上中旬) 2015(21)
    • [19].对中学生运动员跳远与三级跳远互为兼项的初步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 2009(01)
    • [20].用标记法巧教三级跳远[J]. 体育教学 2008(11)
    • [21].三级跳远教学七项注意[J]. 中国学校体育 2008(03)
    • [22].巧教三级跳远[J]. 体育教学 2009(08)
    • [23].精心设计 环环相扣 破解教学重难点——九年级男生《三级跳远》一课的设计思路与理念[J]. 中国学校体育 2014(12)
    • [24].男子三级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24)
    • [25].三级跳远的“倾听”教学法[J]. 中国学校体育 2008(03)
    • [26].三级跳远的分步训练[J]. 中国学校体育 2008(02)
    • [27].三级跳远辅助练习教学方法[J]. 体育教学 2008(10)
    • [28].巧教三级跳远[J]. 中国学校体育 2009(08)
    • [29].谈短跑型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训练[J]. 中国学校体育 2009(02)
    • [30].浅议基层三级跳远教学常见问题与教学思考[J]. 体育师友 2010(05)

    标签:;  ;  ;  ;  ;  ;  

    提高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若干训练学因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