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瑞波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甲磺酸瑞波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李晓非(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23)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005-02

【摘要】目的研究甲磺酸瑞波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98例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之上分别予以甲磺酸瑞波西汀和安慰剂治疗。用HAMD/HAMA评定抑郁焦虑情绪。结果治疗组的HAMD/HAMA减分率在治疗4周和8周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甲磺酸瑞波西汀可有效缓解病人的抑郁症状,减少自杀率,加快分裂症残留症状的消失率,并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关键词】分裂症后抑郁甲磺酸瑞波西汀自杀

TheClinicalResearchoftheTherapeuticEffectofReboxetineinPost-schizophrenicDepressionLi

【Abstract】Object:ToevaluatethetherapeuticeffectofReboxetineinpost-schizophrenicdepressionpatients.Method:98schizophrenicpatientswerepidedinto2groups,treatedwithreboxetineandplaceboinpidually.HAMDandHAMAwereusedtoevaluatethedepressiveandanxioussymptoms.Result:ThescoreoftheHAMDandHAMAdecreasedsignificantlyinthereboxetinegroup.Conclusion:reboxetinecanalleviatethedepressionsymptoms,decreasethesuiciderate,andimprovethelifequalityandtheprognosisofthepatients.

【Keywords】Post-schizophrenicdepressionreboxetineSuicide

精神分裂症病人缓解期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康复和预后,并增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率。近年来,我们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用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ARIs)甲磺酸瑞波西汀进行抗抑郁治疗,观察其疗效。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纳入标准: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均符合CCMD-3分裂症后抑郁的诊断标准,HAMD抑郁量表评分>18分(24项)。

1.2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有其他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者,酒精和药物滥用者。(2)对既往治疗依存性不良者。

2研究方法两组病例均按精神分裂症缓解期进行抗精神病的巩固治疗,甲磺酸瑞波西汀组加用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甲磺酸瑞波西汀4mg/d,共8周。对照组予以安慰剂。两组病人都予以必要的心理疏导。

3疗效评定均由另一位不知分组的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进行HAMD/HAMA量表评分及精神检查残留幻觉﹑妄想症状消失的情况。

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前后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其他非参数检验。

结果

1一般资料: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共98例,平均年龄为(28±16.4)岁。随机分为甲磺酸瑞波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甲磺酸瑞波西汀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对照组52例,男30例,女22例。两组在性别和年龄以及治疗前的HAMD/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2HAMD/HAMA减分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几8周后分别进行HAMD/HAMA评定,结果详见表1。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HAMA的评分比较

3临床疗效:甲磺酸瑞波西汀组痊愈8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分别为0例,2例,11例和39例,总有效率25.0%,经χ2检验,显著较甲磺酸瑞波西汀组为低(P<0.01)(见表2)。治疗8周后,对照组有7例有残留有幻觉妄想(13.5%),而甲磺酸瑞波西汀组仅有1例(2.2%),经χ2检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682410491.3

对照组5202113925.0

注:两组χ2检验P<0.01

讨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在精神分裂症残留期发生的抑郁发作,此时仍残留某些精神症状,可能是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一般以阴性症状较为常见。临床上一般不到重性抑郁的严重程度。自杀的危险性是增高的,临床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是,目前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上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和治疗。家属及工作人员不恰当的言语均可导致病人丧失生活的勇气而出现自杀行为。抑郁对病人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组中甲磺酸瑞波西汀组病人自杀率较对照组低,经过抗抑郁治疗后,病人残留的幻觉、妄想消失率明显增加,亦与之相符。

抑郁症的病理生化机制假说之一是认为抑郁与脑内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有关,而甲磺酸瑞波西汀作为一种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通过阻断甲肾上腺素在突触间摄取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状。并且由于其选择性高,特异性强,不阻断其它神经递质的吸收,对其它神经递质特异性小,无亲和性,故其副作用较其它传统的抗抑郁药要少。并且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甲磺酸瑞波西汀有较高的抑郁缓解率(91.3%),而且病人依从性好,观察中未发现有严重的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化病理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及血液内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而甲磺酸瑞波西汀能够提高突触间的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因此比较适合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病人的抗抑郁治疗,同时消除其本身残留的分裂症症状。

精神科临床工作者应普遍重视精神分裂症病人缓解期伴随的抑郁症状,并给予及时诊治,甲磺酸瑞波西汀可有效缓解病人的抑郁症状,减少自杀率,加快分裂症残留症状的消失率,并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134,1631.

[2]喻东山.减分率的修正[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1):12.

[3]江开达.精神医学新概念[M].1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159.

[4]蔡焯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M]1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76.

[5]郝伟.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标签:;  ;  ;  

甲磺酸瑞波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