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如何有效激发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如何有效激发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命运紧紧相连,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其内涵主要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于当代学生而言,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何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家国情怀;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感

通过青年看社会,看国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敢为天下先、勇挑时代大梁、常怀家国情的时代新人,而这样的时代新人往往来自于青年学生、来自于拥有家国情怀的年轻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普及化,高校注重就业发展轻思想教育的弊端,必然导致青年思想政治的滑坡现象,就青年本身而言,受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大批“利己主义者”,在他们的眼里,功利心不再是贬义,是快速适应社会的标志。从青年整体看来,缺乏国家自信,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宁愿放弃国内一流学府,也要到国外接受自认为高精尖的教育,这就是典型的不自信,缺乏家国情怀,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进程中,充分激发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依靠“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要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因时而进。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探索教育新办法,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文化素养、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利用“课程思政”,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要求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各门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让青年乐学勤思,开展青年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比如“开学第一课”、“青年大学习”网络团课、“我与祖国同成长国旗下的演讲”等,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设计,让全体青年高度参与,力求工作覆盖全面,影响到每一名青年学生。

二是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共青团工作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树立起坚定地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活动,引导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继续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着力健全包括大学生骨干、青年教师团员在内的教育培养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深化爱校荣校教育。立足时代特点,开展“新时代新青年”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法制教育和伦理道德、学术道德、网络道德、环境道德教育。坚持以责任感教育为核心,以理想主义、集体主义和意志品质教育为重点,坚持培养人才与使用人才相结合、推进青马工程与加强团的各项工作相结合,让学生骨干在工作岗位、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聚焦好当代大学生的热点问题,用青年声音讲好青年故事,传播青年思想,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三是积极推进实践教育活动。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接力快闪、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等。加强第二课堂成绩制单的体系化建设。立足第二课堂覆盖面广、实践性强、集成度高的特点,发挥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整体规划与统筹协调的功能,增强内容设计和活动组织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切实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贡献率。切实转变重活动轻育人、重学生骨干轻困难群体的工作观念和方法,特别关注素质能力有明显不足而又不善于利用课外活动育人资源的同学,加强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有意识地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加强国防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年“四个自信”

通过班团组织生活会,结合讲述近现代的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不懈牺牲奉献、奋力求索的事迹,敬畏民族英雄,抒发度英雄先烈精神的理解感悟,传承红色革命基因,结合历史讲有国无防的教训与当前中国面临的国家全案形势,加大学生对国防的认识,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进行实践体会,加深对中国梦强军梦的理解感悟。定期开展“我的军人梦”、“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听老红军讲革命故事”等活动,让青年学生主动融入到国防教育的大环境中,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人类未来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增强“四个自信”,立足岗位,发光发热。

三、把握重大节日引领,着力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高校应坚持在每年的“十一”“七一”“五四”“雷锋月”“12.9”运动等重大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纪念教育活动,缅怀先烈功绩,激励青年爱国热情。比如,围绕“纪念五四运动”举办“青春•信仰”精品课展示、“青春•使命”青年论坛、“青春•榜样”表彰和“青春•奋斗”青年师生宣讲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青年对我国历史、文化加深学习,定期开展爱国、爱家、爱学校、爱职业、爱自己等“五爱”系列教育行动,强化了青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爱校护校、热爱职业、提高技能、自尊自爱,引领青年不忘初心,建功立业。

作者简介:李洵(1986.06-),女,四川遂宁人,职称:初级职称,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美学。

标签:;  ;  ;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如何有效激发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