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研究

《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研究

论文摘要

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下简称燃油公约)的制定,为减少和控制污染海洋环境提供了一种预防措施,为燃油污染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害提供了一种赔偿机制。之所以再制定这样一项国际燃油油污责任公约,是因为国际上缺乏一项涵盖燃油污染损害赔偿的立法,而这种污染,即使是少量的普通燃油,其损害也是相当大的,并会产生高额的清理费用。而随着这个燃油公约即将在2008年11月21日生效,给予因船舶漏油而遭受损害的受害者以赔偿的国际体系中最后一个显著的缺口得到了填补,燃油公约主要是调整由于船舶的燃油舱的燃油泄漏而导致污染损害的民事责任和赔偿责任。而现在的国际赔偿体系中只调整因油船的油类货物泄漏而产生的污染损害。本文是通过对燃油公约的订立背景和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燃油公约的主要特点,同时对燃油公约在履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以及公约的发展前景,在国际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赔偿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探讨了我国加入该燃油公约的必要性,寻求与国际公约接轨。并针对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看法和见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燃油公约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1.1 燃油公约制定的背景
  • 1.2 燃油公约制定过程中涉及到的敏感和焦点问题
  • 1.2.1 燃油公约的适用范围的问题
  • 1.2.2 关于应急反应人的责任豁免问题
  • 1.2.3 强制保险问题
  • 1.3 燃油公约通过及生效的意义
  • 第2章 燃油公约的内容简介及特点
  • 2.1 燃油公约内容简介
  • 2.1.1 定义
  • 2.1.2 适用范围
  • 2.1.3 赔偿范围
  • 2.1.4 船舶所有人的责任和免责
  • 2.1.5 涉及两艘或多艘船舶的事故
  • 2.1.6 船东的责任限制
  • 2.1.7 强制保险和证书
  • 2.1.8 污染损害赔偿的时效
  • 2.1.9 管辖与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 2.2 燃油公约的主要特点
  • 2.2.1 适用范围扩大
  • 2.2.2 未建立基金赔偿机制
  • 2.2.3 责任归属严格
  • 2.2.4 没有明确设置应急反应者的责任豁免权
  • 2.3 燃油公约与其他国际公约之间的关系
  • 2.3.1 与CLC公约的关系
  • 2.3.2 和HSN公约的关系
  • 第3章 燃油公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 3.1 关于燃油公约的适用范围
  • 3.2 关于船舶所有人的责任承担的有关问题
  • 3.3 关于救助人和预防措施实施人的责任
  • 3.4 燃油公约中的连带责任问题
  • 3.5 燃油公约下没有责任限额可能会带来的问题
  • 3.6 燃油公约下的强制保险问题
  • 第4章 中国是否加入燃油公约的分析
  • 4.1 我国国内涉及船舶燃油污染的法律法规
  • 4.1.1 《民法通则》中的规定
  • 4.1.2 《环境保护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 4.1.3 《海商法》中的规定
  • 4.2 我国船舶燃油污染损害现状
  • 4.2.1 国内航行船舶油污事故率高,赔付能力差
  • 4.2.2 船舶油污赔偿责任原则不明确
  • 4.2.3 船东责任限制具有特殊规定
  • 4.2.4 油污损害保险市场不完善
  • 4.2.5 油污损害赔偿标准低
  • 4.3 我国加入燃油公约是历史必然原因的分析
  • 4.3.1 履行大国义务原则的要求
  • 4.3.2 保护海洋环境的要求
  • 4.3.3 国内法的要求
  • 4.3.4 对我国目前的航运市场影响
  • 4.3.5 完善我国船舶保险制度的要求
  • 4.3.6 杜绝无法获得外国籍船舶油污损害赔偿风险的要求
  • 4.4 我国加入燃油公约准备工作的建议
  • 4.4.1 做好公约批准加入的前期工作
  • 4.4.2 尽快建立我国的船舶强制保险制度
  • 4.4.3 依据国情,分阶段履行公约规定
  • 4.4.4 进一步完善我国船舶检查制度
  • 4.4.5 开展国际燃油公约的跟踪研究工作
  • 4.4.6 加强国内为适应燃油公约在我国实施的立法的建设
  • 第5章 我国船舶(燃)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 5.1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相关的利益方
  • 5.1.1 船东
  • 5.1.2 保险人
  • 5.1.3 油船的石油货主及或货船的燃油的供应商
  • 5.1.4 索赔人
  • 5.2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内容
  • 5.2.1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适用范围
  • 5.2.2 赔偿主体制度
  • 5.2.3 赔偿范围制度
  • 5.2.4 赔偿限制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风险管控的内河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机制[J]. 中国航海 2019(04)
    • [2].铅污染损害评估研究[J]. 环境保护 2016(09)
    • [3].欧美基因污染损害防范的法律经验及其借鉴[J]. 兰州学刊 2016(06)
    • [4].跨境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J]. 政法论丛 2015(05)
    • [5].论跨国污染损害索赔诉讼的管辖权[J]. 河北法学 2010(07)
    • [6].基于污染损害指数的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分析[J].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09(04)
    • [7].基于污染损害指数法的深圳水库水质评价与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07)
    • [8].污染损害的认定有讲究[J]. 农家女 2010(09)
    • [9].基于污染损害指数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06)
    • [10].美国水污染损害评估法制及其借鉴[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7(01)
    • [11].污染损害、环境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基于五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J]. 经济研究 2013(12)
    • [12].某工业园区地表水水质的污染损害指数法评价[J]. 科技信息 2012(20)
    • [13].论国际公约中海上污染损害的协同救济[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4].浅析《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J]. 航海技术 2008(S2)
    • [15].国内法视域下跨界污染损害中的政府赔偿责任研究[J]. 生态经济 2014(06)
    • [16].浅析中国境内海上污染损害案获得外国司法救济的可能性[J]. 珠江水运 2018(13)
    • [1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发布[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08)
    • [18].我国渔业污染损害赔补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1)
    • [19].海上溢油污染损害影响的分类分析[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2(07)
    • [20].国内信息[J]. 中国海事 2009(01)
    • [21].《燃油公约》已对我国生效[J]. 中国海事 2009(04)
    • [22].《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履约对策刍议[J]. 水运科学研究 2009(03)
    • [23].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一)[J]. 海洋与渔业 2015(04)
    • [24].国际船用燃料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今年生效[J]. 航海技术 2008(01)
    • [25].2001燃油公约在我国全面生效[J]. 航海技术 2009(S1)
    • [26].动态[J]. 世界海运 2008(05)
    • [27].组织在线[J]. 中国船检 2008(01)
    • [28].《燃油公约》和《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即将生效[J]. 中国海事 2008(09)
    • [29].农村环境污染案件系列报道之三·律师释法 造成污染损害合法排污也应赔偿[J]. 农家女 2010(08)
    • [30].跨境污染损害责任的私法化[J]. 政法论坛 2013(06)

    标签:;  ;  ;  

    《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