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

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

谢宝缘林雪英王丽玲李培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362200

摘要目的调查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个科室的15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刘玲编制的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得分为(96.84±1.52),得分最高的是职业认知评价(26.17±0.45),其次是职业社会支持(21.43±0.29)、职业挫折应对(20.57±0.31)、职业社会技巧(18.50±0.30),职业自我反思得分最低(10.17±0.17)。不同年龄、护龄和职称的护士之间,职业认同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护士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护龄、职称不同对护士的职业认同有影响。

关键词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2]。它被认为是现代护理人才素质的首要组成成分,在素质优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3]。护士职业认同是指护士对护理职业的自我肯定,在角色实践中能够胜任工作和清楚描述职业理解,是护理职业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4-6]。护士对职业的认同与否是护士是否关爱服务对象的关键[7],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护理质量的高低[8]。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作为医院里的四大基础科室,其专科护士也早已成为医院护士的中坚力量。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改革,亦要求护士要有更强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精神,内外妇儿四大科室的护士因而肩负着更重的工作压力。本研究对泉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外妇儿四个科室的157名专科护士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职业认同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相应决策,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4年10月至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15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9]该量表是刘玲[1]在查阅国外已有关于护士职业认同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定性访谈以及专家咨询并结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编制的问卷,并对上海市524名护士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30个条目,即职业认知评价9个条目,职业社会支持6个条目,职业社交技巧6个条目,职业挫折应对6个条目,职业自我反思3个条目。量表釆用LikertS级评分法,其中“非常不符合”计1分,“不符合”计2分,“有时符合”计3分,“符合”计4分,“非常符合”计5分。所有条目均为正向题,满分为150分,各维度得分=各维度所得总分/各维度条目数,分数越高,提示护士的职业认同及相应的维度水平越高。

1.2.2调查方法问卷按自愿原则参与调查,所有问卷均采用无记名方式作答。问卷当日发放当日收回,共发放问卷162份,收回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57份,回收率98.7%,有效率98.1%。

1.3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SPSS18.O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方差同质性检验,方差分析。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护士共157名,其中内科49人,占31.2%;外科41名,占21.6%;妇科40名,占25.5%;儿科27人,占17.2%。年龄≤25岁,共85人,占54.1%;26-35岁,共43人,占27.4%;36-45岁,共27人,占27.2%;≥46岁,共2人,占1.3%,平均年龄25.49±4.33,以≤25为主(54.1%)。学历以大专为主(79%)。表1可见。

表1临床护士一般资料

2.2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

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得分为(96.84±1.52),处于中等水平。从不同因子分析,得分最高的是职业认知评价(26.17±0.45),其次是职业社会支持(21.43±0.29)、职业挫折应对(20.57±0.31)、职业社会技巧(18.50±0.30),职业自我反思得分最低(10.17±0.17),表2可见。

表2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

2.3不同特征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结果显示

表3不同特征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3.讨论

3.1内外妇儿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水平

表2可见,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得分为(96.84±1.52),处于中等水平,这与赵红等[10-12]使用职业认同量表的调查结果相同。提示当前护士对职业角色认识较明确,态度比较积极乐观。从不同因子分析,得分最高的是职业认知评价(26.17±0.45),其次是职业社会支持(21.43±0.29)、职业挫折应对(20.57±0.31)、职业社会技巧(18.50±0.30),职业自我反思得分最低(10.17±0.17)。职业认知评价是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是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念和情感,涉及自身在职业角色中人一岗匹配的认知和评价。其得分高反映出该医院临床护士有较为正确的职业认识和自我认识,对护理职业有深厚的情感,这可能与该院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方案适应护理人员发展,使护理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关。其次,职业自我反思得分最低,其影响因素可能是临床护士中≤25岁和26~35岁的人占大多数,因此护士职业成熟度低,护士在工作中缺乏自我探索、自我纠正、判断,缺少对自我、职业深入认知和理解。

3.2不同特征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3.2.1年龄、护龄不同年龄的临床护士的职业社会支持和职业挫折应对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护龄的增长,其职业社会支持得分和职业挫折应对得分越高。研究还显示,护龄越大的护士,职业认知评价得分和职业挫折应对得分也随之增加。这与“不同年龄的临床护士的职业社会支持和职业挫折应对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结果相似。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和护龄影响着个人的思想成熟度、个人能力、社会应对能力、专业能力,被同事与患者的认同度等。有研究指出,护士在工作中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自己行为的职业性有助于提升其职业认同水平[13]。

3.2.2职称职称是衡量一个人对组织的贡献大小、能力和学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也是组织对员工进行奖励的一个指标[14]。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师与护士和主管护师比较,其职业社交技巧得分最低,不同职称的护士职业社交技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徐朝艳等[15]对广东省9家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问卷调查结果提示,不同职称的护士疲劳程度呈现两边低,中间高的曲线,即护师的疲劳感最高,护士、主管护师和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疲劳感较低[16]。分析原因一方面护士职称低、年资低、工作经验不足,有了自身职业上升规划和努力的方向,而且其在体力和精力上更充沛,更愿意与各类人建立协作,耐心沟通,以此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另外,随着主管护师等职称的提升,临床护士在理论、实践、教学、科研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经验,能更好胜任工作,任务感、使命感会更加强烈,更会通过无条件地适应职业范畴内的各种人际关系来解决工作上的沟通问题,提升自身的素养。

3.2.3学历本研究表明,不同学历的护士,其职业认同感各项得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与王晓辉等[17]研究结果相同。人们通常认为学历越高,接受得专业教育越多,其对职业认识越清楚,其职业动力、认同感应该越强。分析认为在比较学历时,同时还受其他因素如年龄、护龄的影响,而且随着自学教育的发展,大部分中专学历的护士边工作边参加自学考试,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并没有随着学历的改变而差别太大。

3.2.4科室不同科室之间的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内外妇儿同样作为医院的重要基础科室有关,工作量也大抵相同。

3.2.5夜班数本研究表明不同夜班数的护士,其职业认同感各项得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有夜班的工作模式和只上白班的工作模式只是工作的不同模式,与职业认同感关系不大。从表3可以看出,夜班数多对护士职业认同感没有影响。三班轮转的工作模式是各医院常规采取的排班方式,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护士适应了夜班的工作模式,原因可能是只上白班的护士劳动强度大,工作繁琐,上夜班的护士劳动强度相对较小。

4、结论

护士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护龄、职称不同对护士的职业认同有影响。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年轻护士的管理与指导,促进她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以与护理角色相匹配,稳定护理人员的思想,提升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流沟通技巧、应急能力等。应注重搭建护士专业发展的平台,使护士意识到工作的价值,提高护士对其专业的成就感和满意度,提高工作积极性。构建良好的护理组织文化,注重人文建设,创建和谐、激励、理解、支持的工作氛围;改善社会环境,加强护理宣传活动,护理公益活动,提升护士形象,提高社会对护士的理解与支持度。

参考文献

[1]刘玲,郝玉芳,刘晓虹.护士职业认同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2):30-31.

[2]胡蕴绮,仇瑶琴,胡再平.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4:47—49.

[3]张晓英,潘佩珍,冯泽霞,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06,5(4):60.

[4]商临萍,许佳佳,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1,25(11B):2928-2930.

[5]宗慧霞,姜蓉梦,沈玲.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60):60-63.

[6]张春梅,陈晶,朱慧芬,等.护士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其特点研究[J].中国医院研究与报告,2010,14(9):31-34.

[7]GreggM.F.MagnVyJ.K..ofessionalidentiyofJapanesenurses:Bondingintonursing[J].NursingandHealthsciences.2001,3:47-55.

[8]HodgmanE.Excelleneeinnursing[J].JNurssch,1976,11:22-7.

[9]刘玲.护士职业认同水平及其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2009.

[10]赵红,张彩云,路迢迢,等.6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认同状况调查[J].护理学报,20ll,7:27-30.

[11]王玲,贾雪飞,岳鹏.护士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2:855-857.

[12]韩颜华,王晓辉.入职动机、工资满意度对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0,ll:29-31.

[13]KellyB.Theprofessiongalself-conceptsofnursingundergraduatesandtheirpreceptiongsofinfluentialforces[J].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2,31:121-125.

[14]JohnMJ.人力资源管理[M].第8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5-193.

[15]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等.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31.

[16]张春梅,陈晶,朱慧芬,等.护士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其特点研究[J].中国医院研究与报告,2010,14(9):31-34.

[17]王晓辉,李玉红,,林兰芬.潍坊市179名护士职业认同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7,21(7):172-1730.

标签:;  ;  ;  

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