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环境、政府行为与募资变更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制度环境、政府行为与募资变更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募资变更属于公司重大决策,但现有的实证研究仅分析了公司内部因素对募资变更的影响。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募资变更行为可能应该从更根本、更实质的角度考虑。本文从制度环境和政府行为出发,将募资变更的研究视角拓展到外部,并讨论了政府干预地方国企募资变更的具体路径和募资变更导致公司价值下降的具体路径。首先,本文以2001-2005年A股IPO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干预、公司治理三者对募资变更的影响,并从事后5年内(共涉及时间段2001-2009年)公司超额行业价值(并经过规模分组调整)角度将募资变更分为损失性变更和补偿性变更。研究发现,较好的公司治理在非国企中能有效降低募资变更几率,支持公司战略;在地方国企中只对损失性变更起到“防火墙”作用;在央企组中只有地方负担较轻时才对损失性变更起作用。由于“逆向软预算约束”动机的存在,较强的地方政府干预能导致地方国企中的损失性变更,但其在非国企中的影响受制度环境制约。发达的制度环境能抑制非国企的补偿性变更,但无法有效约束损失性变更。其次,本文进一步选取2001-2009年期间A股发生募资变更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晋升激励、投资来源对地方国企募资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追求任期内的GDP增长,任期内的移动平均GDP增幅越小,募资变更几率越高;但地方政府对企业募资变更的干预还受到其他投资来源的影响,较少的省区贷款投放也能导致募资变更几率的增加,并且在两种情况并存时,募资变更情况更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长期贷款在晋升激励较小的情况下能部分分担地方政府对募资变更的干预,而省区贷款投放在晋升激励较大的情况下更能缓解地方政府对募资变更的干预;省级国企和市县级国企募资变更都受到晋升激励的影响,但市县级国企募资变更更易受到贷款投放的影响;晋升激励和贷款投放在市场化进程较慢的地区对募资变更的影响更明显。再次,地方政府干预企业微观行为的研究中大多只见政府不见官员,但政府行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官员行为,官员是企业行为背后的重要因素,进而将政府干预募资变更的视角进一步拓展到地方官员。本文以2001-2009年期间A股发生募资变更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官员年龄、学历、任期等特征对地方国企募资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年龄越小、学历越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几率越大;随着任期的增加,募资变更几率呈现倒“U”型变化;在任期接近4年,官员年龄越小或学历越低时,募资变更几率越大。并且官员特征对募资变更的影响因官员不同来源、任职地区以及国企产权对应的不同行政级别而异。最后,现有的文献很少关注募资变更之后的投向,从而使得募资变更如何导致公司价值下降成为“黑箱”。本文选取2001-2009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政府干预下募资变更后投向的角度解开部分“黑箱”。我们从晋升激励、财政激励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构建政府多重目标的干预指数,发现政府干预越强,募资变更几率越大;政府干预下公司募资变更后更易投向固定投资,最终降低公司价值。进一步发现,固定投资的资金是否来自募资变更并不能影响公司价值,降低公司价值的关键原因在于政府干预;政府干预之下公司进行的募资变更和固定投资均降低了公司价值,而募资变更是政府干预下公司进行固定投资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从地方政府干预及制度环境角度揭示了IPO募资变更的部分原因;从投资来源角度厘清了地方政府干预地方国企募资变更的具体路径,为我们正确认识募资变更及制定相关监管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本文进一步将政府“掠夺之手”研究拓展到官员个人层面,有助于我们认识官员个体差异在企业微观行为中的影响,而从募资变更投向角度揭示了政府对企业“掠夺之手”的具体路径,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政府干预企业动机及经济后果的认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问题
  • 三、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 一、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 逻辑框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一、 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概览
  • 二、 本文的创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募资变更
  • 一、 募资变更原因
  • 二、 募资变更后果
  • 第二节 制度环境
  • 一、 改革“梯度”开放的历史演进
  • 二、 制度环境与企业行为
  • 第三节 政府行为
  • 一、 分权改革的历史演进
  • 二、 政府激励与经济增长
  • 三、 官员与经济增长
  • 四、 政府干预与企业行为
  • 第三章 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干预与募资变更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 公司治理与募资变更
  • 二、 地方政府干预与募资变更
  • 三、 制度环境与募资变更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样本的选取
  • 二、 募资变更的测度及分类
  • 三、 公司治理的测度
  • 四、 地方政府干预的测度
  • 五、 制度环境的测度
  • 六、 其他控制变量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 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动机、公司治理指数的拟合
  • 二、 描述性统计
  • 三、 全样本回归
  • 四、 按公司产权性质分组回归
  • 五、 按募资变更分类回归
  • 六、 不同分组回归对比
  • 七、 稳健性检验
  • 第四章 晋升激励、投资来源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
  • 第一节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 一、 晋升激励、GDP 增长与募资变更
  • 二、 投资来源、贷款投放与募资变更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样本
  • 二、 模型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
  • 二、 晋升激励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的回归检验
  • 三、 省区贷款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的回归检验
  • 四、 地方政府干预募资变更路径的进一步分析
  • 五、 公司产权政治级别分组
  • 六、 市场化程度分组
  • 七、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官员特征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
  • 第一节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 一、 制度环境
  • 二、 理论分析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模型
  • 二、 样本
  • 三、 变量与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 官员特征对募资变更的影响
  • 二、 不同来源官员特征对募资变更的影响
  • 三、 不同任职地区官员特征对募资变更的影响
  • 四、 企业不同行政级别下官员特征对募资变更的影响
  • 五、 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政府干预、地方国企募资变更后投向与公司价值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 政府干预与募资变更
  • 二、 政府干预、募资变更与固定投资
  • 三、 政府干预与公司价值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模型
  • 二、 样本与变量
  • 三、 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 募资变更原因及变更之后的投向
  • 二、 募资变更后投向、固定投资与公司价值
  • 三、 募资变更后投向影响公司价值的路径分析
  • 四、 稳健性检验
  •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启示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精准扶贫与新型地方政府形塑[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历程、困境与创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案例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4].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法律控制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3)
    • [5].中央—地方政府间职责结构的历史变迁与优化——基于地方政府行动策略的视角[J]. 行政论坛 2020(02)
    • [6].地方政府的财源选择和分权体制改革[J]. 企业观察家 2020(02)
    • [7].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创新与启示[J]. 中国政府采购 2020(09)
    • [8].论地方政府创新的改革缘起与推进机理[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9].风险的规避、转嫁与控制策略:基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对比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10)
    • [10].制度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合作的分析框架:制度环境、行动者、合作结构[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1].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8(S1)
    • [12].增长与创新的耦合: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演变的趋向[J]. 行政与法 2018(12)
    • [13].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定价市场化的分析[J]. 财政科学 2018(12)
    • [14].浅析地方政府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职能[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02)
    • [15].地方政府如何面对安全与增长的两难冲突?——来自煤矿关闭的证据[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6].公正程序与公共原则:地方政府边界重划的三项主张[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 [17].甘肃省地方政府推动便民服务及“最多跑一次”改革调查[J]. 发展 2019(07)
    • [18].浅谈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14)
    • [19].为什么地方政府对放开汽车限购不积极[J]. 汽车纵横 2019(10)
    • [20].地方政府“创新悖论”的机制及警示[J]. 领导科学 2017(31)
    • [21].关于京津冀地方政府债协同监管的建议[J]. 经济与管理 2018(01)
    • [22].根治地方政府数据造假[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8(Z1)
    • [23].地方政府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作用探讨[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4].如何协调好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J]. 化工管理 2017(07)
    • [25].地方政府权力“瘦身”的障碍分析与破解对策[J]. 地方治理研究 2017(02)
    • [26].浅析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稳步推进[J]. 领导之友 2017(05)
    • [27].低碳试点城市与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一个初步的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09)
    • [28].李克强:地方政府要在年内对外公布涉企收费清单[J]. 中国应急管理 2017(05)
    • [29].地方政府督查问题探析[J]. 领导科学 2017(19)
    • [30].市场化、地方政府努力方向与产业结构升级[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标签:;  ;  ;  ;  

    制度环境、政府行为与募资变更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