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组织培养及其发根体系建立方法的研究

防风组织培养及其发根体系建立方法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防风种子作为外植体,获得无菌苗,采用正交设计,筛选防风组织培养各阶段的最适培养基,研究了(1)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Schischk.)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2)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生理生化法检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生物活力大小比较。(3)发根农杆菌R10001对防风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及发根体系的建立。结果如下:在无菌系建立时采用种子作为外植体,剥去种皮,纸桥法(1/2MS)播种,污染率可降至13.3%,出芽时间缩短到7d,出芽率达到65.2%(自然情况下防风出苗仅为50%,出芽时间40-60d不等),出芽率提高了15.2%,出芽时间提前了30-50d;防风叶片外植体在MS+2,4-D0.6+6-BA0.5(单位mg/L,下同)的培养基上7d即可见愈伤产生,出愈率达100%,较茎段、根、下胚轴外植体出愈率高,且愈伤组织块大,生长旺盛;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NAA0.6,30d后增殖倍数达到13.68倍,6-BA、NAA对愈伤组织增殖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KT对愈伤组织增殖作用不显著;MS +NAA0.6+KT0.5+6-BA1.0是适合防风愈伤组织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芽分化率达到70.0%;不定芽在MS+NAA0.4培养基上产生的根白色、较粗壮,生根率达100%,当根长至34cm、苗高5 cm左右时即可进行炼苗移栽。生理生化法检测供试的7个菌株,R1025、R1601、R10001为生物Ⅱ型发根农杆菌,与PCR检测结果(R10001、R1025、R1601在540bp、770 bp附近有明显条带)相一致。YEB液体培养基培养15h时,菌株密度(OD600)大小依次为R1601>R10002 >LBA9402>ATCC15834>R1025> R10001>A4。利用黄瓜刚展开子叶测定供试菌株的遗传转化活力,结果显示R10001的遗传转化率最高,达到59.0%,外植体生根数平均4.21条。除菌抗生素的选择以Cef 400mg/L为宜。防风发根诱导适宜外植体为幼叶,预培养培养基采用MS +2,4-D0.6+6-BA0.5+AS30,侵染前超声波处理适宜时间为4s,侵染后共培养适宜天数为2d,发状根诱导率可达62.9%。将除至无菌的防风发状根用MS液体培养基培养,测定生长曲线,在5~20d生长很快,随着培养时间延长,35d以后,发状根褐化严重,至35~40d发根生长进入平台期,增长缓慢。防风发根在MS+2,4-D0.6+6-BA0.5的培养基上可形成愈伤组织,而在添加NAA0.6mg/L、KT0.5 mg/L和6-BA1.0 mg/L部分愈伤组织能分化出不定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防风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2 发根农杆菌和发状根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防风组织培养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外植体的制备
  • 2.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2.1.3 愈伤组织的诱导
  • 2.1.4 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
  • 2.1.5 不定芽的诱导
  • 2.1.6 不定芽的生根诱导及移栽成苗
  • 2.1.7 数据统计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外植体的制备
  • 2.2.2 愈伤组织的诱导
  • 2.2.3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 2.2.4 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分化
  • 2.2.5 不定芽生根诱导及出瓶移栽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发根农杆菌的鉴定与活力比较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发根农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 3.2.2 发根农杆菌的抗生素抑菌试验
  • 3.2.3 发根农杆菌的生理生化法检验
  • 3.2.4 PCR 检测结果
  • 3.2.5 生物活力检测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发根农杆菌对防风遗传转化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因素对防风发状根诱导的影响
  • 4.2.2 防风发状根生长曲线测定
  • 4.2.3 防风发状根PCR 检测
  • 4.3 讨论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插穗处理对油茶扦插发根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3)
    • [2].不同发根农杆菌诱导花生发根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01)
    • [3].发根农杆菌介导山定子遗传转化及发根再生植株[J]. 园艺学报 2008(07)
    • [4].发根农杆菌诱导花生发根的条件优化[J]. 核农学报 2012(03)
    • [5].灯盏花发根培养条件筛选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5)
    • [6].井[J]. 微型小说选刊 2018(32)
    • [7].植物转基因发根的研究方向和应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0(04)
    • [8].刘发根 执着而卓绝,是为“匠”[J]. 中华儿女 2018(16)
    • [9].发根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检测法诊断脆性X综合征[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10)
    • [10].水稻秧苗发根力与一些碳氮营养生理特性的关系[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01)
    • [11].水稻叶绿素含量与发根率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8)
    • [12].洗头后吹发有讲究[J]. 开心老年 2013(01)
    • [13].稻田底肥施用对杂交稻长龄秧发根力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7(04)
    • [14].不同育秧方式下水稻秧苗内源激素特征及其与植株发根力的关系[J]. 核农学报 2009(06)
    • [15].发根农杆菌诱导甘薯发根条件的优化[J]. 生物学杂志 2008(02)
    • [16].发根农杆菌菌株和花生品种对发根诱导率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3)
    • [17].茶树营养繁殖发根过程生理特性观察[J]. 安徽林业 2009(06)
    • [18].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金海棠的影响因素[J]. 核农学报 2008(05)
    • [19].安全染发,你不可不知的细节[J]. 伴侣(A版) 2008(12)
    • [20].西洋参发根器官发生及再生植株研究[J]. 北方园艺 2011(10)
    • [21].人参发根长期冷冻保存方法的研究[J]. 特产研究 2013(02)
    • [22].不同品种杂交稻稀播旱育长龄秧发根力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6)
    • [23].过表达内源PMT和H6H基因对颠茄发根托品烷类生物碱合成的影响[J]. 药学学报 2013(02)
    • [24].Triton X-100对人参发根皂苷分泌和合成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3)
    • [25].果树建园栽植的几种假活现象[J]. 农村科学实验 2014(11)
    • [26].用头发根培育皮肤[J]. 科学大众(中学版) 2008(03)
    • [27].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药用植物遗传转化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09(01)
    • [28].周发根国画作品欣赏[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08)
    • [29].巧用吹风机不伤发[J]. 百姓生活 2013(09)
    • [30].梳头,你梳对了吗?[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17)

    标签:;  ;  ;  ;  ;  ;  

    防风组织培养及其发根体系建立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