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不是过客-浅析郑愁予《错误》中的古风韵味

古风不是过客-浅析郑愁予《错误》中的古风韵味

刘永菊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合川401520)

摘要: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他的诗歌在台湾诗坛中独具一格,现代的表现技巧中,又具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婉约的抒情气质与温庭筠相近,苍凉悲慨的一面隐现辛弃疾的影子。其代表作《错误》就是运用他独特表达技巧重写闺怨旧题。全诗一股浓浓的古风扑面而来。本文将从意象、人物形象、意境三个角度来分析《错误》中的古风古韵。

关键词:意象意境浪子思妇正

郑愁予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的技巧融入中国传统意识中。形式的现代化也无法掩盖其古香。《错误》以一连串深具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为一体,在一唱三叹的旋律中营造了一种朦胧深邃的诗化的意境,塑造了一位坚贞寂寞的思妇和一位漂泊无依的浪子形象。

一、象征性的传统审美意象朱自清在《谈文学》中谈到,作文章如作画一样,有使用工笔画的手法精雕细琢;有使用水墨画的手法留下想象。本诗既运用了工笔画的手法,又融入水墨画的手法。描写了一连串的古典诗歌的意象。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青石、春帷、马蹄。

“江南”这一意象被多少文人墨客所写、所歌、所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萨蛮》韦庄。江南的柔情、江南绚丽,说不完,道不尽。在这个绚丽的时空,绮窗望君归,遥闻马蹄声,惊是梦中人,声近乃察觉,归人成过客。

这种反衬道出了“斯人独憔悴”,更加突显了女子的寂寞。

“莲花”在古代常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如: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花”象征着高洁、高尚的品质。此处莲花不仅仅代表高尚品质,又有别样的风味。诗人把莲花的开落比作女子风雨中静候的心境变化。“莲”与“怜”同音,有怜爱之意。诗人通过浪子的视角表达对痴情女子的怜爱。同时也表现女子姿态清新脱俗和品质高尚,更增加了诗歌的古风气。“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此句不仅莲花用的妙,“季节”二字也别有韵味。此处用“季节”,而不用具体的某一个季度,更加准确地描写了女子翘首期盼不是一日,不是一月,不是一季,而是春夏秋冬的一次次轮回。她的寂寞也在春夏秋冬不断地递换,周而复始,绵绵不断。可见诗人在用字方面也是经过反复推敲,不多用字,力求准确恰到。

“东风”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东风也被写入大量诗歌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柳絮”古诗中的常客,常出现在送别诗中。“柳絮送人莺劝酒”——《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白居易。“偷随柳絮到城外”《三月十日流杯亭》李商隐。“柳”与“留”音近,即留下,表达不舍之意。此诗中“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将东风与柳絮之间的缠绵比喻成“归人”与女子缠绵的爱情,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此处“东风”迟迟不来,只留下“柳絮”苦苦等候。表达了女子坚贞不移的高尚品质。

“青石”在此有浓浓的诗香古意。青石不仅是国画常用素材,多与竹搭配。在古诗也常被引入,此处青石的坚硬恰与思妇的决心巧妙呼应。“春帷”女子室内之帷幕。“揽衣起,春帷睡足”——《满江红》周邦彦。归人不归,心中的帷幕不开,痴情女子苦等待。

朱光潜在《谈文学》中讲到:行文三步,一心中先有情致,其次找出具体的事物烘托这种情致,最后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种内在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郑愁予用中国文学中传统的象征性审美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致,达到了文辞意的高度统一。

二、潇洒的浪子、等待的思妇

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而《错误》也塑造了一个英俊潇洒漂泊无定的浪子形象。浪子是该作品中的“我”,全诗讲了“我”路过江南偶遇诗中正在等待归人的“你”。“我”的出场方式是骑马。马是古代男子常骑乘的交通工具。相当于其它的交通工具而言,骑马又多了几分潇洒帅气。作者精选这种出场方式,增加了浪子的风采神韵。诗人从浪子的视角描写女子心理变化,说明这个浪子心思细腻,也是个多情种子。塑造了一位不仅风流倜傥、潇洒帅气、而且多情细腻、貌似江湖侠客的浪子形象。

“你”诗中的主人公,通过“我”的视角写“你”(思妇),增强了作品情感和艺术的真实性。“我”路过江南,穿过青石街道,最后经过你的窗前。通过空间的凝聚,最后把焦点放在窗前,即女子身上,诗人通过空间象征心灵,表现了女子的寂寞一步一步浓缩到最深最浓。这种空间的凝聚与柳宗元的《江雪》“千

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千

山”、“万径”空间的宏大,一下把人视线转移到“独钓”更突出其“孤”。同时诗人借“我”的视角把“你”比作莲花,东风不来、柳絮不动,归人不归,窗扉不开。塑造了一位痴情美丽的思妇形象。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浪子,思妇是诗歌的经典形象。在本首诗中的浪子和思妇表现了较强的历史感,有着浓重的时代投影。

三、朦胧的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朱光潜在《谈文学》中谈到,作文

如绘画,有用工笔画法的,把眼前情景和盘托出,巨细不遗;也有用大笔头画的,寥寥数笔就可以把整个情境暗示出来。我想中国诗属于后者,就像山水画一样。但它们之间又有差别。这种区别就像莱辛在《拉奥孔》中谈的一样:诗与画在“美的标准”、结构、表达、题材上的选择方面都有差异。

《错误》中,诗人通过文辞意象勾落的意境,并不是一副静止的女子窗前望归图,而是一幅动态的“画”。一位潇洒的浪子,骑着一匹俊马,来到诗意的江南,傍晚时分,穿过青石街道,哒哒的马蹄声穿过期盼归人女子的窗前。女子满怀希望地打开窗子,却发现不是归人是过客。女子的期待及失落形成巨大的落差,形成“美丽的错误”。诗人通过流动的文字方式将实体化成虚幻的想象,在头脑中再创造。再创造的过程中留下空白结构,这些空白结构经读者反复玩味填空,在读者头脑中再现朦胧意境。形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古风打郑愁予的诗中走过,看见浪子骑着马儿从江南路过,浪子哒哒的马蹄走进了思妇的窗扉。那等在季节的莲花猛地开放,然……很快又凋落。原来这只是、只是个美丽的错误。浪子是思妇的过客,而古风,却成了整首诗的归人。(这段文字是对《错误》与其中古风关系的理解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文学.漓江出版社.2014.

2.莱辛.拉奥孔.商务印书馆.2016.

3.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标签:;  ;  ;  

古风不是过客-浅析郑愁予《错误》中的古风韵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