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群体泥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四个群体泥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论文摘要

采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和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析方法,对安徽怀远(HY)、河南范县(FX)、安徽舒城(SC)、安徽池州(CZ)4个群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群体间遗传分化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为品种的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对4个群体泥鳅的线粒体D-loop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经过比对获得918-920bp核苷酸片段。识别了泥鳅mtDNA控制区的终止序列区(ETAS)、中央保守区(CD)和保守序列区(CSB)3个区域,指出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 CSB-D和CSB1、CSB2、CSB3)。序列中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7%、19.9%、34.2%和14.3%, 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4个群体泥鳅中共发现71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6种单倍型。其中池州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Pi、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和群体内遗传距离均最大,表明池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舒城群体最小。MEGA4.0软件计算4个群体间的Kimura2-paramter遗传距离,池州群体和舒城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1385,而怀远群体和范县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856。AMOVA分析表明,4群体间总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3148(P>0.05),群体内分化为主要遗传分化。NJ和UPGMA系统树均表明4个群体聚为两大类,池州群体聚为一类,怀远、范县、舒城群体聚为另一类。Tajima′s D与Fu′s值中性检验表明4个群体泥鳅过去并没有群体扩张和持续增长模式,群体大小保持稳定的状态。2.对线粒体COI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获得597bp的核苷酸片段,其中变异位点138个,定义30种单倍型,未观察到插入或缺失,碱基组成出现明显偏倚性,转换与颠换比为2.65,COI基因序列替换未达到饱和。池州群体具有最大的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和群体内遗传距离,同时池州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Dxy)和每位点净核苷酸替代数(Da)均为最大,综上,池州群体遗传变异最高,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池州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达到高度分化水平。NJ和UPGMA聚类树表明,怀远与舒城群体最先聚为一支后于范县群体相聚,最后与池州聚类,怀远、范县和舒城群体之间距离较近,池州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远。3.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的差异。筛选出的15个引物扩增得到102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32.35%。综合各群体所有遗传多样性指标看出,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为:池州>怀远>范县>舒城群体。4个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04022-0.08532之间,其中池州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7988-0.08532之间,数据显示池州群体和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群体间总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64,63.6%的遗传分化发生在群体内,说明群体内的遗传分化为变异的主要来源,群体间基因交流水平(0.4368)较低,遗传漂变导致了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NJ和UPGMA聚类分析显示:怀远和范县群体距离最近,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舒城群体相聚,最后与池州群体相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文献综述
  • 1 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2 遗传技术标记的发展
  • 3 鱼类线粒体 DNA 遗传多样性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试剂
  • 2.1.1 样本采集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2 D-loop 序列的研究方法
  • 2.2.1 总 DNA 的提取方法
  • 2.2.2 PCR 扩增
  • 2.2.3 序列测定
  • 2.2.4 数据分析
  • 2.3 COI 序列的研究方法
  • 2.3.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2.3.2 PCR 扩增
  • 2.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 ISSR 的研究方法
  • 2.4.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2.4.2 ISSR 扩增及引物筛选
  • 2.4.3 数据统计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DNA 的提取结果
  • 3.2 泥鳅线粒体控制区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1 泥鳅线粒体基因控制区结构分析
  • 3.2.2 泥鳅线粒体 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3 泥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3.2.4 泥鳅种群动态
  • 3.2.5 泥鳅的系统发育树
  • 3.3 泥鳅 COI 序列的分析
  • 3.3.1 泥鳅线粒体 COI 基因序列特点
  • 3.3.2 泥鳅 COI 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3.3 泥鳅群体的遗传分化
  • 3.3.4 遗传距离及系统分化
  • 3.3.5 泥鳅种群动态
  • 3.4 ISSR-PCR 反应
  • 3.4.1 ISSR-PCR 扩增结果
  • 3.4.2 泥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3.4.3 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
  • 3.4.4 泥鳅群体间的遗传关系
  • 4 讨论
  • 4.1 样本的采集
  • 4.2 关于 D-loop 序列结果的分析
  • 4.3 关于 mtDNA COI 序列结果的分析
  • 4.4 关于 ISSR 研究结果的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黄金泥鳅”实现人工养殖[J]. 农家之友 2019(10)
    • [2].泥鳅存塘量增加 价格总体回暖[J]. 农村新技术 2020(03)
    • [3].沿江平原地区泥鳅野生资源状况调查[J]. 渔业致富指南 2020(03)
    • [4].泥鳅主要养殖模式及其新形势下产业发展趋势探讨[J]. 水产养殖 2020(05)
    • [5].沿江平原地区泥鳅野生资源状况调查[J]. 渔业致富指南 2020(04)
    • [6].台湾泥鳅胀气症状的诊断治疗[J]. 江西水产科技 2020(01)
    • [7].泥鳅行情回暖 存塘量仍较大[J]. 农村百事通 2020(12)
    • [8].沈良:一尾泥鳅,"游"出富裕未来[J]. 新农村 2020(06)
    • [9].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4)
    • [10].覆盆子泥鳅 益气又补血[J]. 农村百事通 2020(18)
    • [11].儿时最爱捉泥鳅[J]. 工友 2020(10)
    • [12].北方内陆地区泥鳅繁育养殖投喂技术研究[J]. 科学养鱼 2018(11)
    • [13].杂交泥鳅亲本培育与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J]. 科学养鱼 2019(07)
    • [14].江西泥鳅产业精制加工新思路与发展对策[J]. 渔业致富指南 2018(02)
    • [15].一种环保型泥鳅饲料养殖效果初探[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2)
    • [16].连云港市泥鳅产业发展的思考[J]. 水产养殖 2017(12)
    • [17].台湾泥鳅养殖技术[J]. 植物医生 2018(05)
    • [18].“泥鳅大王”养成记[J]. 农村百事通 2018(08)
    • [19].台湾泥鳅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J]. 水产养殖 2018(05)
    • [20].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J]. 河北渔业 2018(05)
    • [21].高温季节泥鳅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J]. 渔业致富指南 2018(16)
    • [22].春夏养生吃泥鳅养肾又补血[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0(05)
    • [23].莲藕与泥鳅高效生态种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8)
    • [24].黄金泥鳅可批量繁殖[J]. 农村新技术 2016(09)
    • [25].泥鳅人工控制越冬方法[J]. 渔业致富指南 2017(02)
    • [26].新挖池塘养殖泥鳅需注意的问题[J]. 渔业致富指南 2017(02)
    • [27].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J]. 科学养鱼 2017(02)
    • [28].稻田生态养殖泥鳅试验[J]. 科学养鱼 2017(03)
    • [29].乙氧氟草醚对泥鳅的毒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8)
    • [30].好山好水好生态 铜梁泥鳅出国门[J]. 渔业致富指南 2017(08)

    标签:;  ;  ;  ;  

    四个群体泥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