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吴城方言研究

江西吴城方言研究

论文摘要

同吴、粤等方言相比,目前对赣方言的研究,无论从研究者的人数还是从学术成果看都略显逊色。李荣先生说,从自己的母语入手研究方言,可由易到难,少走许多弯路。笔者是江西吴城镇人,通过对吴城话作长期、深入调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并将吴城话跟与其相近的南昌话作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及相互的影响。 吴城位于江西省鄱阳湖畔,是一座千年古镇,明、清时曾盛极一时,现属江西省永修县。吴城方言属典型的赣语。深入了解吴城话的原貌,能为研究赣方言的发生发展演变提供重要的资料和线索,也为弄清赣语与湘语、吴语、客家话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赣方言内部分区分界提供有力的证据。 本文分为引言、四章和结论。引言部分介绍了吴城镇的人文地理、历史概况,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一章语音,含语音系统、同音字汇、古今比较、文白异读、例外字、本字考、语流音变等。横向看,从静态研究的角度,整理出了吴城方言的语音系统,分析了单个字声韵调之间的配合关系;在“同音字汇”里,力图穷尽地收集吴城人口头上常说到的字。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两字相连时的语流音变现象。纵向看,探讨了今音与古音的对应关系,揭示了古音演变的规律,考证了本字。并从声、韵、调等方面列举了吴城方言的例外字,尝试着解释了造成例外的成因。在历史层次问题上,讨论了吴城话文白异读的四种现象;第二章语汇,主要收录了《南昌方言词典》未收的词条,按意义分为二十六类,注音释义周详。第三章语法,重点讨论吴城话的程度表达式。从[+程度]这一语义特征切入,分析了与之相关的语法形式。对于描写性成分,从结构形式、表义特点和语法功能诸方面进行探讨;对于限制性成分,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进行考察。第四章比较,含对新、老派的比较、与南昌话的主要区别、吴城方言的归属及其社会语言学背景。结论部分阐明了论文的创新点。 本文以吴城话口语为对象,以语言事实为准绳,以共时描写为主,共时比较、历时探源为辅,全面考察与重点挖掘相结合。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历史比较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词汇扩散理论,全面分析了吴城话的语音,较深入地描写了语汇和语法,对吴城方言作了可靠而翔实的记录。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展示了大量的赣方言现象(如轻读入化、[-t][-?]两入声韵尾并为[-?]的趋势、古溪母字今逢开口呼读作晓母等),提供了不少鲜活的用例;揭示了文白异读的两种类型;考证了一批本字;提出了“吴城话比南昌话古老”“方言分区层次说”等观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地理、气候、资源、行政、人口
  • 二、历史沿革
  • 三、选题的意义、原则、理论和方法
  • 四、本文语料的说明及发音合作人
  • 五、符号说明
  • 附地图1 吴城镇区位图
  • 附地图2 吴城镇方言分布示意图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语音系统
  • 一、声韵调
  • 二、单音字表
  • 三、拼合关系
  • 第二节 同音字汇
  • 第三节 古今比较
  • 一、声母比较
  • 二、韵母比较
  • 三、古开合口与今四呼
  • 四、声调比较
  • 第四节 文白异读
  • 一、日母字的文白异读
  • 二、匣母字的文白异读
  • 三、梗摄字的文白异读
  • 四、知章组三等字的文白异读
  • 第五节 例外字
  • 一、声母例外字
  • 二、韵母例外字
  • 三、声调例外字
  • 四、声母、韵母皆例外的字
  • 五、声母、声调皆例外的字
  • 六、韵母、声调皆例外的字
  • 七、声母、韵母、声调皆例外的字
  • 第六节 本字考
  • 第七节 语流音变
  • 一、轻声和轻音
  • 二、变调和变音
  • 三、变声和变韵
  • 四、合音和脱落
  • 第二章 语汇
  • 凡例
  • 壹 天文
  • 贰 地理
  • 叁 时令 时间
  • 肆 农业
  • 伍 植物
  • 陆 动物
  • 柒 房舍
  • 捌 器具、用品
  • 玖 称谓
  • 拾 亲属
  • 拾壹 身体
  • 拾贰 疾病、医疗
  • 拾叁 衣服、穿戴、布匹
  • 拾肆 饮食
  • 拾伍 红白喜事
  • 拾陆 日常生活
  • 拾柒 讼事
  • 拾捌 交际
  • 拾玖 商业、交通
  • 贰拾 文化教育
  • 贰拾壹 文体活动
  • 贰拾贰 动作
  • 贰拾叁 位置
  • 贰拾肆 代词等
  • 贰拾伍 形容词
  • 贰拾陆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描写性成分
  • 一、粘着型描写性成分
  • 二、自由型描写性成分
  • 第二节 限制性成分
  • 一、绝对限制性成分
  • 二、相对限制性成分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比较
  • 第一节 新、老派比较
  • 一、新派吴城话音系
  • 二、新、老派音系的比较
  • 三、新、老派词汇、语法的比较
  • 四、余论
  • 第二节 与南昌话的主要区别
  • 第三节 吴城方言的归属及其社会语言学背景
  • 一、方言事实的比较与分析
  • 二、探究并解释现存的语言现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立项课题
  • 后记
  • 中文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客赣方言一些同族词的源流探究[J]. 嘉应学院学报 2013(12)
    • [2].客赣方言平入调值的匹配格局[J]. 语言研究 2018(04)
    • [3].赣方言中“把”字的“给”义探究--以江西安福方言西乡话为例[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1)
    • [4].《松柏巷里万家人》:一部赣方言剧的草根情结[J].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 2008(08)
    • [5].《朱子语类》赣方言词考[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6].江西境内客赣交界地带方言研究综述[J]. 龙岩学院学报 2017(04)
    • [7].客赣方言毗邻地带几个过渡词的本字考证[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 [8].陕南赣方言岛[J]. 方言 2008(01)
    • [9].江西赣方言的“吃价”[J]. 新余学院学报 2011(01)
    • [10].客赣方言中的古楚语词[J]. 农业考古 2009(03)
    • [11].湖南永兴赣方言同音字汇[J]. 方言 2009(03)
    • [12].鱼蚣、鹅蚣、牛蚣和农蚣:客赣方言遇摄白读音的层次和分布[J]. 中国方言学报 2017(00)
    • [13].客赣方言的通用量词“只”[J]. 嘉应学院学报 2014(04)
    • [14].浅谈赣方言贬损类詈语[J]. 才智 2018(05)
    • [15].从词汇角度看赣方言中的民俗文化[J]. 丝绸之路 2013(12)
    • [16].赣方言特征词在赣南地区的运用比较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3(05)
    • [17].客赣方言毗邻地带的划界问题——以宁都、广昌为例[J]. 嘉应学院学报 2016(07)
    • [18].基于语言生态学的赣方言研究与传承[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9].赣方言浊音走廊入声之边/鼻音韵尾[J]. 东方语言学 2017(02)
    • [20].江西省武宁话知系三等韵今读[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1].江西赣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新论[J]. 汉语学报 2008(03)
    • [22].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J]. 方言 2017(04)
    • [23].从丰城方言的避讳语看赣地的避讳文化[J]. 宜春学院学报 2012(03)
    • [24].洞口赣方言否定副词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25].论幕阜山方言塞音三分现象[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6].从“伢满子就打得来里”浅读江西宜春方言语法特点[J]. 语文学刊 2009(08)
    • [27].赣方言名词后缀“哩”的若干问题探析[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28].赣方言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04)
    • [29].论永兴赣方言谚语的声调艺术[J]. 湘南学院学报 2014(01)
    • [30].特殊的完成体标记——“到”[J]. 文教资料 2012(32)

    标签:;  ;  ;  ;  

    江西吴城方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