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诱导和SA调节苜蓿氧化胁迫反应及miRNAs的分离、鉴定及表达分析

Hg诱导和SA调节苜蓿氧化胁迫反应及miRNAs的分离、鉴定及表达分析

论文摘要

汞已经成为农田有毒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在植物中积累会破坏细胞功能,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为了了解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我们用1-40μMHgCl2或用20μM HgCl2连续处理紫花苜蓿,研究汞诱导氧化胁迫的机制。组织染色表明在汞胁迫下,紫花苜蓿根的分生区和伸长区均发生明显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且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根和叶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含量的变化证实了这一点。用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脂氧合酶,发现在紫花苜蓿根和叶中分别有两个和三个同工酶,在汞胁迫下变化不尽相同。随着汞浓度的上升,叶片中02-含量及叶和根中H202含量上升,NADH氧化酶的活性上升。为了研究汞胁迫下的生化反应,我们检测了紫花苜蓿中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经汞处理后,紫花苜蓿叶中SOD, POD, APX, GR和CAT总活性上升,根中SOD和POD活性也是上升的。高浓度的汞(40μM)激活根中APX活性,而10-20μM HgCl2抑制了GR活性。活性PAGE分析表明在叶和根中分别检测到了5和3种SOD同工酶,7和10种POD同工酶,8和4种APX同工酶,但汞胁迫下变化不同。仅在叶片中检测到一种CAT带。我们也检测了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ASC)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表明汞胁迫下,ASC和GSH在根中含量下降,在叶片中积累。我们的研究表明汞胁迫下紫花苜蓿中02-和H202含量上升和抗氧化酶及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相关,这些结果不但可以作为土壤受汞污染的生化指示剂,而且可以为研究植物耐汞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水杨酸(SA)作为信号分子介导许多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诱导的生理反应。我们研究了SA在调节汞诱导的紫花苜蓿根部氧化胁迫中的作用。用0.2mM SA预处理12h再用10μM Hg2+处理24h后发现,SA能缓解汞对根的毒害,具体表现为降低了根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促进汞胁迫下根的生长。组织染色进一步证明SA缓解了汞对膜完整性的破坏。SA预处理提高了汞胁迫下的NADH氧化酶,APX和POD的活性,但SOD的活性稍有降低。我们检测了ASC, GSH和脯氨酸含量,发现经SA预处理再用汞处理比仅用汞处理的紫花苜蓿根中积累了更多的ASC, GSH和脯氨酸。所有这些结果表明SA在保护植物抵御汞诱导的氧化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croRNAs (miRNAs)是植物和动物中一类调控基因转录后表达的短链、非编码的小分子RNAs (small RNA, sRNA).迄今为止,人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实验方法分离和鉴定到了大量的miRNAs,并登录在miRNAs数据库中(http://www.sanger.ac.uk/)。我们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的ESTs和GSS中预测到了新的miRNAs及它们的靶基因。将拟南芥,水稻及其它植物中已知的miRNAs与蒺藜苜蓿ESTs和GSS数据库进行比对的同时,设置一系列严格的筛选标准,分析候选miRNAs序列特征,包括二级结构、茎环长度和miRNAs的保守性,最终筛选出了38个miRNAs.去除已登录的12个,我们在蒺藜苜蓿中一共发现了26个新的miRNAs,它们共代表15个家族。进一步将新鉴定的miRNAs和蒺藜苜蓿mRNA数据库进行比对,预测到了16个靶基因。分析表明上述大多数靶基因编码的产物为转录因子及重要代谢酶类,控制着植物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及各种胁迫反应。为了验证预测的正确性,我们用RT-PCR的方法,在蒺藜苜蓿根、茎、叶和花中验证到8个miRNAs,并分析了这些miRNAs在受汞胁迫的叶片中的表达谱。尽管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分离和鉴定出很多miRNAs,但是其它非保守的miRNAs只有通过直接克隆法才能分离得到。为了获得新的响应胁迫的miRNAs,我们构建了一个经20μM HgCl2处理的蒺藜苜蓿sRNA文库,结果在蒺藜苜蓿中一共克隆到10个新的miRNAs,其中5个为植物中保守序列(1个在上述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已经预测到),另外5个miRNAs在其它物种中还没有发现,这些miRNAs的生理功能有待于做进一步的鉴定。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 1.1 汞的存在形式及在植物中的吸收与转运
  • 1.2 植物对Hg毒害的反应
  • 1.2.1 光合作用
  • 1.2.2 细胞膜透性
  • 1.2.3 相关基因和(酶)蛋白的反应
  • 1.2.4 植物螯合素
  • 1.2.5 氧化胁迫反应
  • 2 水杨酸与胁迫响应
  • 2.1 植物中水杨酸对胁迫的调节作用
  • 2.2 植物中水杨酸调节胁迫的机理
  • 2.2.1 ROS可能介导了SA调节胁迫的过程
  • 2+信使系统有关'>2.2.2 与Ca2+信使系统有关
  • 2.2.3 与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反应有关
  • 3 microRNAs
  • 3.1 microRNAs的生物合成
  • 3.2 microRNAs作用靶基因的机制
  • 3.3 miRNA、siRNA和piRNA的关系
  • 3.4 miRNAs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 3.5 miRNAs生物功能
  • 3.5.1 miRNAs与植物生长发育
  • 3.5.2 miRNAs与逆境胁迫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紫花苜蓿根中汞诱导的氧化胁迫及响应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培养与处理
  • 1.2 生理指标测定
  • 1.3 生理反应组织染色
  • 1.4 酶活性测定
  • 1.5 同工酶电泳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汞对紫花苜蓿根生长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2O2水平和NAD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2.2 汞对紫花苜蓿根中H2O2水平和NAD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汞对紫花苜蓿根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4 汞对紫花苜蓿根中抗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二章 紫花苜蓿叶片中汞诱导的氧化胁迫及响应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培养与处理
  • 1.2 生理指标测定
  • 1.3 生理反应组织染色
  • 1.4 酶活性的测定
  • 1.5 同工酶电泳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H2O2水平和NAD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2.1 汞对紫花苜蓿叶中O2-,H2O2水平和NAD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2 汞对紫花苜蓿叶中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2.3 汞对紫花苜蓿叶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4 汞对紫花苜蓿叶中ASC和GSH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外源SA缓解紫花苜蓿根中汞诱导的氧化胁迫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培养与处理
  • 1.2 生理指标测定
  • 1.3 生理反应组织染色
  • 1.4 酶活性的测定
  • 1.5 同工酶电泳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SA对紫花苜蓿根中汞诱导的氧化胁迫的影响
  • 2.2 SA对紫花苜蓿在汞胁迫下根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SA对紫花苜蓿在汞胁迫下根中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四章 蒺藜苜蓿miRNAs及其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验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培养与处理
  • 1.2 生物信息学方法
  • 1.2.1 相关数据库
  • 1.2.2 应用软件
  • 1.2.3 蒺藜苜蓿miRNAs的预测
  • 1.2.4 蒺藜苜蓿miRNAs靶基因预测
  • 1.3 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miRAs
  • 1.3.1 试剂与试剂盒
  • 1.3.2 miRNAs克隆
  • 1.3.2.1 总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 1.3.2.2 RNA 3'末端加ploy(A)
  • 1.3.2.3 cDNA合成及miRNAs扩增
  • 1.3.2.4 miRNAs目的片段回收
  • 1.3.2.5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
  • 1.3.2.6 目的片段转化及鉴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蒺藜苜蓿miRNAs的预测
  • 2.1.1 蒺藜苜蓿miRNAs的筛选依据
  • 2.1.2 蒺藜苜蓿miRNAs的多样性
  • 2.2 蒺藜苜蓿miRNAs靶基因的预测和主要功能分析
  • 2.3 蒺藜苜蓿miRNAs的实验验证和表达
  • 2.3.1 实验验证
  • 2.3.2 miRNAs表达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蒺藜苜蓿miRNAs的分子克隆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培养与处理
  • 1.2 直接克隆法分离和鉴定miRNAs
  • 1.2.1 试剂与试剂盒
  • 1.2.2 miRNAs克隆
  • 1.2.2.1 总RNA提取
  • 1.2.2.2 小片段RNA的纯化和回收
  • 1.2.2.3 小RNA克隆
  • 1.2.2.4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及转化
  • 1.2.2.5 目的片段鉴定
  • 1.3 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s
  • 1.3.1 相关数据库
  • 1.3.2 应用软件
  • 1.3.3 miRNAs鉴定
  • 2 结果与讨论
  • 3 工作展望
  • 全文小结
  • 创新点
  • 存在问题及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融服务业客服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基于HG公司的实证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1)
    • [2].基于纳米TiO_2和金纳米星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Hg~(2+)的研究[J]. 分析科学学报 2020(01)
    • [3].园林树木吸收汞(Hg)的评价方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04)
    • [4].湿法脱硫浆液中Hg~(2+)的还原机制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17(06)
    • [5].含量—面积分形方法在确定湘西北龙山地区Hg元素异常下限中的运用[J]. 国土资源导刊 2017(02)
    • [6].淀粉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对污水中Hg~(2+)的去除研究[J]. 化学研究 2017(04)
    • [7].固定化水华束丝藻在Hg(Ⅱ)胁迫下对畜禽废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J]. 低碳世界 2016(09)
    • [8].基于碲化镉量子点的比率荧光传感体系对茶油中Hg~(2+)的可视化半定量检测[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11)
    • [9].浊点萃取-纳米金探针联用可视化检测鱼肉中的Hg~(2+)[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08)
    • [10].木质纤维素/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对Hg(Ⅱ)的吸附性能[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4)
    • [11].丝状绿藻对酸和Hg~(2+)耐受性的研究[J]. 中学生物教学 2013(04)
    • [12].HG减阻剂在输油管道上分散时间的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2)
    • [13].环境矿物材料去除废水中汞(Hg~(2+))的研究现状[J]. 天津化工 2012(05)
    • [14].交互式宽带薪酬模式在高科技企业中的应用——以HG公司为例[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2)
    • [15].锡汞齐工艺中Hg对铜镜的影响[J]. 光谱实验室 2010(05)
    • [16].厌氧颗粒污泥吸附去除废水中Hg~(2+)的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09(04)
    • [17].Hg~(2+)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9(02)
    • [18].胶州湾水体重金属HgⅡ.分布和污染源[J]. 海洋环境科学 2009(05)
    • [19].Hg~(2+)对日本沼虾的毒性作用[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0].城市污泥煅烧过程中Hg的逸放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3)
    • [21].新型香豆素类Hg~(2+)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化学试剂 2020(02)
    • [22].纳米银的制备及与Hg~(2+)的相互作用[J]. 应用化工 2014(02)
    • [23].胶州湾水体重金属Hg的分布和输入方式[J]. 海岸工程 2014(01)
    • [24].外源水杨酸对Hg~(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4)
    • [25].HG减阻剂评价及现场试验研究[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4(04)
    • [26].Hg(577nm、579nm)塞曼效应分析[J]. 大学物理实验 2011(01)
    • [27].降低HG系列混凝土布料机液压系统温升[J]. 广州建筑 2011(02)
    • [28].降低HG系列混凝土布料机液压系统温升[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1(07)
    • [29].改性膨润土吸附处理含HgⅡ废水的实验研究[J]. 矿冶 2009(02)
    • [30].胶州湾水体重金属HgⅠ.分布和迁移[J].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1)

    标签:;  ;  ;  ;  

    Hg诱导和SA调节苜蓿氧化胁迫反应及miRNAs的分离、鉴定及表达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