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心络泰对围绝经期“肾虚痰瘀证”与早老性痴呆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复方心络泰对围绝经期“肾虚痰瘀证”与早老性痴呆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围绝经期“肾虚痰瘀证”动物模型与AD动物模型体内雌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的比较研究,观察二者在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相关性以及中药复方心络泰对其影响,为临床用于从围绝经期防治AD提供实验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雌性昆明小鼠,普通级,36只,行双侧卵巢摘除术,术后将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普通饮食组(12只)和高脂饮食组(24只);普通饮食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喂养,10天后,测血脂、血流变指标,判断造模成功与否。造模成功后,将高脂饮食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围绝经期“肾虚痰瘀证”模型组(11只)和围绝经期“肾虚痰瘀证”给药组(12只)。普通饮食组作为去势对照组,命名为A组;围绝经期“肾虚痰瘀证”模型组命名为B组,围绝经期“肾虚痰瘀证”给药组命名为C组。选SAM(P10)雌性小鼠作为AD动物模型,普通级,24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AD模型组(12只)和AD给药组(12只)。AD模型组命名为D组,AD给药组命名为E组。上述两种老鼠均按下面的剂量给药:C组和E组均给予“复方心络泰”浓煎液22.5ml/Kg,日两次,灌胃给药。A组、B组和D组均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给药八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结果]1 B组和D组与A组比较,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下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组和E组与本组模型组比较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和D组之间雌二醇水平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 B组和D组与A组比较,多巴胺含量明显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D组多巴胺含量较B组进一步降低,两者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组和B组比较多巴胺水平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和D组比较,多巴胺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 B组和D组与A组比较,5-羟色胺含量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D组5-羟色胺含量较B组进一步降低,两者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组和E组与本组模型组比较5-羟色胺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围绝经期“肾虚痰瘀证”动物模型与AD动物模型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与正常围绝经期动物模型相比具有相同性,表现为神经递质含量和雌二醇水平的降低,但程度不同。而中药“复方心络泰”浓煎液对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而为临床上从围绝经期开始着手防治妇女早老性痴呆提供实验研究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结果
  • 1 围绝经期造模动物两组之间血脂水平的比较
  • 2 围绝经期造模动物两组之间血液流变性比较
  • 3 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的比较
  • 4 各组小鼠脑组织多巴胺水平的比较
  • 5 各组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水平的比较
  • 6 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图片分析比较
  • 理论探讨
  • 1 传统医学对围绝经期和早老性痴呆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和早老性痴呆的认识
  • 3 “补肾养心、豁痰祛瘀”预防原则的立论依据
  • 4 复方心络泰的组方依据及配伍意义
  • 5 复方心络泰对雌二醇水平影响机理讨论
  • 6 复方心络泰对多巴胺和5-羟色胺神经递质水平影响机理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脑组织多巴胺阳性表达病理图片
  • 附录 2 脑组织5-羟色胺阳性表达病理图片
  • 附录 3 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眩晕痰瘀交结证的多因素临床分析[J]. 现代中医药 2018(05)
    • [2].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42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05)
    • [3].基于实验研究探讨痰瘀与部分代谢病的关系[J]. 环球中医药 2018(03)
    • [4].血浆氨基酸代谢变化与肿瘤肾虚痰瘀证的相关性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5(09)
    • [5].冠心病痰瘀证与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2)
    • [6].三焦理论在痰瘀型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指导运用[J]. 大众科技 2019(01)
    • [7].叶海治疗伤科痰瘀证经验浅析[J]. 浙江中医杂志 2019(05)
    • [8].李七一教授从痰瘀辨治失眠的临床经验[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3)
    • [9].冠心病痰瘀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22)
    • [1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探讨[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5(01)
    • [11].基于核磁共振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肾虚痰瘀证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共性特征[J]. 科技导报 2014(16)
    • [12].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证不同证型血脂及血糖的对比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18(01)
    • [13].丹瓜方对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GF-β1、ox-LDL的影响[J]. 福建中医药 2018(01)
    • [14].首乌僵芪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证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16(11)
    • [15].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兼痰瘀证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7(04)
    • [16].KDR基因rs2305948、rs2239702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冠心病痰瘀证凝血功能的关联性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4)
    • [17].三参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瘀证3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16(02)
    • [18].清脑复神液治疗轻度认知障碍(肾虚痰瘀证)的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 2013(12)
    • [19].从痰瘀论治耳鼻喉科疑难症[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3(02)
    • [20].血脉通3号颗粒对冠心病心绞痛肾虚痰瘀证心外膜脂肪厚度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11)
    • [21].三参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瘀证临床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药 2019(02)
    • [22].F10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及冠心病痰瘀证凝血标志物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16)
    • [23].冠心病痰瘀互结病机及生物学基础研究概述[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1)
    • [24].化痰通络方对痰瘀证类风湿关节炎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 中医药通报 2020(02)
    • [25].垂黄清脉冲剂干预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患者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5)
    • [26].舒心通胶囊对气阴两虚兼痰瘀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08)
    • [27].肿瘤异常黑胆质证与肾虚痰瘀证患者血浆氨基酸代谢谱的比较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5(06)
    • [28].疏肝益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08)
    • [29].温病痰瘀证治探要[J]. 大众科技 2008(06)
    • [30].从痰瘀互结论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6)

    标签:;  ;  ;  ;  

    复方心络泰对围绝经期“肾虚痰瘀证”与早老性痴呆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