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发展模式,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为发展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而采取的一种教育选择,是一类特殊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服务于人口居于少数的各少民族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我国目前一共有13所民族院校,创建于不同时期,分布于不同区域。本文着眼于民族院校产生、发展轨迹,详细阐述了民族院校的历史与发展、地位与作用、文化与认同以及未来变革的基本内涵。民族院校的建立有其深刻的政治、文化、社会和教育背景,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内容,另一方面也创造性地发展了针对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受教育者的高等教育教学特殊模式。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民族院校培养了大批各民族人才,传承和创新了各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了民族地区发展,维护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国家稳定统一。民族院校因为其特殊的建立背景而具有特殊的办学定位,是对多民族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了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促使民族院校发展定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新的时期,随着我国科教兴国、西部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确立和实施,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彰显及对文化多样性的更深理解,民族院校一方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和自身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重新梳理民族院校产生与发展的政治、社会及文化背景,明确民族院校的特定内涵特征,分析民族院校的真实生存与发展状态,了解民族院校局内人和局外人对民族院校的认知和期望,明确民族院校未来变革与发展定位,以更好地促进民族院校实现其独特价值,更好地丰富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如何在进一步巩固自身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明确新时期发展定位,是民族院校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将民族院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专门研究,很有必要而且很迫切。民族院校发展的六十多年,也是中国社会变迁发展十分剧烈的时期。在当今全球化、本土化口号的激辩下,理清民族院校发展的文化、政治、教育特殊涵义、特征及功能,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论文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力图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通过研究者对民族院校这一对象的亲身体验和对相关对象的调查,探求民族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道路。本论文力求在如下方面有所新意:从整体角度系统全面地阐述民族院校的建立和发展之历史轨迹,还原并分析民族院校建立的深刻历史和现实背景;从理论建构角度分析民族院校发展模式,具体从政治角度、文化角度和教育角度三个层面阐述了民族院校建立的必要性;从类型分布、地理格局、自我和他者对民族院校的认同等角度阐述了民族院校基本特征并提出了未来变革发展之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四、基本概念
  • 第一章 民族院校的产生
  • 第一节 历史的轨迹
  • 一、民族院校的发端—延安民族学院
  • 二、民族院校的重建—中央民族学院
  • 三、民族院校的壮大—若干民族学院
  • 四、民族院校的嬗变—民族大学发展
  • 第二节 政治的诠释
  • 一、为着革命胜利目的培养政治干部
  • 二、为着民族团结进步目的培养政治干部
  • 第三节 文化的诠释
  •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与现实
  • 二、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三、中国现实情境下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 第四节 教育的诠释
  • 一、教育主体的文化背景
  • 二、教育的民族性
  • 三、教育的文化性
  • 第二章 民族院校的发展
  • 第一节 民族院校的地理格局
  • 一、时代政治发展的要求
  • 二、民族地区发展的要求
  • 三、地理格局的具体阐述
  • 四、地理格局的基本特点
  • 第二节 民族院校的类型分布
  • 一、从管理体制角度
  • 二、从地理分布角度
  • 三、从创建模式角度
  • 四、从学科类型角度
  • 第三节 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
  • 一、革命战争时期
  • 二、20世纪50-60年代
  • 三、20世纪70-80年代
  •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
  • 第四节 民族院校的教学模式
  • 一、延安民族学院教学模式
  • 二、中央民族学院教学模式
  • 三、民族院校整体教学模式特征
  • 第三章 民族院校的功用
  • 第一节 民族院校的地位
  • 一、高等教育的本土创新
  • 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
  • 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 四、知识传承的重要基地
  • 第二节 民族院校的功用
  • 一、民族院校的特殊功用
  • 二、民族院校的发展成就
  • 第三节 民族院校的文化
  • 一、民族院校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
  • 二、民族院校文化的具体体现
  • 第四节 民族院校的认同
  • 一、关于民族院校认同的调查
  • 二、关于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四章 民族院校的变革
  • 第一节 民族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民族院校面临的机遇
  • 二、民族院校面临的挑战
  • 第二节 民族院校的变革与发展
  • 一、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
  • 二、从民族院校自身发展的角度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年总目录[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01)
    • [2].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9)
    • [3].《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年总目录[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01)
    • [4].藏民族健美操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 四川体育科学 2016(06)
    • [5].四川民族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1)
    • [6].从教学翻译到翻译教学——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02)
    • [7].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介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J]. 前沿 2016(12)
    • [8].地方民族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探索——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 才智 2017(01)
    • [9].高脚竞速运动发展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为例[J]. 四川体育科学 2017(05)
    • [10].论干部教育的“三次转型”对民族学院(大学)发展的影响[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4(03)
    • [11].浅谈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2)
    • [12].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 体育风尚 2020(08)
    • [13].民族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平台搭建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模拟招聘会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34)
    • [14].西南民族学院选址及管理模式决策过程考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8)
    • [15].历史与民族学院[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16].学以致用 寓教于爱国——关于民族学院财政学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 成功(教育) 2010(07)
    • [17].体育工作中的“目标管理”之我见——以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为例[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8)
    • [18].民族学院大学生身体自我与生活满意度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12)
    • [19].新建民族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 中国民族教育 2012(12)
    • [20].《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总目录[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01)
    • [21].民族高校体育课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探讨——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 四川体育科学 2012(05)
    • [22].四川藏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12)
    • [23].呼和浩特民族学院[J]. 内蒙古统计 2012(05)
    • [24].《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总目录[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1(01)
    • [25].四川民族学院[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5)
    • [26].《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8年总目录[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01)
    • [27].《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总目录[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01)
    • [28].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总目录[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2(01)
    • [29].四川民族学院实施体育选项课的调查研究[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09)
    • [30].《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总目录[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01)

    标签:;  ;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