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细胞表面ATP合酶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神经细胞表面ATP合酶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论文摘要

ATP合酶是合成ATP的关键酶,主要由F1和F0组成。以往的研究认为,ATP合酶定位于能量代谢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以及植物的“叶绿体”等。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TP合酶存在着异位分布,不仅存在于原核生物的细胞膜表面,还存在于真核生物的一些细胞膜表面,被认为可以转换ATP/ADP,并作为多配基的受体,参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已有研究表明,在脑内神经元膜表面广泛存在着嘌呤类受体如P2X、P2Y受体,细胞外的ATP可以作为快速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来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在脑的生理以及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脑内神经细胞膜表面是否也存在着ATP合酶,还不清楚。在2003年,Sergeant等人在AD脑内的神经元胞浆内发现有ATP合酶的α亚单位与神经纤维缠结(由高度磷酸化Tau组成)的积聚现象。提示在病理情况下,ATP合酶在胞浆内除线粒体之外存在着异位分布。我们课题组在前期实验中,曾用Aβ结合的Affi-gel研究大鼠脑细胞膜蛋白中的Aβ结合组份,质谱分析显示存在ATP合酶的α亚单位,初步提示Aβ与脑内异位分布的ATP合酶可以结合并可能参与脑内的病理过程。因此本研究就脑内细胞,尤其是神经元是否也存在着ATP合酶在细胞表面的异位分布以及它的生理功能;Aβ与ATP合酶的结合作用及其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概括如下:1神经细胞膜表面ATP合酶的鉴定1.1脑组织细胞质膜ATP合酶的鉴定用蔗糖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脑细胞亚组份,电镜鉴定显示,分离的细胞膜与线粒体的纯度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作为线粒体标记的cytochrome c,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组份,在细胞膜分布很低;作为细胞膜标记的caveolin-1,则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组份,在线粒体组份分布很低;在鼠脑中分离的细胞质膜中不仅有F1 ATP合酶的α以及β亚单位的分布,而且还分布有F0ATP合酶的c亚单位;结果提示,ATP合酶位于脑组织细胞质膜。1.2脑组织细胞质膜ATP合酶在筏区的鉴定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分离脑细胞亚组份,从上至下共分为12组份,Westernblot检测显示,作为筏区标记的caveolin-1、flotillin-1主要分布于第3-5组份,ATP合酶不仅分布于9-12组份,在3-5组份也有分布,结果提示:ATP合酶不仅分布在线粒体,也分布在质膜的筏区。1.3 ATP合酶位于脑组织细胞膜表面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检测脑组织细胞膜ATP合酶的分布,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一抗用PBS代替)相比,实验组(用抗ATP合酶α亚单位抗体标记,不用Triton X-100透膜)平均荧光强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低于阳性对照组(用抗ATP合酶α抗体标记,用Triton X-100透膜)。结果进一步说明ATP合酶位于脑组织细胞质膜,且位于细胞膜表面。2原代神经元质膜ATP合酶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2.1原代神经元质膜ATP合酶的生化鉴定将收集的培养细胞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细胞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F1 ATP合酶的α、β亚单位以及F0段的c亚单位分布在原代神经元细胞质膜。为了进一步研究ATP合酶是否分布在神经元细胞膜表面,用生物素标记活的原代培养神经细胞膜表面蛋白,利用卵白素结合生物素的原理将生物素标记的膜蛋白分离。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检测,F1ATP合酶的α、β亚单位分布于原代神经元细胞膜上,但F0段的c亚单位并未检测到。结果进一步提示,ATP合酶位于原代神经元质膜,且F1段朝向细胞表面。2.2 ATP合酶在原代神经元质膜分布的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在不使用透膜剂Triton X-100的情况下,可看到ATP合酶α与β亚单位在神经细胞质膜分布,且几乎完全共存,结果提示:ATP合酶α与β亚单位分布在细胞质膜。进一步在原代培养神经元、神经母细胞瘤来源的细胞株SH-SY5Y上,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荧光标记的ATP合酶α与Mitotracker Red或通过转染pDsRed-Mito标记的线粒体,结果显示,除线粒体之外有ATP合酶在膜上的点状分布。提示:ATP合酶不仅分布在线粒体,也分布于线粒体之外。2.3 ATP合酶在原代神经元质膜筏区的分布为明确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与筏区的关系,用抗ATP合酶α的抗体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标记的细胞质膜筏区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ATP合酶α亚单位与筏区标记CTB存在着部分共存,提示:ATP合酶至少是部分分布于质膜的筏区中。3神经细胞膜表面ATP合酶的生理功能研究3.1神经细胞膜表面ATP的合成分析用生物发光法检测神经细胞膜表面ATP的合成,结果显示:在加入底物ADP和无机磷后,细胞外ATP开始增加,到50秒时,胞外的ATP量达到平台。在加入ATP合酶的抑制剂寡霉素以及抗ATP合酶的抗体的情况下,胞外的ATP的生成被抑制,并且呈现随寡霉素以及抗ATP合酶的抗体浓度增加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结果提示: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具有合成ATP作用。3.2神经细胞膜表面ATP合酶的水解功能分析采用偶连NADH的方法分析ATP合酶的水解功能,结果显示,在加入含有ATP底物的混合液时,在检测时间300秒内,细胞外ADP的含量并未发生显著改变。结果提示:神经细胞膜质膜ATP合酶不参与水解ATP。3.3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调节细胞内pH的分析当细胞外pH为6.0时,细胞内pH下降,同时加入抗ATP合酶α亚单位的抗体,可抑制细胞内的pH下降,当细胞外pH为8.0时,细胞内pH上升,加入抗ATP合酶α亚单位的抗体,同样可抑制细胞内pH的上升,提示: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可以调节细胞内pH。细胞载入荧光素calcein后,在细胞外pH8.0的条件下,可导致calcein释放增加,用抗ATP合酶抗体,可抑制细胞外碱性环境导致的calcein释放,结果提示:细胞质膜ATP合酶能调节细胞内pH,进而影响到细胞的活力状态。4 Aβ对神经细胞膜表面ATP合酶的作用及其病理生理意义研究4.1 Aβ与异位ATP合酶的结合作用用与Affi-gel结合的Aβ对提取的大鼠脑膜蛋白提取液进行结合反应,接着将Aβ结合的膜蛋白用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有ATP合酶的成份,进一步质谱结果显示,有ATP合酶α、β亚单位被检测到。在12月龄的转基因鼠(APP/PS1)脑片上,用ATP合酶的抗体与Aβ的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在转基因小鼠脑片上,有广泛的老年斑的分布,同时,在这些老年斑内,可看到Aβ与ATP合酶的共存。提示Aβ能特异性地与质膜ATP合酶蛋白结合。4.2 Aβ对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分布的影响原代培养神经元,用单体Aβ(1μM)或纤维状Aβ(1μM)作用1h,用生物素标记细胞膜表面蛋白,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单体Ap作用后,细胞表面生物素标记的膜蛋白中ATP合酶明显减少,而在纤维状Aβ作用下,尽管细胞表面ATP合酶也有减少,但不如单体Aβ的作用明显。提示:不同状态的Aβ对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分布的影响有所差异。4.3 Aβ对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功能的影响4.3.1 Aβ对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合成ATP的影响原代培养神经元在加入Aβ(fAβ),与ATP合成的底物ADP和无机磷后,细胞外的ATP合成较无Aβ对照组减少,以0.1μM和1μM的Aβ有显著性,而0.1μM和1μM的fAβ也有抑制ATP合成的作用。提示:Aβ可以影响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合成ATP的功能。4.3.2 Aβ对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调节pH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细胞外pH为6.0时,与对照组(正常组)相比,Aβ(0.01μM-1μM)有使细胞内pH进一步降低的趋势,当细胞外pH为8.0时,与对照组(正常组)相比,Aβ使细胞内pH降低,1μM Ap作用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在细胞外碱性条件下,Aβ可以结合到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进而调节细胞内pH。当细胞外pH为8.0时,与对照组(正常组)相比,加入Aβ可以使细胞外LDH、calcein的释放减少。提示:在细胞外碱性条件下,Aβ影响到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来调节细胞内pH进而影响到细胞的活力状态。小结:本研究结果说明“线粒体蛋白”ATP合酶,存在于脑内细胞以及原代培养神经元细胞质膜上以及F1朝向细胞外表面,其中至少部分定位于细胞质膜的筏区中。研究还表明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能够合成ATP,且能够通过转运质子来调节细胞内pH;Aβ能结合神经细胞质膜ATP合酶,影响其ATP合成和质子转运功能,另外Aβ还可影响ATP合酶在神经元表面的分布。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 ATP合酶在神经细胞质膜表面的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主要溶液配制
  • 3.实验方法
  • 3.1 细胞膜组份提取
  • 3.2 线粒体提取
  • 3.3 筏区提取
  • 3.4 电镜鉴定
  • 3.5 流式细胞术
  • 3.6 考马斯亮蓝法蛋白定量
  • 3.7 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
  • 4.统计分析
  • 实验结果
  • 1 蔗糖梯度分离的亚细胞器的电镜鉴定
  • 2 ATP合酶在脑组织细胞膜的分布情况
  • 3 流式细胞标记术进一步鉴定在脑细胞膜上ATP合酶的存在
  • 4 蔗糖梯度离心所分离的筏区与ATP合酶的关系
  • 小结
  • 第二部分 ATP合酶在神经元质膜的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主要溶液配制
  • 3.实验方法
  • 3.1 细胞培养
  • 3.2 原代培养神经元β-tubulin IsotypeⅢ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标记
  • 3.3 活细胞线粒体Mitotracker与ATP synthase α双重染色
  • 3.4 外源性地转染线粒体Mito基因与ATPsynthase α双重染色(SH-SY5Y)
  • 3.5 细胞筏区标记CTB与ATPsynthase α双重染色
  • 3.6 细胞表面生物素化标记
  • 3.7 细胞表面ATP生成的测定
  • 3.8 细胞表面ADP生成的测定
  • 3.9 细胞内pH测定
  • 3.10 Calcein释放实验
  • 4.统计分析
  • 实验结果
  • 1 原代培养神经元的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 2 ATP合酶亚单位在原代培养神经元上的鉴定
  • 3 活细胞线粒体Mitotracker与ATP合酶双重染色
  • 4 ATP合酶与神经细胞脂筏的关系
  • 5 原代神经元表面ATP合酶功能的测定
  • 5.1 细胞表面ATP合酶合成ATP分析
  • 5.2 在不同浓度的寡霉素作用下细胞外ATP生成情况
  • 5.3 在不同浓度的ATP合酶抗体作用下细胞外ATP生成情况
  • 5.4 细胞质膜ATP合酶的水解功能分析
  • 5.5 在细胞外酸性条件下细胞质膜ATP合酶调节pH的情况
  • 5.6 在细胞外碱性条件下细胞质膜ATP合酶调节pH的情况
  • 5.7 在细胞外碱性条件下细胞质膜ATP合酶调节calcein释放情况
  • 小结
  • 第三部分 Aβ与神经元质膜TAP合酶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主要溶液配制
  • 3 方法
  • 3.1 冰冻脑组织切片的制备
  • 3.2 Affi-gel 10 结合有Aβ与膜提取物的结合
  • 3.3 液相色谱-电离子喷雾-串连质谱(LC-ESI-MS/MS)技术分析与Aβ结合的膜成分
  • 3.4 脑组织切片4G8抗体和ATP合酶抗体免疫双标
  • 3.5 纤维状Aβ的制备
  • 3.6 细胞表面生物素化标记和Western blot
  • 3.7 细胞外ATP生成的测定
  • 3.8 细胞内pH的测定
  • 3.9 LDH的测定
  • 3.10 Calcein释放实验
  • 4 Western印迹蛋白条带积分光密度分析
  • 5 统计分析
  • 实验结果
  • 1 Aβ与ATP合酶相互作用
  • 2 在转基因鼠的鉴定
  • 3 在转基因鼠脑片上Aβ与ATP合酶α亚单位的共存情况
  • 4 Aβ对原代神经元表面ATP合酶分布的影响
  • 5 Aβ对神经元表面ATP合酶的功能影响和Aβ对神经元表面ATP合酶合成ATP的影响
  • 6 Aβ对原代神经元细胞内pH值的调节
  • 7 细胞外碱性条件下Aβ调节LDH释放情况
  • 8 细胞外碱性条件下Aβ调节calcein释放情况
  • 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神经细胞表面ATP合酶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