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问题研究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证券市场是一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及其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证券市场同时具有高风险性,一旦运行失常,极有可能造成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因此世界各国无不对证券市场实行有效的监管,以期兴利除弊。证券市场的监管有自律监管和他律监管之分。他律监管指的是政府当局对证券市场实施的行政监管。而自律监管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市场实施的监管,其中最重要的是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监管的成功经验表明,证券市场的监管既离不开政府的行政监管,也离不开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二者各有优势,不能替代。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局面是“强政府,弱交易所”,在世界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纷纷强化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功能的形势下,2007年6月我国证监会也明确提出了加强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目标。因此目前关于如何对证券市场实施有效监管这个话题很热,但专门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角度进行探讨的论文很少,法学界的就更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集中于对证券市场的宏观性监管,缺乏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角度具体细微的论述。本文在研究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证券市场监管模式以及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证了应该强化和如何强化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职能,以及面对各国证券交易所急剧的非互助化趋势,阐述了其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所带来的影响。本文的写作方法主要采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全文共约4万字,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监管模式概述。该部分主要起着理论上的铺垫作用。首先阐述了证券交易所的概念和特征,重点论述了在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现代证券交易所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其次是梳理了国外和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历史发展脉络,最后重点论述了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证券市场监管的三种主要模式:政府主导型、自律监管型以及中间型,并由此分析得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都有日趋合流之势,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强调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的自律监管,以期达到与政府行政监管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目的。第二部分: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价值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相关理论从六个方面展开了具体论述。首先从法哲学和商事习惯的角度对自律进行了解读,指出证券市场的自律与证券市场几乎是同时存在的,源于自身利益的自律是证券业的生命。其次是在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概念和特征做出界定的基础上,从证券市场的高风险性和社会中间层主体的独特功能角度阐述证券交易所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缺陷,起到协调政府和市场的桥梁作用。然后是重点论述了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优势及其缺陷,这是支撑本文构架的基础性理论。应该妥善处理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与政府行政监管之间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这是对证券市场实行成功监管的关键。最后是依据证监会国际组织提出的证券市场监管的目标和原则阐述了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三个法律依据,即民事基本法律的规定,证券法律法规的授权以及证券交易所的自治章程。第三部分: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现状分析及其完善。该部分亦是本文的重点之一。首先论述了我国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自律监管的具体内容,即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对交易所会员的监管和对交易过程及相关活动的监管。其次是重点阐述了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主要缺陷及其完善,这是本文结论形成的主要依据。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证券交易所成立和发展的时间很短。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主要来自官方的规划和筹办,这种历史导致了证券交易所处于政府机构的强力控制之下,形成了“政府行政监管强,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弱”的局面。我国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责在立法和现实运作中分工不够明晰,证券交易所在证券市场组织和监管中往往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造成了证监会行使了部分证券交易所的职能,致使缺乏缓冲机制,监管效果不佳。监管权限的模糊客观上形成了政府行政监管为主,自律监管为辅的局面。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顺证监会与交易所的关系,将属于交易所管理的事项逐步放给交易所处理,并增订健全行业自律的机制,发挥交易所的仲裁功能,加强交易所的一线管理,建立高效的自律监管制度。第四部分:证券交易所组织形式——会员制和公司制之争对自律监管的影响。证券交易所的治理模式可以简单地分为会员制和公司制两种,公司制又称为交易所的非互助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证券交易所开始了一场治理结构方面变革的浪潮,越来越多的证券交易所开始非互助化改造,向公司制转型。这导致交易所的运作首先旨在使交易所的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使基于传统证券交易所建立起来的自律监管制度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非互助化后的交易所仍然需要自律,并且具有自律的动力来源和资源基础,完全取消非互助化的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交易所自身或者政府监管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调整交易所自律的模式,以及对交易所自律监管和政府监管进行更为合理的分工,减少交易所的营利和自律之间的利益冲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市场监管模式概述
  • (一) 证券交易所的概念和特征
  • (二) 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沿革
  • 1.境外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演变
  • 2.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概况
  • (三)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模式
  • 1.政府主导型的证券交易所
  • 2.自律型的证券交易所
  • 3.中间型的证券交易所
  • 二、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价值分析
  • (一) 对"自律"的解读
  • (二)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概念和特征
  • (三)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角色存在的理论基础
  • (四)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优势及其缺陷
  • 1.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优点
  • 2.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缺点
  • (五)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主要目标
  • (六)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法律依据
  • 三、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现状分析及其完善
  • (一) 我国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自律监管的具体内容
  • 1.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 2.证券交易所对交易所会员的监管
  • 3.对交易过程及相关活动的监管
  • (二) 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主要弊端及其完善
  • 1.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主要弊端
  • 2.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完善
  • 四、证券交易所组织形式——会员制与公司制之争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影响(从证券交易所变革的角度进行考察)
  • (一) 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趋势
  • (二) 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