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新型药用氨基酸及衍生物的制备

几种新型药用氨基酸及衍生物的制备

论文题目: 几种新型药用氨基酸及衍生物的制备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应用化学

作者: 李爱平

导师: 张征林,邹建忠

关键词: 羧甲基半胱氨酸,厄多司坦,瓜氨酸,高瓜氨酸,鸟氨酸,化学法合成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原料、中间体和药物成分,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利用基础氨基酸研究开发新型的药用氨基酸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以化学方法合成了五种氨基酸化合物,分别为:羧甲基半胱氨酸、厄多司坦、L-瓜氨酸、L-高瓜氨酸和鸟氨酸。所有的产物都经熔点、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HPLC等手段得到了表征,并且确认前四种物质纯度达到合格品要求。羧甲基半胱氨酸采用L-半胱氨酸盐酸盐与氯乙酸为原料,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低温条件下合成得到的。讨论了温度、结晶方式、提纯溶液氯化钠浓度等对反应收率及纯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收率达到90%以上。产品经检测已达到中国药典质量标准。厄多司坦的合成分两步进行,先将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与氯乙酰氯反应得到N-氯乙酰基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然后在碱液中与巯基乙酸反应得到厄多司坦。第一步反应在有机溶剂氯仿中进行,添加三乙胺作缚酸剂以利于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方式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收率可达80%以上。第二步反应先是在低温0~5℃下滴加巯基乙酸,然后室温下加料反应,盐酸酸化后析出厄多司坦,讨论了N2保护、反应温度、原料的纯化及原料配比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重结晶后收率78%。采用柱层析对产品进行了再纯化,得到纯度高达99.88%的精品。L-瓜氨酸与L-高瓜氨酸的制备方法相同,分别采用L-鸟氨酸盐酸盐及L-赖氨酸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过与铜配位、N-氨基甲酰化和脱铜三步反应,所用原料分别为碱式碳酸铜、尿素和H2S气体。最终得到的产品光学纯度可达99%,收率60%以上。初步探讨了反应历程。鸟氨酸的制备采用Na2CO3水解L-精氨酸,然后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得到。讨论了732树脂脱盐的最佳条件,确定了碱的用量、回流时间等影响因素。产品收率为56.5%。其工艺条件仍需进一步改进优化。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氨基酸概述

1.1.1 氨基酸的生产

1.1.2 氨基酸的应用

1.2 药用氨基酸概述

1.2.1 呼吸系统用氨基酸类药物概述

1.2.1.1 羧甲基半胱氨酸概述

1.2.1.2 厄多司坦概述

1.2.2 肝脏疾病辅助治疗用氨基酸类药物概述

1.2.2.1 L-瓜氨酸和L-高瓜氨酸概述

1.2.2.2 L-鸟氨酸概述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羧甲基半胱氨酸的制备

2.1 引言

2.1.1 羧甲基半胱氨酸的制备方法

2.1.2 合成路线的选择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药品和仪器

2.2.2 羧甲基半胱氨酸的合成

2.2.3 羧甲基半胱氨酸的提纯

2.2.4 氯离子的检测

2.2.5 比旋光度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产品表征

2.3.2 影响因素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厄多司坦的制备

3.1 引言

3.1.1 厄多司坦的制备方法

3.1.2 合成路线的选择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药品和仪器

3.2.2 N-氯乙酰基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的合成

3.2.3 巯基乙酸的纯化

3.2.4 厄多司坦的合成

3.2.5 厄多司坦的进一步纯化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产品表征

3.3.2 影响因素的确定

3.3.2.1 N-氯乙酰基高半胱氨酸硫内酯合成过程的影响因素

3.3.2.2 厄多司坦合成过程的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L-瓜氨酸和L-高瓜氨酸的制备

4.1 引言

4.1.1 L-瓜氨酸的制备方法

4.1.2 L-高瓜氨酸的制备方法

4.1.3 合成反应路线的选择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药品和仪器

4.2.2 L-瓜氨酸的合成

4.2.3 L-高瓜氨酸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产品表征

4.3.2 影响因素的确定

4.3.3 反应过程的探讨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鸟氨酸的制备

5.1 引言

5.1.1 鸟氨酸制备方法

5.1.2 合成反应路线的选择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药品和仪器

5.2.2 离子交换实验

5.2.2.1 树脂的处理

5.2.2.2 溶液的配制

5.2.2.3 吸收曲线

5.2.2.4 树脂吸附实验

5.2.3 鸟氨酸的制备

5.2.3.1 合成实验过程

5.2.3.2 离子交换分离过程

5.2.3.3 离子交换柱的再生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产品表征

5.3.2 影响因素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附图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天然L-瓜氨酸的分析及制备研究[D]. 王亚宁.北京化工大学2006
  • [2].XYZ医药公司瓜氨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D]. 姚恒.西南交通大学2017
  • [3].假单胞菌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发酵制备与活性研究[D]. 孟繁君.江南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氨基酸柱前衍生化HPLC方法发展及应用[D]. 唐涛.南京理工大学2006
  • [2].化学法和酶法制备L-鸟氨酸工艺条件的探讨[D]. 李海燕.南京理工大学2006
  • [3].两种D-型酸性氨基酸的制备研究[D]. 翟立海.东南大学2006
  • [4].氨基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D]. 门宝琴.东南大学2005
  • [5].雷贝拉唑与两种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 赵宏伟.华东师范大学2007
  • [6].非天然氨基酸(4S)-4-氨基-L-脯氨酸的合成与表征[D]. 王波.郑州大学2007
  • [7].L-谷氨酰胺乙酯盐酸盐的合成[D]. 刘昭.西北大学2007
  • [8].环状氨基酸的合成及在生物活性肽中的应用[D]. 刘霞.贵州大学2007
  • [9].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 温孟嬴.华东师范大学2005
  • [10].几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 聂娟.华东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  ;  

几种新型药用氨基酸及衍生物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