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公共空间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

高新区公共空间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

论文题目: 高新区公共空间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作者: 徐海燕

导师: 陈晓键,吕仁义

关键词: 西安高新区,公共空间,建构策略,高质量,人本,文化,生态

文献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开放性场所,它不仅印证了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还促进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高新区是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型社区”。因此,高新区的公共空间体系既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又可以作为独立的体系。本文首先从高新区的功能组成着手,对高新区的特征、高新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影响因素、高新区公共空间的作用及其动态发展过程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西安高新区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西安整体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西安高新区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工业旅游示范区的验收以来,高新区的环境建设成为其重点建设内容之一,而高新区外部环境,尤其是人流集中的一些休闲型公共活动空间,便成为展示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文采用问卷访谈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西安高新区新建区西区公共空间的建设现状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了解到西区公共空间使用者的主要来源及其年龄、职业、居住地等基本情况,以及使用者对所在公共空间的感性认识。通过对记录的分析,文章对西区公共空间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文章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已有高新区建设现状的经验,从“人本、文化、生态”的角度,探讨了高质量高新区公共空间建构的原则、方法,并着重从中观层面对高新区公共空间的建构过程进行了阐述。 最后,文章在总结前述现状和理论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公共空间为其价值取向,重点探讨了西安高新区三期公共空间的中观规划与定位及其建构过程,并从

论文目录:

1 绪论

1.1 高新区公共空间的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本文研究框架体系

2 高新区公共空间系统分析

2.1 高新区整体功能布局

2.2 高新区公共空间的源起及其演变过程

2.2.1 工业园——第一代企业园区:几乎没有可供人们休息的公共空间

2.2.2 企业加社区:公共空间的出现

2.2.3 区域发展:公共空间的初步形成

2.2.4 高科技城:公共空间的逐步发展

2.3 高新区公共空间发展建设的影响因素

2.3.1 社会文化因素

2.3.2 经济技术因素

2.3.3 地域环境因素

2.4 高新区公共空间的构成与划分

2.4.1 层次方法的概念

2.4.2 高新区公共空间的层次划分

2.5 高新区公共空间的特点和作用

2.5.1 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同点

2.5.2 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同点

2.5.3 高新区公共空间的作用

2.6 本章小结

3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设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高新区公共空间建设概况

3.2 国内两个高新区公共空间建设对比分析

3.2.1 西部两个高新区的选取——西安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南区

3.2.2 西安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南区基本概况

3.2.3 西安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南区公共空间建设的相对独立性

3.2.4 西安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南区公共空间建设现状

3.3 西安高新区西区公共空间使用现状调研

3.3.1 调查概况

3.3.2 被访谈对象的基本特征

3.3.3 西区公共空间现状及其使用情况

3.4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4.1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3.4.2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设深层原因剖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新区高质量公共空间的建构策略探讨

4.1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设相关理论与实践借鉴

4.1.1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设相关理论基础

4.1.2 国内外高新区公共空间实践借鉴

4.2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设目标的确定

4.2.1 使用对象定位

4.2.2 文化形象定位

4.2.3 生态环境定位

4.3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构的内容——从宏观到微观

4.3.1 公共空间的宏观层面——公共空间系统战略

4.3.2 公共空间的中观层面——公共空间系统的规划设计

4.3.3 公共空间的微观层面——公共空间实施项目的设计

4.4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构原则

4.4.1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4.4.2 坚持高新区多元文化融合的原则

4.4.3 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5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构方法探讨

4.5.1 确定空间层次——建立级别分明的公共空间层次

4.5.2 均衡布局空间——建立覆盖全区的公共空间体系

4.5.3 建立步行系统——建构外部空间网络体系

4.5.4 编制设计导则——为下一层次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

4.6 高新区公共空间建构过程

4.6.1 估算公共空间规模

4.6.2 确定公共空间层次

4.6.3 对公共空间进行布局

4.7 本章小结

5 西安高新区三期公共空间的建构

5.1 三期现状概况

5.2 三期公共空间建构对策

5.2.1 坚持整体设计的观念

5.2.2 维护高新区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5.2.3 有效处理和利用三期特殊的交通空间

5.2.4 尊重三期总体规划的整体结构

5.2.5 估算公共空间规模,加强公共空间系统的规划控制

5.2.6 建立低(多)层高密度的开发强度体系

5.3 三期公共空间体系的组织

5.3.1 建立功能、性质各异的点状公共空间

5.3.2 利用线状公共空间建构公共空间体系

5.3.3 建立覆盖全区的日常交往公共体系

5.4 三期公共空间实施建议

5.4.1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5.4.2 结合高新区旅游工业区丰富公共空间

5.4.3 加强公共空间建设和控制的力度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 书籍类

2.期刊论文类

3.其它文献资料

4.图录:

5.图表录:

附录

附录一:问卷调查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当代街画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D]. 韩鹏程.华北理工大学2018
  • [2].有机更新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建筑界面整合研究[D]. 梁莉华.湖南大学2016
  • [3].基于新数据环境的城市公共空间综合质量评价研究[D]. 高旻.苏州科技大学2018
  • [4].城市公共空间色彩研究[D]. 贺俊波.海南大学2018
  • [5].新兴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意设计研究[D]. 刘湜.鲁迅美术学院2018
  • [6].湘西旧城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与设计研究[D]. 张善林.湖南大学2015
  • [7].游憩需求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 张功.湖南大学2015
  • [8].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复兴之路[D]. 郑奕亭.湖南师范大学2018
  • [9].成都市社区菜市场空间活力设计研究[D]. 张皓智.成都理工大学2018
  • [10].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公共空间动态景观研究[D]. 陈雪.苏州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高新区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贺坤.山东农业大学2007
  • [2].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运行机制研究[D]. 程富花.天津大学2006
  • [3].城市规划中容积率的确定方法研究[D]. 咸宝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 [4].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研究[D]. 刘俊杰.中南大学2007
  • [5].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 谢宏杰.武汉理工大学2005
  • [6].基于城市游憩思想的中心商务区(CBD)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研究[D]. 罗福源.华南师范大学2005
  • [7].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钟旭东.中央美术学院2005
  • [8].高科技园区功能结构及其空间形态研究[D]. 黄昱.浙江大学2006
  • [9].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D]. 吕红.天津大学2004
  • [10].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设计[D]. 白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标签:;  ;  ;  ;  ;  ;  ;  

高新区公共空间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