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会医院论文-高云飞

基督教教会医院论文-高云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督教教会医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代东北,基督教,教会医院

基督教教会医院论文文献综述

高云飞[1](2012)在《近代东北基督教教会医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近代基督教各差会,主要是基督教长老会和基督教信义会在东北,特别是辽宁地区以传教为目的建立的基督教会医疗机构,以及在东北地区的医学传教活动和在医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翔实的叙述,并就其对东北医疗卫生事业和东北人民生命健康的贡献进行了评价。本文融入了宗教学及医学伦理学等的理论内容,以期对基督教医学传教事业的缘起和意义进行较为合理的阐释。近年来,一大批关于基督教史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得以出版和发表。但关于东北近代基督教史的研究着作及论文屈指可数,研究的空间还很大。作为我国东北开放最早的地区,辽宁省是基督教势力进入最早的地区和传教中心,东北地区主要的基督教会长老会和信义会都将其总会设在辽宁。而医学传教士所建立的大多数教会医院也都集中在辽宁地区。所以研究近代辽宁地区的基督教医学事业对于近代东北基督教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东北地区传教的基督教会主要为苏格兰长老会、爱尔兰长老会,合称长老会,以及丹麦信义会。这两个教会在近代辽宁地区建立的主要教会医院分别为盛京施医院和安东教会医院;司督阁(Dugald·Christie)是东北基督教医疗传教士的代表人物,对这两所医院及司督阁进行研究有助于近代东北基督教医疗事业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2-05-01)

胡卫清[2](2010)在《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以近代潮汕教会医院为个案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近代教会医疗事业的研究,多从两个面向展开,即关注其在福音传播上的辅助性效应和医疗技术上的示范性影响。不过,这两种面向所彰显的都只是教会医疗事业的工具性意义。实际上,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审视教会医疗事业设立之进程及其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关联性,可以为人们认识教会医疗事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近代,英国长老会在广东潮汕地区先后建立多家医院,迅速构建起强有力的医疗福音网络。对于当地信众来说,教会医院作为一种核心纽带为其提供了超越村际界限的新型交往样式,借助复杂的地缘与亲缘关系,采用群体或亲族皈依的方式,他们建立起带有鲜明本土特征的基督教社区,在教会体制内重建了地域认同和家族认同。(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10年05期)

周典恩[3](2010)在《近代福建基督教教会医院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会在福建陆续兴建了许多教会医院。这些医院分布区域宽广,类型各异,大、中、小医院交错分布,形成一个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格局。教会医院将西方的医学技术、医疗设备以及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方法引进福建,丰富了福建人民的医疗卫生知识,为福建现代医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郭晋峰[4](2007)在《山西近代基督教教会医院建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山西近代基督教教会医院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其在山西的选址、布局、建筑设计及其建筑技术等特征,并对这些建筑的本土化设计作初步的探索。随着基督教传教事业在山西的出现和发展,一种新的传教性质的建筑——基督教教会医院建筑应运而生。在基督教传入初期,首先出现的教会医院是设立在山西省府——太原府的太原耶酥教医院;然后,随着基督教在山西传播范围的扩大,以及基督教徒在各地数量的增加,教会医院逐步设立起来。这些医院以晋中地区最为密集,晋南地区、雁北地区相对稀少。这些教会医院的设立,与基督教在山西的传教事业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基督教在当地的传教初期,医院建筑十分有限,往往以设立教会诊所为主;当基督教传教事业取得一定规模,或发展态势相当兴旺时,才大兴土木,在当地设立教会医院,形成了近代山西具有重要价值的教会医院建筑。基督教教会医院的新建在1927年嘎然而止。在以后的战乱和城市改造、医院改建、扩建或产权变更等过程中,教会医院建筑及其相关资料被大量破坏和散失、烧毁。好在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为数不多的实物和相关资料,得以开展对近代基督教教会医院的研究。本文以基督教传入山西的兴盛期建造的教会医院为典型实例,对1946年重建的太原耶酥教教会医院和汾阳医院进行研究,分别从医院选址、园林式布局、单体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和建筑细部等方面作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山西近代基督教教会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并对此进行论述和分析。本文通过对山西近代基督教教会医院的研究认为,近代山西基督教教会医院,是基督教在山西医疗事业的重要机关,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它们的设立和选址,是与基督教在山西的传教事业密切相关的;教会医院普遍选择园林式布局方式;建筑单体普遍选择异形平面,建筑形式中西混杂、屋顶采用变形或组合的中国传统屋顶;在建筑技术上,没有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采用砖墙承重的砖木混合结构,屋架结构初步引进桁架结构及其原理;建筑构造引进西方承重墙砌筑方法,采用一顺一丁和一皮顺一皮丁砌筑法;建筑细部在装饰上中西混杂,功能上尽显人文关怀。可以说,近代山西的基督教教会医院建筑,是酝酿着现代性的中国传统建筑;也可以说,他们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医院建筑。近代山西的基督教教会医院建筑,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它们为山西建筑带来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原理,改进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从此,千姿百态的砖墙承重的大体形建筑开始在山西土地上出现。它们是山西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7-05-01)

周典恩,郭志超[5](2005)在《近代福建基督教教会医院西医教育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后,入闽的基督教会在福建创办了大量的教会医院,利用医疗手段辅助传教。教会医院在从事医疗传道的同时,也适时地招收华籍青年,传授西方医学知识,开展西医教育。在教会医院内开设医学班和附设护士学校是最普遍的两种西医教学方式。教会医院的西医教育为福建培养了大量的西医人才,丰富了福建人民的医学知识,促进了西医在福建的立足与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史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周典恩[6](2005)在《福建基督教新教教会医院沿革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会为配合传教,在福建开展医务传道,兴建教会医院。这些教会医院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在医疗设备、职员构成和经费收支等方面逐步优化;在地域上渐次由沿海向内地延伸,由中心城市向小城镇及农村拓展。教会医院的创办,在取得基督教传布迅速开展的同时,促进了西医在福建的传播与发展,丰富了福建民众的医疗卫生知识,为福建现代医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海交史研究》期刊2005年01期)

基督教教会医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近代教会医疗事业的研究,多从两个面向展开,即关注其在福音传播上的辅助性效应和医疗技术上的示范性影响。不过,这两种面向所彰显的都只是教会医疗事业的工具性意义。实际上,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审视教会医疗事业设立之进程及其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关联性,可以为人们认识教会医疗事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近代,英国长老会在广东潮汕地区先后建立多家医院,迅速构建起强有力的医疗福音网络。对于当地信众来说,教会医院作为一种核心纽带为其提供了超越村际界限的新型交往样式,借助复杂的地缘与亲缘关系,采用群体或亲族皈依的方式,他们建立起带有鲜明本土特征的基督教社区,在教会体制内重建了地域认同和家族认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督教教会医院论文参考文献

[1].高云飞.近代东北基督教教会医院研究[D].辽宁大学.2012

[2].胡卫清.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以近代潮汕教会医院为个案的考察[J].文史哲.2010

[3].周典恩.近代福建基督教教会医院述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4].郭晋峰.山西近代基督教教会医院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

[5].周典恩,郭志超.近代福建基督教教会医院西医教育之初探[J].中华医史杂志.2005

[6].周典恩.福建基督教新教教会医院沿革之初探[J].海交史研究.2005

标签:;  ;  ;  

基督教教会医院论文-高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