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下的生存—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框架下看译者主体性

权力下的生存—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框架下看译者主体性

论文摘要

女性主义上世纪的繁盛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许多父权标准。所有的社会工具都在扮演着塑造女性的角色,以使其符合父权制价值体系所赋予的期待。所以说,人的社会性别不同于生理性别,是由身处的环境决定和构建的。为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力,女性主义运动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最初的赢取政治权力,直到后来意识到她们最根本的压迫其实是来源于由男人创造并控制的语言。在传统以“原作中心”为基础的翻译理论中,译者作为创作主体的身份一直以来都是被忽略的。她/他是生活在作者身影下的隐形人,不应该具有个人感情和背景。完美的译者是绝对透明的并且不受任何外在或者内在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她/他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她/他自己的个性和特征。也就是说,翻译是复制,是原作的再现,被边缘化和女性化,“美丽”或“忠诚”,非此即彼。女性和翻译相似的劣势地位为她们的结合提供了天然基础。女性和翻译历史的联系为她们的结合提供了必要前提。她们努力颠覆强加在各自身上的压迫,以此使自己的声音在各自的体系中被听到。女性主义与翻译结合,并相互作用和影响。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丰富了传统翻译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重新阐释了翻译的忠诚论和译者的主体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创立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翻译视为改写,以此改写译者,译作和女性的身份。译作不再是忠诚于作者和原作,而是忠诚于作者和译者都参与其中的创作文本。译者的创造性对于目的语文化的影响并不少于原作对于源语言的。译者主体性的呼吁对翻译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很多方面证明了译者主体性的合理性,认同她/他们在选择文本和翻译策略时享有的自由。因此,在女性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译作和译者的身份也得到了承认并被重新定位。翻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地增加,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项与许多学科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的跨学科研究。但是自由终是有限度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享受展现自己主体性的权力,但仍是受到各种各样因素制约的。作为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女性主义翻译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基于对一些典型的“女性操纵”原作例子的分析,本文逐层分析证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于译者主体性的合理化。也借此希望能为中国女性主义翻译带来一点启发。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内容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Chapter Two An Overview of Gender, Language and Feminism
  • 2.1 Definition of Related Terms
  • 2.1.1 Sex and gender
  • 2.1.2 Feminism
  • 2.1.3 Female stereotypes
  • 2.2 The Feminine Image in Literary Works
  • 2.3 A Brief Retrospection of the History of Feminism Movement
  • 2.3.1 Feminism movement
  • 2.3.2 Feminism literature criticism
  • Chapter Three The Role of Language in Gender Construction
  • 3.1 The Patriarchy Language is the Dominant Language in Human Society
  • 3.1.1 The debased glossary meaning for women
  • 3.1.2 The special form of feminine speech
  • Chapter Four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 4.1 The Feminization and Marginality of Translation
  • 4.1.1 The binary opposition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 4.1.2 The "invisible" translator and the ignored female
  • 4.2 The Creative "Treason" in Feminist Translation
  • 4.2.1 The explor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lost works"
  • 4.2.2 The reformists: gender-neutral language
  • 4.2.3 The radical: to rewrite in the name of "feminine"
  • 4.3 Difference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Translators
  • 4.4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 4.4.1 Deconstructionism
  • 4.4.2 Post-structuralism
  • 4.5 Feminist Translation-Practice of Productive Writing
  • Chapter Five The Feminism-Justified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 5.1 Translation Took the "Cultural Turn"
  • 5.2 Translation as Cultural Intervention
  • 5.3 The Language Used by Translator
  • 5.4 The Coexist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ranslation
  • 5.4.1 Translation eliminates the time limit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 5.4.2 Translation enriches the meaning of the source text
  • 5.5 The Reflection of the Revaluation of Translator's Identity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06)
    • [2].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翻译策略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12)
    • [3].顺应论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启示[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12)
    • [4].《野草在歌唱》改译本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汉英翻译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探索[J]. 上海翻译 2019(04)
    • [6].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的指导思想、策略及批评[J]. 海外英语 2018(20)
    • [7].从女性主义翻译到性别与翻译[J]. 中国翻译 2016(05)
    • [8].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看译者主体性的彰显[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 [9].从费拉德的《翻译与性别》看女性主义翻译的局限性[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8)
    • [10].从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视角比较《一个陌生女生的来信》两译本[J]. 英语广场 2016(03)
    • [11].交互主体性视角下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之译者主体性[J]. 海外英语 2015(22)
    • [12].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以张爱玲汉译本《老人与海》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 [13].再议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4)
    • [14].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觉醒》两个中译本比较分析[J]. 宿州学院学报 2016(05)
    • [15].基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6(02)
    • [16].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解读[J]. 新西部(理论版) 2014(22)
    • [17].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 电子制作 2014(24)
    • [18].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5(02)
    • [19].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5(01)
    • [20].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05)
    • [21].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探索——《中国女性主义翻译:性别、性与审查》评介[J]. 翻译界 2018(02)
    • [22].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张爱玲自译作品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7)
    • [23].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简介(英文)[J]. 语文学刊 2008(23)
    • [24].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J]. 英语教师 2015(19)
    • [25].张爱玲《老人与海》译本中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运用[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26].“青花瓷上的女翻译家”——张爱玲[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1)
    • [27].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看译本《三体问题》中翻译策略[J]. 校园英语 2017(12)
    • [28].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0)
    • [29].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兴起和文学批评——读《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J]. 长江丛刊 2017(07)
    • [30].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性别与“忠实”[J]. 长江丛刊 2017(06)

    标签:;  ;  ;  

    权力下的生存—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框架下看译者主体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