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

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

论文题目: 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眼科学

作者: 李岚

导师: 谢立信

关键词: 基因芯片,角膜,创伤修复,机制

文献来源: 青岛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创建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动物模型;研究小鼠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迁;观察细胞增殖和纤维化调节因子在创伤修复早期的动态变化。 方法: 1.创建动物模型 以三种创伤方式制作小鼠角膜穿通伤动物模型,临床评分确定重复性高,再现性好的动物模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价角膜创伤修复的过程。 2.应用基因表达芯片研究小鼠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迁 收集伤后3d和14d的小鼠角膜,分别与正常角膜进行芯片杂交。读取数据后,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谱和特点。 3.观察细胞增殖和纤维化调节因子在小鼠角膜创伤修复早期的动态变化 收集正常时及伤后6h,24h,72h的小鼠角膜,行RT-PCR,观察TGF-β2、CTGF、G0/G1开关基因2的变化,该实验同时是对基因芯片数据的验证。 结果: 1.三种创伤方式中三棱针角膜中央穿刺是重复性和再现性最好。 2.角膜创伤后3d和15d差异性表达基因共297个,以下调基因为主。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是主要的差异性表达基因类别之一,肌球蛋白、丝氨酸(或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视黄醇结合蛋白4等基因下调10倍以上。 3.TGF-β2、CTGF、G0/G1开关基因2在伤后24h一过性增高,之后下调。 结论: 1.三棱针角膜中央穿刺法可成功制作角膜创伤修复的动物模型。 2.基因芯片实验结果提示,小鼠角膜创伤修复调控因子的研究方向是大量未知功能或未被涉及的基因。 3.TGF-β2、CTGF的干预时机应在伤后24h内。 4.基因芯片应用于研究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高效可靠。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小鼠角膜创伤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小鼠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细胞增殖和纤维化调节因子在小鼠角膜创伤修复早期的动态变化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承担的研究课题及科研成果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发布时间: 2006-07-26

参考文献

  • [1].活性氧自由基参与介导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的角膜上皮细胞生长和创伤修复的研究[D]. 霍亚楠.浙江大学2009
  • [2].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鼻黏膜创伤修复的研究[D]. 孙希才.复旦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碱烧伤后角膜修复的初步研究[D]. 严军.第三军医大学2002
  • [2].角膜碱、酸、热烧伤后免疫分子变化及其治疗的实验研究[D]. 李雪.暨南大学2003
  • [3].角膜基质细胞缝隙连接调控机制及胶原降解作用的研究[D]. 郝继龙.吉林大学2005
  • [4].角膜新生血管的基因表达谱及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D]. 赵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5].CD18、P、E选择素、趋化因子、白细胞迁移与角膜上皮创伤修复[D]. 徐志钢.暨南大学2005
  • [6].角膜创伤愈合中TGF、CTGF的表达及MAPK、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实验研究[D]. 杨咏梅.山东大学2005
  • [7].低浓度H2O2促进兔角膜培养上皮细胞黏附及移行的离体实验研究[D]. 潘青.浙江大学2006
  • [8].白色念珠菌胞外磷脂酶B在角膜真菌感染中的毒力作用[D]. 马琳.青岛大学2006
  • [9].脂质体介导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基因转染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 王冰.青岛大学2006
  • [10].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理及防治的实验研究[D]. 史伟云.青岛大学2005

标签:;  ;  ;  ;  

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