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之一,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阶段进行螺旋上升的循环,每循环一次,从而下一次循环就有了更新的内容和目标。本文将运用PDCA循环对实际工程中质量管理和控制,以达到或超过预定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PDCA循环;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工程施工是由诸多工序组成,是一个动态过程,事后检验是一个静态过程。用一个静态的手段来控制动态过程当然不能有效地控制。所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该将事后检验转移到事前、过程、事后控制和检验,做到防患于未然。科学的工作程序法(PDCA循环法)的工作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的方法,应用到市政工程施工,能很好地控制工程质量。

一、PDCA循环法的原理

PDCA分别代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完成一项工程,首先要安排计划,明确要达到的目的,然后一步一步去做,在做的过程中看看做得如何,如有不妥之处,立即进行适当调整,然后总结经验。计划(P)阶段:主要是通过调查分析施工环境和建设单位(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然后制订相应的质量目标计划和为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与方法。执行(D)阶段:按照制订的质量目标计划和具体施工措施、方法去付诸实施。检查(C)阶段:对照计划去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以便及时发现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处理(A)阶段:又叫总结阶段,就是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措施以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以利下一个工程或下一个工序进行。

二、PDCA法的实施步骤

1、认真分析、研究合同文件,调查施工环境,制定具体施工方案,找出关键工序和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

2、分析关键工序的关键所在和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具体施工计划、切实可行的详细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

5、按照既定的计划去执行实施。

6、根据工程计划的要求,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7、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以后的施工措施之中,巩固成绩同时防止再次失败。

8、提出这一次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将它们转到下一次循环之中。

三、案例分析PDCA循环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

利用PDCA循环法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能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施工水平的效果。下面以某绿化工程施工为例说明其应用步骤:

1、园林绿化工程是绿化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条件,制定工程施工的具体方案。重点研究园林绿化的苗木品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人工技能培训,确定栽植苗木的具体流程及养护管理的详细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法等多种技术手段,提炼出同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因子,而衡量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指标则是苗木成活率。因此,控制苗木成活率是园林绿化工程施丁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分析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因素。经分析影响苗木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土壤、苗木规格及品种、施工工艺、养护水平、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栽植的季节等等。

3、确定影响苗木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土壤、苗木规格、施工工艺、栽植季节等。

4、对主要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1)土壤:本工程在高速公路立交区域土质差,严重板结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要求,必须外进大量优质土壤。土壤的物理特性及化学性能必须满足苗木栽植的需要。实际考查寻找土源,当土壤杂质含量和表观特征符合苗木栽植要求,可取样化验测定其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后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可以安排土壤进场。土方进场后,按照设计文件和图纸要求进行地形塑造。并邀请工程设计人员、建设方代表和监理人员进行三方会审,对地形塑造的成果进行评价。当地形塑造能满足设计意图并得到三方认可,达到园林绿化栽植及艺术构造要求时,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2)苗木规格:苗木规格包含苗木的胸径大小、冠幅大小及树枝造型等艺术元素。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景观效果。而苗木的活体性决定了苗木规格验收的前移性,在苗木起挖前需组织三方人员到苗圃地选苗,从源头上保证苗源质量。当苗木进场验收时,检查苗木品种及规格、树冠形态和苗木的物理创伤,如果苗木检查点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坚决不用。部分物理创伤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后可进场施工。3)施工工序:施工工序是苗木栽植的重要环节,足苗木成活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十分重视此项工序的施工流程。树坑开挖的大小深浅、苗木栽植的方位、树圩大小及树木支撑都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4)栽植季节:栽植季节对苗木成活影响很大。在夏季栽植时必须采取特别措施保证苗木成活。如早晚勤浇水,搭遮阳膜,对特大树种补充适量的营养液,提高苗木抵抗炎热夏季的能力。

5、按合同文件要求,及时检查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如树圩的大小高度是否满足浇水要求,定根水是否浇透,扶木支撑是否牢固,必要的修剪是否到位,防病治虫是否进行。

6、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巩固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苗木栽植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养护,苗木大部分都会成活,但不可避免产生一些死苗。这时就要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检查。苗木规格是否达到要求,七壤厚度及酸碱度是否满足苗木生长需要,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开挖的树坑是否太深产生烂根现象。如苗木规格不符合要求,可与设计方协商修改设计文件,如土壤质量不能满足植物生长条件,必须采取换土或增施营养土的措施,如树坑较深不能保证植物生长就必须改进施工工艺,增加树坑土壤的透水性,提高根系呼吸能力。对生长状况不佳的苗木要密切关注生长态势,当苗木出现萎缩状态时要采取果断措施对苗木根部松土,增加透气孔。在不影响树冠形态的条件下修剪树枝,积蓄更多能量,减少水分蒸发,为苗木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养分等营养物质。同时提出改进措施,纳入施工管理方案中,确保同样的错误不再发生。

7、带着没有解决或没有发现的问题进入下一次循环中。比如高大壮年的乔木,由于自身营养充足生长旺盛,短期内还不能发现栽植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一次PDCA循环中没有发现大乔木存活问题就进入了下一道工序施工中。如以后发现大乔木死亡,同样按上述步骤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苗术更换补种或后期种植提供经验。

结束:

1)PDCA循环法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循环一次,上升一次,质量提高一次。所以说是一个不断提高质量的过程。

2)PDCA循环法不仅可用于分项工程,也可适用于单位工程和某一个工序。根据工程各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应用各自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工程中质量控制的立体循环套,进行横向和纵向层层控制,层层落实。大循环是小循环的母体和依据,小循环是大循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环都围绕着工程质量优良这个总目标方向滚动。通过连续循环,不断滚动,使企业全体员工、工程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保证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3)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分别承担各自的职能,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没有详细的计划就不能很好地执行;没有执行阶段就没有检查的对象,没有检查结果就不能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处理阶段。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总结、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企业经理和技术管理负责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广泛使用PDCA循环法,通过循环不断地提高施工能力和施工水平,同时也形成自己企业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成刚.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代科技信息[M].2015(8):.

[2]张国勤.谈PDCA循环在地面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广西建筑[M].2016(7).

[3]张坚,罗睿.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园林工程中的实践.广东园林[J].

2015(6).

作者简介

陈春(1969.11)男,籍贯湖北蕲春县,大学本科(企业管理),工程师(2005.12),1988年参加工作,1995年以来一直从事公路工程建设现场管理,历任水电八局京珠高速公路(湘耒,耒宜)项目部,水电八局水南高速公路项目经理。

标签:;  ;  ;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