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油松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论文摘要

植物发育生物学是生物学研究热门之一,且植物胚珠发育是植株发育、苗木快繁和大规模生产的基础,因而关于植物胚珠发育的问题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油松胚珠发育时间长,是研究裸子植物胚珠发育的理想材料。而雌配子体细胞化是油松胚珠发育的关键过程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此过程加以研究,从而探索油松及裸子植物胚珠发育的机理。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石蜡切片法、组化法及电镜技术,以油松为材料,对油松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及组化观察,对其结构与物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如下:1.北京地区油松胚珠的生长发育期比东北辽宁兴城地区提前20~30天,其发育时期经历了胚珠分化期、四分体时期、游离核时期、休眠期、雌配子体细胞化时期、胚发育期等一系列变化时期,且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在每年的4月中上旬至5月末6月初。2.油松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与被子植物核型胚乳细胞化过程相似,整个过程约需40~50天。其细胞化过程是从大孢子囊壁内缘开始向心生长,近珠孔端细胞化速度快于合点端。细胞化初期,大孢子囊的细胞液内游离着碎屑状的物质;细胞化中期,碎屑状物质连接成细丝状后发展成蜂窝状,并向中心生长而形成蜂窝状细胞,无细胞小室;细胞化后期,胚形成,雌配子体由规则的多边形细胞小室组成,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逐渐加厚,细胞内出现数个小液泡,至此,油松雌配子体的细胞化完成。3.细胞化过程中,细胞壁的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细胞骨架存在紧密联系。4.油松雌配子体细胞化初期,大孢子囊内的细胞液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含量较高,为细胞壁的形成积累了壁物质;珠心游离端形成淀粉、蛋白质及脂肪的富集区,属营养区,为花粉管萌发、雌配子体细胞化提供营养物质;珠心与珠被的交界处有1层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脂肪滴,形成脂肪层,推测与细胞化有关。细胞化中期,卵细胞内含丰富蛋白质,推测与受精作用相关;颈卵器周围细胞形成得较早,并首先合成淀粉、蛋白质及脂肪;近合点端还未形成细胞,且未见淀粉、蛋白质及脂肪。至细胞化后期,雌配子体细胞化完成,胚出现,围绕在胚囊周围形成淀粉、蛋白质及脂肪富集的圆锥体状区域,并随着胚发育及胚囊增大以辐射状向胚乳边缘扩展,近珠孔端合成速度比合点端快。总之,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与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同步,说明细胞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是物质积累的结果,且贮藏物质是胚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被子植物核型胚乳细胞化机理的研究现状
  • 1.1.1 被子植物核型胚乳细胞化过程中初始垂周壁的来源
  • 1.1.2 被子植物核型胚乳细胞化过程中初始平周壁的来源
  • 1.1.3 被子植物核型胚乳细胞化过程中细胞壁的沉积方式
  • 1.2 裸子植物雌配子体细胞化的研究现状
  • 1.2.1 裸子植物大孢子的发生
  • 1.2.2 裸子植物雌配子体的发生及发育
  • 1.2.3 裸子植物颈卵器和卵细胞的发育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2 北京地区油松雌配子体发育时期的确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剂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北京地区油松胚珠发育解剖观察及雌配子体细胞化时期确定
  • 2.2.2 东北地区(辽宁兴城)与北京地区的气候值比较(见表2-1)
  • 2.3 讨论
  • 3 油松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观察
  • 3.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案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试剂
  • 3.1.3 试验方案
  • 3.2 结果
  • 3.2.1 研究方案的确定
  • 3.2.2 油松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的显微结构观察
  • 3.2.3 油松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 3.2.4 油松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的组织化学变化
  • 3.3 结论
  • 3.3.1 油松雌配子体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
  • 3.3.2 结构的变化与淀粉、脂肪及蛋白质相关性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附 图版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油松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