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治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共管理模式探究

参与式治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共管理模式探究

论文摘要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公众对政府管理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从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步发展到对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的需求,给政府带来某种程度的管理困境,如何处理参与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将公众参与转变为社会治理的正向力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这些潜在力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协调与整合,可能无法发挥其巨大的政治效能。因此,必须从和谐社会构建的宗旨出发,以“善治”为目标,探索一条理性、秩序、协同的社会治理途径。治理是政府、公众和社会机构等组织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过程和方式。参与式治理就是公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合作参与公共决策、处理公共事务、保障公共利益实现的一种途径。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参与式治理虽然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需要明确参与治理主体的相关利益,需要不断培养参与主体的合作、自治意愿,但由于参与式治理具有公开性、互惠性、责任性、平等性、包容性等特征,成为多方主体治理合作的重要模式和内在保证,在进行决策及执行一项具体的公共事务时,可以有效避免政府由于决策的偏好而产生的利益失衡,减少因立法机关对于行政机关控制的不足而产生的社会矛盾,使得行政的运作能够真正体现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追求,保证每个参与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在运行体系上,参与式治理建立了相应的信息体系、决策体系、控制体系和反馈体系,可以提高治理主体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增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提高治理主体的决策能力,使决策更加理性化;可以充分发挥整体协调、调动各方的作用,使治理主体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可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与变化,使参与治理的各主体及时根据反馈信息对决策进行调节完善。正因为如此,参与式治理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公共管理中来。本文从参与式治理的模式的基本内容出发,探讨了参与式治理的基本条件、特征和运行体系,通过分析指出,在利益需求多元化时代,参与式治理能够有力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能够促使政治结构不断优化,能够满足社会各主体的利益诉求,能够促进和谐社会中政府与公众、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塑造,有利于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日益出现的“不可治理性”难题的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充分发挥参与式治理的作用,必须要健全决策合作、参与分工、途径多元、程序渐进的保障机制,从公共管理的技术层面,实现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真正做到还政于民,确保“善治”的实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关于治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三、关于参与式治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参与式治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 一、参与式治理的基本条件
  • (一) 社会环境条件
  • (二) 主体利益相关性
  • (三) 合作、自治的意愿
  • 二、参与式治理的基本特征
  • (一) 公开性
  • (二) 互惠性
  • (三) 责任性
  • (四) 平等性
  • (五) 包容性
  • 三、参与式治理的运行体系
  • (一) 信息体系
  • (二) 决策体系
  • (三) 控制体系
  • (四) 反馈体系
  • 第二章 参与式治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 一、民主发展的需要
  • 二、政治结构优化的需要
  • 三、公共治理的需要
  • 四、重塑政府与公众关系的需要
  • 第三章 参与式治理模式的保障机制
  • 一、决策合作
  • (一) 参与式治理决策合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
  • (二) 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决策合作关系存在的问题
  • (三) 参与式治理合作主体的利益博弈
  • (四) 参与式治理中决策合作的基点
  • (五) 决策合作的基本机制
  • 二、参与分工
  • (一) 参与式治理中政府的决策导向
  • (二) 参与式治理中公众的互动合作
  • (三) 参与式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实践辅助
  • 三、途径多元
  • (一) 共产党领导为前提
  • (二) 政府为共同治理的推动力
  • (三) 公众参与治理为主体
  • (四) 参与方式和效果为保证
  • 四、程序渐进
  • (一) 传统治理的一般程序
  • (二) 渐进程序的操作流程
  • 第四章 结论和余论
  • 一、结论
  • 二、余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政治制度与公共管理的关系[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6(01)
    • [2].协同视角的公共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11)
    • [3].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 大众标准化 2020(12)
    • [4].大数据时代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20(20)
    • [5].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7)
    • [6].公共管理模式的构建现状及途径探析[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12)
    • [7].分析公共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商 2016(10)
    • [8].浅析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J]. 品牌(下半月) 2015(07)
    • [9].公共管理模式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演变探究[J]. 时代教育 2017(07)
    • [10].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 管理观察 2014(16)
    • [11].物联网时代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超越[J]. 改革与战略 2013(07)
    • [12].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伦理学分析[J]. 理论与改革 2011(03)
    • [13].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政治学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 2010(03)
    • [14].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模式[J]. 党政论坛 2008(09)
    • [15].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创新[J]. 管理观察 2016(32)
    • [16].我国公共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 福建党史月刊 2009(22)
    • [17].对移动通信影响公共管理模式的思考[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 [18].小议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J]. 大众科技 2010(07)
    • [19].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0].协同视角的公共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19(10)
    • [21].浅谈如何创新地方公共管理模式[J]. 才智 2013(28)
    • [22].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模式的探讨[J]. 商 2011(04)
    • [23].红色边疆农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共管理模式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9)
    • [24].公共管理模式嬗变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J]. 江淮论坛 2009(04)
    • [25].基于公共管理基本模式的探究[J]. 商 2015(46)
    • [26].物联网与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超越[J]. 公安研究 2014(04)
    • [27].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基本逻辑:公民权利的视域[J]. 学海 2013(05)
    • [28].基于治理理论下的我国公共管理改革[J]. 才智 2017(08)
    • [29].关于公共管理模式研究[J]. 商 2015(41)
    • [30].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反思——基于公民性的变迁与重塑[J]. 理论与改革 2010(03)

    标签:;  ;  ;  ;  

    参与式治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共管理模式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