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研究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做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尖端国防科学技术的战略决策。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协同配合展开科研攻关和工程建设。毛泽东多次亲自主持会议研究讨论,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广大工程建设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敢于创新,突破技术难关,不仅使研制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而且有力地保证了中国独立掌握国防和航天的尖端技术,为我国的国防科研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同时,“两弹一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科学工程建设新路子。工程涉及的学科众多,技术密集,组织系统复杂,综合性强,各部门和各单位交织在一起。“两弹一星”工程建立了协调、高效的组织信息传播与组织指挥系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在物资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时期,走出了一条投入少、效益好的科技发展新路。在工程组织、科研、生产、管理、物资的调配各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方法值得总结和研究。为此,本文从已公开的历史资料出发,通过对报刊、书籍、论文上有关“两弹一星”文献的搜集、整理、辨析和解读,努力建构出中国在“两弹一星”工程中组织传播系统和结构,并试图从中寻找出工程中组织传播结构、组织传播机制、规律以及组织环境等要素对工程中组织管理的影响途径。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本研究对象的研究情况,点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说明了此选题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主要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回顾,对组织传播研究和“两弹一星”工程研究文献的回顾,做了相关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两弹一星”工程的研制背景和组织决策过程,以及对当时大科学工程发展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对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组织决策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三章对大科学范围进行了界定,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大科学发展的历史,分析“两弹一星”工程对以后大科学工程的组织管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及大科学工程的组织传播特性和组织传播在大科学工程中发挥作用。第四章是以原子弹工程为个案,从组织结构、权力分配、组织关系的视角研究工程中的组织传播。并与美国曼哈顿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工程中的组织结构和权力与组织传播的关系。第五章从传播学角度对“两弹一星”工程的组织传播主客体关系,从而概况出组织成员的组成结构和工程中组织的属性。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分析总结“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机制。第六章分析了社会环境变化对“两弹一星”工程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环境变动时,工程组织所制定的弹性应变策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3.1 研究的创新
  • 1.3.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组织传播”研究现状概述
  • 2.1.1“组织传播”研究的缘起
  • 2.1.2“组织传播”的研究现状
  • 2.1.3“组织传播”的研究评价
  • 2.2 “两弹一星”工程的研究概述
  • 2.2.1 国内外关于“两弹一星”工程的研究
  • 2.2.2“两弹一星”工程研究评价
  • 2.2.3 “两弹一星”的研制背景
  • 2.2.4 “两弹一星”组织决策过程
  • 2.2.5 “两弹一星”工程的历史意义
  • 第3章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大科学运行机制
  • 3.1 大科学的相关概念
  • 3.1.1 大科学的界定
  • 3.1.2 大科学工程的主要特征
  • 3.2 中国大科学工程的发展概况
  • 3.2.1 中国大科学发展历程
  • 3.2.2 大科学对国家发展作用
  • 3.3“两弹一星”工程的组织经验
  • 3.3.1 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
  • 3.3.2 组织精神方面的经验
  • 3.4 大科学工程中的组织传播
  • 3.4.1 大科学工程中的组织特性
  • 3.4.2 大科学中的组织传播原则
  • 3.4.3 组织传播在大科学工程的作用
  • 第4章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结构与组织传播
  • 4.1 组织结构的相关概念
  • 4.1.1 工程组织的结构类型
  • 4.1.2 组织结构与组织传播
  • 4.2 中国原子弹工程中的组织结构分析
  • 4.2.1 原子弹工程中的组织形成与变迁
  • 4.2.2 原子弹工程中的组织变项与传播效率分析
  • 4.3 与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对比分析
  • 4.3.1 曼哈顿计划概述
  • 4.3.2 两个工程的组织对比分析
  • 4.3.3 两个工程中的组织权力与组织传播
  • 4.4 中国大科学工程的组织优势
  • 第5章 “两弹一星”工程中组织传播机制分析
  • 5.1 组织传播的主体概况及分析
  • 5.1.1“两弹一星”工程组织的概念
  • 5.1.2“两弹一星”工程组织成员的构成
  • 5.2 “两弹一星”工程的组织传播
  • 5.2.1“两弹一星”工程的传播主体
  • 5.2.2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方式
  • 5.3“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机制
  • 5.3.1“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宏观机制
  • 5.3.2“两弹一星”工程中组织传播微观机制
  • 第6章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环境及其弹性传播策略
  • 6.1“两弹一星”工程中组织环境
  • 6.2 社会变动与工程的组织的变动
  • 6.3 组织决策层对工程组织的保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弹一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J]. 智库时代 2020(02)
    • [2].海北州:为新鲜血液注入“两弹一星”的精神伟力[J]. 青海党的生活 2020(08)
    • [3].从“两弹一星”精神审视民族地区大学生精神信仰[J]. 山西青年 2019(22)
    • [4].“两弹一星”精神研究文献综述[J]. 祖国 2020(03)
    • [5].“两弹一星”诗词选[J]. 神剑 2019(04)
    • [6].共和国记忆:“两弹一星”[J]. 飞天 2019(10)
    • [7].屠守锷(“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J]. 神剑 2017(06)
    • [8].走近钱学森[J]. 军工文化 2016(11)
    • [9].“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J].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7(Z1)
    • [10].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J]. 神剑 2017(01)
    • [11].钱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J]. 神剑 2017(02)
    • [12].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写在纪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50周年之际[J]. 军工文化 2017(06)
    • [13].黄纬禄“雷震海天”的由来——深切怀念“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黄纬禄院士[J]. 青春期健康 2017(11)
    • [14].回顾“两弹”实验秘闻[J]. 人民周刊 2017(05)
    • [15].探寻“两弹一星”精神的X密码[J]. 军工文化 2017(07)
    • [16].听听有道理的[J]. 小学生时代 2017(09)
    • [17].诗画联袂绘元勋——评《大国脊梁——诗画“两弹一星”元勋》[J]. 科普创作 2019(02)
    • [18].“两弹一星”铸核盾[J]. 当代学生 2019(Z4)
    • [19].用京剧表现“两弹一星”的壮阔历史[J]. 神剑 2018(01)
    • [20].王希季(“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J]. 神剑 2017(05)
    • [21].论“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内涵[J]. 中国纪念馆研究 2015(02)
    • [22].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传人[J]. 成才之路 2019(24)
    • [23].“两弹一星”精神[J]. 现代国企研究 2016(23)
    • [24].缅怀“两弹一星”元戎程开甲[J]. 大江南北 2019(02)
    • [25].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助力强国新征程[J]. 军工文化 2020(09)
    • [26].“两弹一星”精神科学传播的四重维度与方法论研究——纪念新中国原子能事业开创55周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7].从“两弹一星”谈中国科学家精神[J]. 军工文化 2019(06)
    • [28].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彰显航天青年担当[J]. 军工文化 2020(09)
    • [29].降落(外一首)——为“两弹一星”先驱郭永怀而作[J]. 剑南文学 2017(05)
    • [30].《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探寻青春的价值与共鸣[J]. 广电时评 2018(18)

    标签:;  ;  ;  ;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