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刘世贵1李欣2

(1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400014;2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400020)

【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咳嗽的治疗方法。方法:顽固性咳嗽是指连续咳嗽超过三周,治疗无效者。临床上多数医生都将它归为慢性支气管炎,以致不能正确诊断,延误治疗。本文将82例慢性咳嗽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西医标准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和西医标准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治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认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咳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顽固性咳嗽中西医结合穴位注射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183-02

顽固性咳嗽是指顽固性咳嗽是指连续咳嗽超过三周,治疗无效者[1]。临床对此病的处理常感棘手,笔者所在单位对82例病患的治疗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有效率高,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82例患者为门诊或住院部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年龄18~56岁;病程平均34天。就诊时患者表现为咳嗽频作,咯白色黏痰少量,无发热,伴有胸闷、苔薄白腻、脉滑。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其中闻及散在干湿罗音16例,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21例。均曾使用4种以上抗生素、多种止咳化痰药,部分曾用中药汤剂治疗。排除其他疾病如百日咳、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结核、肺癌等。两组基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治疗方法⑴穴位注射治疗: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5毫升一次性空针抽取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2ml(4mg)、洁霉素lml(0.3g)、2%利多卡因0.5ml混合液共3.5ml,快速直刺廉泉穴与环甲膜约3mm深,回抽无血液及空气后,每穴各注入混合液1.75ml,隔日1次,一般3次为1疗程。⑵西药治疗:口服甘露聚糖肤片(多抗甲素片),日3次,每次10mg,西可韦每晚10毫克,皮下注射气管炎菌苗,首次0.2ml,每次递增0.2d(儿童酌减)每周1次,最多5次,以巩固疗效。⑶辨证论治:对肺燥型患者,采用桑杏汤加减,方见桑叶、紫菀、冬花、杏仁、川贝母、桔梗、前胡、沙参、麦冬、木蝴蝶、等;对肺阴虚者采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方见百合、生熟地、太子参、麦冬、川贝母、白芍、桔梗、当归等;对肺气虚者,投用生脉饮加减,方见党参、黄茂、麦冬、紫苑、熟地、五味子、炙甘草等。

1.2.2对照组治疗方法口服抗生素(先锋霉素6号、氨必仙、青霉素V甲片等)。地塞米松0.75mg,日3次,共4日,以后逐减。非那根糖浆10ml,日3次。

1.3观测指标疗效判断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依据指导原则》及《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拟定。痊愈:咳嗽等症状及两肺呼吸音粗糙、两肺罗音、胸片肺纹理增粗消失。有效: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两肺呼吸音粗糙、两肺罗音及胸片肺纹理增粗部分消失。无效:上述症状、体征、胸片异常无改善,或恶化。

2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1次后治愈的达12例,3次内治愈的共26例,3例在4~5次内治愈,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于97%。对照组经1次治疗后治愈的1例,3次内治愈的共5例,在4~5次内治愈的有1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45%。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顽固性咳嗽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而来。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系风寒或风热等外邪由表入肺,肺失宣肃,蕴生痰浊。《内经》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穴位注射,既可以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凋理脏腑功能的作用;又可使药物通过穴位输布深入体内,直达脏腑经气失调之病所,起直接的治疗作用[2]。本次研究还采用了辨证用药。桑叶清肺热,润肺燥;紫菀、冬花、杏仁、川贝母性质柔润,化痰止咳;桔梗辛散苦泄,开宣肺气;前胡辛散苦降,降气祛痰;沙参、麦冬养阴润肺生津;木蝴蝶润肺利咽,使咽痒得以缓解。诸药合用,共奏宣发肃降、润肺止咳之功效[3]。百合等润肺生津之品为主,诸药相伍,使肺肾得养,阴液充足,虚火自清,痰咳得止。

本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效果较单用西药治疗效果好。笔者认为西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对于慢性咳嗽的治疗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德玉,徐志瑛.顽固性咳嗽治法辨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3,38(3):130-131.

[2]张燕平.李声岳教授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197-1197.

[3]邢大庆,王象礼.加减桑杏汤治疗顽固性干咳[J].山西中医,2008,24(3):34.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