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角度下的手机短信研究

传播学角度下的手机短信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与应用,手机短信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传递信息的新媒介,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手机短信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以此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发展到后来,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之一,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它不仅创造了神奇的“拇指经济”,同时也开创了人们社会生活和交往的新方式。手机的出现,跨越了传统的单一的人际传播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和传统的媒介传播带来很大的变革。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现象,它也给传播学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读手机短信,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在手机短信盛行的今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手机短信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角度对手机短信这一新的传播媒介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分析。全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手机短信的概念和基本类型,从而对手机短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部分,分析了手机短信的发展现状,并从社会基础、儒学文化的影响及技术进步等层面解释了手机短信兴盛的原因。第三部分,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手机短信,分别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融合、“把关人”身份的缺失、“意见领袖”作用的强化、随心所欲的无声世界及快乐自由的文化空间等五个方面对手机短信进行了传播学分析,是全文的重点所在。第四部分,阐述了手机短信的负面影响,从传播谣言、批量祝福短信以及垃圾短信肆虐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如制定法律法规、社会道德约束及大力发展“红段子”等。最后的结语部分,对手机短信的未来做了一些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手机短信的出现
  • 一、手机短信的诞生
  • 二、手机短信的概念和基本认识
  • 第二章 手机短信的发展现状及兴盛原因
  • 一、手机短信的发展现状
  • 二、手机短信兴盛的原因
  • 第三章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 一、手机短信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融合
  • 二、手机短信与“把关人”身份的缺失
  • 三、手机短信强化了“意见领袖”的作用
  • 四、随心所欲的无声世界
  • 五、快乐自由的文化空间
  • 第四章 手机短信的负面影响
  • 一、手机短信的负面影响
  • 二、如何应对短信的负面影响
  • 结语 手机短信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家传播学会重庆论道[J]. 新闻论坛 2019(06)
    • [2].全球南方、社会主义探索与批判传播学新想象——中印比较三人谈[J]. 全球传媒学刊 2019(04)
    • [3].关于传播学本科教育专业方向的思考——兼论商科与传播学融合人才培养问题[J]. 青年记者 2019(36)
    • [4].体认传播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J]. 新闻界 2020(03)
    • [5].艺术传播学的现实境遇和发展路径——有关艺术传播学的学科构建思考[J]. 才智 2020(06)
    • [6].中国文化外译的翻译传播学模式[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2)
    • [7].“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传播学再思考[J]. 新闻传播 2019(22)
    • [8].计算传播学:可能与可为[J]. 新闻与写作 2020(05)
    • [9].“计算传播学”的发展路径:概念、数据及研究领域[J]. 新闻与写作 2020(05)
    • [10].范式转型与科学意识:计算传播学的新思考[J]. 新闻与写作 2020(05)
    • [11].传播学视域下的城市传播影视话语表达——以重庆为传播参照样本[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8)
    • [12].“旅行青蛙”背后的传播学反思[J]. 编辑之友 2020(05)
    • [1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传播学分析[J]. 党史博采(下) 2020(06)
    • [14].翻译传播学论纲[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5].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16].基于项目式教学“传播学”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10)
    • [17].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国家传播学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 思想教育研究 2018(12)
    • [18].人工智能与计算传播学[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20)
    • [19].依托竞赛平台的传播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 青年记者 2019(32)
    • [20].传播学视域下探析“吃播热”现象的原因[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21)
    • [21].融合与创新:认知传播学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学派——中国认知传播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学术论坛综述[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9(11)
    • [22].浅析粉丝电影对传播学的影响[J]. 农家参谋 2017(18)
    • [23].传播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贡献[J]. 国际新闻界 2018(02)
    • [24].传播学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性探析[J]. 传播力研究 2018(21)
    • [25].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吃播热”[J]. 戏剧之家 2017(01)
    • [26].传播学视域下美国文化研究的重构及其问题[J]. 新闻界 2017(03)
    • [27].传播学话语中的现代性谱系——从《媒介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一书谈起[J]. 东南传播 2017(03)
    • [28].网络英语的传播学特点及影响[J]. 科技与创新 2017(10)
    • [29].案例教学在传播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5)
    • [30].传播学专业视频编辑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7)

    标签:;  ;  ;  ;  

    传播学角度下的手机短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