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含作者张爱玲的叙事策略 ——兼论晚期风格

隐含作者张爱玲的叙事策略 ——兼论晚期风格

论文摘要

隐含作者是韦恩·布斯于《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经典叙事学概念,用于研究文本所体现的作者权威与作家修辞叙事的总体风格。而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她早期小说叙事艺术成就已经普遍获得了学界的认可,但其晚期作品《小团圆》《雷峰塔》《易经》与《异乡记》的出版,为我们展现了作家前后期风格的较大转变,同时也向研究者提出了整体、全面、多方位的角度重新审视作家的要求与挑战。本文以张爱玲在其早晚期作品中所传达出的隐含作者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全面理解并肯定其晚期艺文实践。本文从叙事策略入手,论述隐含作者张爱玲的作者形象如何通过叙事声音加以表现,并且深究叙事声音与隐含作者的形象之间的动机机制,讨论叙事技巧如何建构起作家的主体意识,理解作家作为生产者如何形成个人风格。第一章第一小节回溯张爱玲批评中的作者形象,勾勒现存的“作者”解读模式,指出张爱玲批评中对张爱玲索隐式批评的过分关注;第二小节提出研究所使用的主要叙事学理论框架和概念,理清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的复杂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绝非否定张爱玲晚期作品的自传性质,也不是全面割裂张爱玲真实生平对其的创作影响,但求立足与张爱玲晚期资料缺失严重、史料发掘刚刚起步的现状,尝试以理论工具审视张爱玲创作,提供从隐含作者理论入手而非从史料入手来评析作家的思路。第二章第一节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者、视角、场景、空间等叙事学研究单元,解说文学生产者张爱玲。指出张爱玲对传统叙事声音的重构,举文本分析张爱玲不确定、隐匿的叙事声音如何塑造人物,传达现代主义的创作姿态;第二小节以《小团圆》的创作动机这段公案,串出隐含作者张爱玲的核心创作动机——经验同构,并以解释张爱玲晚期遗作中细节的衍文与微小的改动,点出晚期创作消解传奇性、颠覆早期文本女性主义进步性的文学特征。第三章以张爱玲用国英双语重写《海上花列传》为主线,挖掘被常规研究忽略的文本、材料,勾勒出张爱玲如何一边理解、翻译《海上花列传》,一边形成自己的读者意识,并根据此读者意识不断调整自己的叙事策略,最终形成其简约含蓄、穿插藏闪的晚期叙事风格的写作成长史。最后,基于读者反应理论,揭示后现代批评语境中审视张爱玲创作的新途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作者的隐退将我们带往何处?
  • 1.1 张爱玲的作者形象
  • 1.1.1 回溯批评空间里的张爱玲形象
  • 1.1.2 当下张爱玲批评中的精神分析困境
  • 1.2 真实作者与隐含读者之惑
  • 1.2.1 隐含作者的叙事学理论基础
  • 1.2.2 当我们在谈论张爱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第二章 消失不见的作者声音
  • 2.1 颠覆传统叙述视角,隐匿权威
  • 2.1.1 全知叙述人:无声的僭越
  • 2.1.2 不可靠叙述前后期对比
  • (一) 早期心理描写的自欺性质
  • (二) 场景描写的盲点效应
  • 2.1.3 “误读“一种:叙述者的回忆距离
  • 2.2 晚期隐含作者的叙事姿态
  • 2.2.1 《小团圆》创作中的隐含作者
  • 2.2.2 残断的情节:重写"传奇"回归"平淡"
  • 2.2.3 晚期写作的现代主义姿态:颠覆女性主义文本
  • 第三章 读者反应理论中的简约叙事策略
  • 3.1 "穿插藏闪"叙事策略的文学资源
  • 3.1.1 《海上花列传》的文本空白
  • 3.1.2 "穿插藏闪"、读者意识与阅读的快感
  • 3.2 作者与读者:理想读者的超越
  • 3.2.1 读者参与:交流抑或磨难?
  • 3.2.2 沉默的作者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上花列传》苏白策略探析[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2)
    • [2].《海上花列传》研究综述[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07)
    • [3].《海上花列传》的跨文本流传及其意义生成——以方言版、译注版和电影版为考察对象[J]. 社会科学 2019(08)
    • [4].从《海上花列传》看晚清时期上海女性首饰[J]. 服装学报 2019(05)
    • [5].移民·职业·空间:《海上花列传》阿巧的分析[J]. 名作欣赏 2018(23)
    • [6].论《海上花列传》的现代性[J]. 文学教育(下) 2016(03)
    • [7].《海上花列传》特殊空间中的女性存在[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 [8].从《海上花列传》看妓女的悲剧命运[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12)
    • [9].浅析《海上花列传》中妓女与狎客的交往心态[J]. 青年文学家 2020(17)
    • [10].《海上花列传》中“阿”字的用法[J]. 山海经 2018(11)
    • [11].奇观化的十里洋场与中国小说插图中西方表征的兴起——《海上花列传》吴友如派插图研究[J]. 文化研究 2016(02)
    • [12].吴语闲话(之三)[J]. 苏州杂志 2017(03)
    • [13].吴语闲话(之四)[J]. 苏州杂志 2017(04)
    • [14].《海上花列传》里的悲剧女性形象[J]. 北方文学 2017(15)
    • [15].《海上花列传》中高亚白之人物原型考[J]. 作家 2012(22)
    • [16].《海上花列传》作者生平思想考评[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24)
    • [17].《海上花列传》中“一笠园”谕旨新论——“一半反面文章”:变形的海上大观园[J]. 魅力中国 2009(34)
    • [18].译者自我修改与编辑校订研究——以《海上花列传》的英译为例[J]. 语料库语言学 2020(02)
    • [19].陌生化视角之叙事进程与言外有意——以《海上花列传》为例[J]. 文教资料 2017(25)
    • [20].语用预设视角下《海上花列传》英译本翻译策略探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9)
    • [21].《海上花列传》的梦境叙事[J]. 文学教育(上) 2010(05)
    • [22].坚守与背叛——浅谈《海上花列传》中赵二宝形象[J]. 今日科苑 2009(14)
    • [23].西风美雨话“青楼”——《海上花列传》中名妓及高级妓院社会功能研究[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4)
    • [24].《海上花列传》的广告案例[J]. 书城 2008(05)
    • [25].试论《海上花列传》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展[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26].《海上花列传》中“阿”字的用法[J]. 汉字文化 2017(05)
    • [27].论张爱玲《海上花》对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女性形象的再创作[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02)
    • [28].浅析《海上花列传》中妓女对于“家庭”关系的竞逐与游离[J]. 青年文学家 2018(14)
    • [29].《海上花列传》第五十三回的叙事结构意义[J]. 文史知识 2012(06)
    • [30].21世纪《海上花列传》研究综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标签:;  ;  ;  ;  

    隐含作者张爱玲的叙事策略 ——兼论晚期风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